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1|回复: 7

津市鼎盛时期的烟草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8 21:39: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杨翠秀 于 2023-11-28 21:41 编辑

       津市鼎盛时期的烟草业

一、概况

        清末民初,津市人民多吸烟丝,用铜质水烟袋或竹制旱烟杆吸用,丝烟用烟叶刨切加工,称刨烟叶,至民国初到建国初期,先后有刨烟业,“恒兴”、“开太”等二十五户,以抗日战争时期,最为兴旺,同时为吸用方便,手工卷烟业兴起,卷烟俗称金棠烟。

        1915年至1948年津市卷烟业先后有卷烟作坊易乾泰等九户,生产各号卷烟,又在民国初年,津市既有机制香烟输入,多是外国货,后有汉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产香烟,始以国货起而竞销。

        抗日战争时期,沪、汉、长沙等口岸相继沦陷,各地难民涌入津市,因香烟来源稀少,价格很贵,纷纷以木机手工卷烟,俗称“难民烟”。初为难民家庭副业,嗣后有汉口人谢啸秋、李国柱等组设“八德烟草公司”及“新联烟厂”工人达数百人,采用手工卷烟,行销九澧流域及鄂西地区,开业时间甚短。抗战结束后,均告歇业,返回原籍。

        迨至建国初期,津市卷烟业,多告歇业,津市人民政府为发展生产,接受沙市复兴烟厂迁津的要求,于1950年3月由津市市政府及驻军480团与资方杨振之等人合组公私合营澧津烟草公司。

        厂址初在津市关庙(原国民党警察所旧址)后迁津市对河洋油池。生产“和平牌”、“进军牌”、“国防牌”香烟。后因产品滞销积压,1952年经常德专署指示停办,并入常德烟厂。为保证重点,小厂一律停办。

二、刨烟业各户情况:

        津市刨烟业历来分为南帮与本地帮两个帮口,南帮人来自长沙、湘阴、湘潭,本地帮是津市、澧县人。

        开业最早的是1920年长沙人李耀春在津市汤家巷开设“恒兴”丝烟号,自后相继开业的共有二十五户。

        各户采购四川、重庆、万县及本省郴州、邵阳、宁乡、湘潭等地烟叶,以四川烟叶为佳,将烟叶每百斤加菜油五斤榨匀,再行刨切成丝烟。销路以澧县、石门、临澧及湖北公安、松滋等地为主,有时远销至来凤、永顺、桑植等处,其余月份都是畅销。

        以后虽然受到卷烟和机制香烟竞争,但丝烟以价廉及农民的爱好习惯,一直不断衰落。建国前后,国产香烟大量发展,价格逐渐降低,刨烟业才渐告稀少。

三、卷烟业各户情况:

        金棠烟原从四川传入津市。民国初年,津市开始仿制,先后有易乾泰等九户设立卷烟作坊,其中以四川人郑吉谞开设的“大一”号规模最大,从业人员多达六十余人,各户生产金棠烟,又名玫瑰烟,罗汉烟。有天、官、赐福、青、云、直、上等牌号,以“天”字牌与“官”字牌质量最好,原材料来源于四川重庆、万县,称为川叶。

        本省郴州、邵阳、湘阴、宁乡、湘潭等地烟叶,亦有时采用,临澧、澧县本地烟叶质量较差,只能充低级卷烟原料。卷烟全用手工操作,每工日产天字牌或官字牌烟300-400支,赐字牌烟日产1000支。福字牌以下卷烟日产1200支,有时须日夜操作,工人得计件工资,只够个人生活。

        销路以大庸、慈利、石门、临澧、澧县为主,有时来凤、桑植、永顺亦有客商采购。抗日战争之后,川叶为各大烟厂所抢购,来源中断,加以机制香烟竞争加剧,津市卷烟业逐渐萧条,至建国以后,就大部分消失了。

抗战时期“难民烟”生产情况:

        抗日战争后期,武汉、长沙相继失守,机制香烟来源减少,价格腾贵,随后沙市失陷,大批难民,涌入津市,为谋生计,很多难民以小型木机,手工卷制香烟,每退卷一次,可制香烟4-10支,摆摊出事,成为家庭副业,1941年有李国柱、李银柱两兄弟在太子庙组设新联烟厂,开始有工人60人,后来迁移到刘公桥街发展到300人,生产手工香烟,运销附近县市,经常加设夜班,产销两旺。

        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因机制香烟来源恢复,难民烟已无市场,宣告停业。1943年武汉人谢啸秋等八人合组八德烟草公司,以谢啸秋为经理,李仲达(长沙人)为厂长,在石家巷开设烟厂,手工卷制“紫燕”、“白宫”两种牌名香烟,每包十支、每盒五十支,工人八十人,每工定额日产香烟1,500支,工资30元左右,(合人民币)1945年抗战结束后停办。

        1943年有武汉人担任在津市南岸阳由垸开设宝丰烟厂。有工人10人,生产宝刀、宝剑两种牌名香烟,售价壹角,主要运销湖北公安、黄金口一带,抗战胜利后停业回武汉,还有很多零星小户,从事难民烟的制作销售,当津市遭日军侵陷时,逃难途中,亦有难民制作难民烟,沿途叫卖,当时方便群众,为人们称道。建国初期,卷烟工业,均已先后停歇。

来源:津市工商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21:42: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人民政府为发展生产,接受沙市复兴烟厂迁津的要求,于1950年3月由津市市政府及驻军480团与资方杨振之等人合组公私合营澧津烟草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8 21: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杨老师佳帖。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9 05:3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津市故事美篇为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08:1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蓉蓉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天冷了多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08: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蓉蓉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天冷了多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08:1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彭淑娥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天冷了多保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29 19:1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为杨姐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20:17 , Processed in 0.2929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