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就是万事不求人。有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志气固然可敬,修养固然可嘉,但最好不要讲这个大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的,不是超然的,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求人的事太多了。例如:求生存、求发展、求学问、求职业、求前途、求后路等等,有时你不求人,人家来求你,你又反过去求别人。为公家的事要求人,为自己的事要求人,为子女的事要求人,为亲戚的事要求人,为朋友的事要求人,谁又做得到万事不求人呢? 求人需要勇气。大凡有求于人,总担心人家不理睬、不高兴,害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还没开始心里就慌了,腿儿就软了,先要做好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求人好象也有程序:进得门来,先装笑脸,或套近乎、或攀亲戚、或忆往昔、或送恭维,有的像刘姥姥进大观园,自我调侃、装憨卖傻,然后引出求人的由头。涉及实际问题时,往往话到了嘴边又吞进喉去,忽然觉得自己一下矮了三分、小了几辈,这时就要调整好心态,沉住气。
细细想来,求人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从古到今,谁都不免不了一个求字。周文王渭水访太公、刘玄德茅庐请孔明是求贤;苏秦合纵六国、诸葛舌战群儒是求联合,昭君出塞,文成结姻是求和。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中的康熙皇帝不容分裂分子自立乾坤,支持施琅攻打台湾,采取以战逼和的决策,就是为了求得大清一统,郑太后投降求和,为了台湾免遭生灵涂炭。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也求天兵天将帮忙擒妖,也求师傅不念那紧箍咒儿,神仙皇帝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多少年来,我们的领导同志也常讲要求同存异,要求稳定、求发展、求和谐、求统一等等,可以说,国事家事、公事私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恐怕没有哪一个领域离得开一个求字。只是求的策略不同,求的姿态不同,求的时机不同。有的求得谦卑,有的求得大方;有的求得直接、有的求得婉转;有的求得尊严,有的求得下贱;有的求得凄楚,有的求得悲壮。求是一种需要、一种策略、一种艺术。人们常说,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其中,主动相求就是一种努力、一种争取。一个求字,真是内涵丰富,变化万端,酿造多少喜怒哀乐,演绎多少精彩无奈。大千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事万物,相依相存。有事相求是正常的,是必须的,有时是双向的。尽管有的求人无功而返、甚至被侮受辱,但从总的来看,求则伸、求则活,求则通、求则成。自命清高、故作强硬、夜郎自大或怕丢面子、怕低架子、畏缩不前只能浪费资源、丧失机遇,纵然享有万事不求人的虚名,又有什么用呢?
我也求过人。小时候求生产队不扣我家口粮,求老师让我没交学费先读书,求摆渡的老人把我送过河。在地委机关,求行政科长安排一间住房结婚成家。在企业时求电力部门送电保生产,当乡企局长时求银行贷款度难关。在政府工作时,求上访群众相信政府不要吵。在寺庙求菩萨保佑父母健康长寿、保佑我妻平安健康,保佑孩子考研成功。只有个人评先评优没有求过人,提拔升官没有求过谁。 我深知求人的滋味,也格外理解求我的人。有人求我,我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自知无能为力的当即解释,以免人家失望。答应了的事,我会使出浑身解数,虽说不上两肋插刀,倒也做到了尽心尽力。帮人把事办成了,我如释重负,有一种特别的快感;没帮上忙的,但我尽了力。有求于我者,感谢也好,埋怨也罢,我都不放在心上。只是凡给过我关心、支持的人,甚至对我的一句安慰、一次鼓励、一次理解、一次原谅,我都深深的感激,不忘回报。 有感如此,我喟然叹曰:休说万事不相求,人生漫漫无坦途。其实求人并不丑,能屈能伸亦风流。能帮人时须尽力,扶困救危写春秋。受人之惠思图报,滴水且将涌泉酬!
(此文系有感而发,写于2006年,近日又有几件别人求我,我又求人的事情,故重发旧作,聊以自慰、自勉,与网友谈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