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97|回复: 0

行万里路 ——平生旅游(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4 16: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4 21:34 编辑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5)

乐山市.jpg
四川乐山市风光

    1992年,我在常德市委讲师团工作,负责干部的理论教育,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即给那些没有大专学历的党政干部(包括国营企业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包括哲学、科社和政治经济学,并且组织考试,考试及格算通过,干部使用和提拔作参考。市委讲师团只有5个人,讲课、考试忙不赢。我们内部有小政策,讲课者每年可以出去学习一次。1992年暑假,四川乐山市委邀请全国讲师团主任开会,交流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经验,时间好像是10天,常德报名了,派我参加。不言而喻,乐山市委讲师团在乐山,乐山有乐山大佛,世界闻名,是瞅着它去的。我的女儿这年初中毕业,放暑假了,奖励她考试成绩不错,升高中常德市一中、六中两个中学抢着要,同意她跟着出去。
   乐山会议安排在8月中旬,我们父女上旬就动身了。我记得做的唯一准备是找宣传部司机(后来转干、还担任了市社科联副主席)曹光红借了一部照相机。我选择走怀化入川,返回时走三峡。我们坐汽车到怀化,怀化有我大学的同学李军,顺便看看他;另五弟国华也有一个同学,她很热情,给我们代购去成都的车票。记得中途我们还在贵阳停顿,顺便参观。一路印象最深的是,女儿用一个小本子记下火车经过的车站名字,绿皮火车停站很多,有些小车站的名字很有意思。到成都后我们住下来,第二天到都江堰和青城山游览,这是事先我就安排好的。在都江堰,我们坐缆车游览,对于我来说,消费不算便宜。吊篮式缆车,服务员很粗心,推走我们还没有挂好前面的绳子,还是我补挂的,有些后怕。青城山也有缆车,我们选择走路。是否过夜,忘记了。游览这两个地方,我们就坐来成都接站的汽车到乐山市市委讲师团报道。

郭沫若故居2.jpg
出席乐山会议的就我们三个人,常德、梅州正式参会者各一位,
另一个是我的女儿,随我旅游。(合影摄于郭沫若故居)

    出人意料,我估计既然是全国性会议,到成都接站的汽车一定是满满登登的,我事先就关照女儿,如果人多我们就挤坐在一张座位上,尽管在报名时我就已经给女儿报名了,声明该出的经费一分不少。但是,上车的除了我们父女,只有广东梅州的一个姓梅的年轻人,称呼他梅主任。乐山市委讲师团设晚宴欢迎我们,包括主办方的陪客也只有一桌人,主持人解释真正到会的只有湖南常德和广东梅州两位,因为我们没有接到他们的会议改期的补充通知。不要紧,只有两位客人,会议照常开,只是减少参观苏轼故居的项目,参会经费不减少,希望我们理解。我们当然没有意见。第二天、第三天,在市里活动,有乐昌市委讲师团介绍情况,也有我们三个单位相互交流正规化教育情况,参观乐山市容,还在乐山市吃了一席有特色的“豆腐宴”。然后就是陪我们旅游。我们三个人,乐山讲师团也差不多有三个人陪同,并且有男有女,女儿也不孤独。

郭沫若故居.jpg
父女在绥山会馆留影
张琼华.jpg
张琼华(1890—1980)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黑猫》中曾说: “我的一生如果有
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此即指与张琼华的关系。

    会议安排旅游的第一站是郭沫若的老家。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315号,背负绥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向沫水(大渡河),距乐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沙湾,"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沙湾的赞誉之词。郭沫若的名字“沫若”二字,得之于故乡两条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经沙湾的大渡河,若水则是家乡附近的青衣江。郭沫若自己取的名字当然与自己的性格有联系,“智者乐水”,诗人郭沫若无疑是聪慧过人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保留古朴风貌。大家的热门话题是郭沫若的原配妻子张琼华(1890-1980),她也是四川乐山市人,1911年9月,张琼华奉父母之命与郭沫若订婚,1912年春正式成婚。这场没有爱情可言的包办婚姻,使两方均很痛苦。婚后仅5天,郭沫若即离开乐山,此后即中止夫妻关系。27年后,即1939年,郭沫若的父亲去世,郭沫若携夫人于立群奔丧,回沙湾住过一段时间,解放后郭沫若一直未回故里,有人说是因为张琼华一直没有出屋,她长寿,直到1980年才病逝。郭沫若在《少年时代·黑猫》中曾说: “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大的一件。”此即指与张琼华的关系。

成都旅游(1).jpg
参观乐山大佛前,父女二人在一个山头留影。
乐山讲师团的朋友还指着远处的大山问我们那像不像卧佛?

    会议安排旅游的第二站是参观乐山大佛。有旅游车,先送我们到一座靠江边的大山,我和女儿有合影。乐山讲师团的朋友还指着远处的大山问我们那像不像卧佛?仔细看,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确实有点像。现在让我想起了有一年市人大主任莫道宏先生邀我到太阳山,问我六九0六台所在山头像不像太阳神,如出一撤。很快转入主题,参观乐山大佛,因为有乐山市朋友陪伴讲解,我们看得很仔细,感觉很惊讶。我曾写有日记,放在常德了。现在偷懒,运用百度上的简介: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全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头高14.7米、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依山凿成临江危坐,神势肃穆,大气磅礴。大佛左右两侧沿江的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像。大佛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山道,沿绝壁开凿而成,曲折九转,奇陡无比。大佛雕凿完成后,曾建有7层楼阁覆盖(另有9层或13层之说),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但佛阁屡建屡毁。乐山大佛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苏轼有咏乐山大佛的诗句:“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后人有“山是一尊佛,佛事一座山”的说法,很形象。我们从大佛的头顶看到佛的脚,拍了很多照片。

乐山大佛(1992年8月21日).jpg
参观乐山大佛父女留影(1992年8月21日)

    游览峨眉山放在最后,并且结束这次“研讨会”。峨眉山也属于乐山市,在乐山召开的会议安排游览合情合理。峨眉山全国著名,在佛教界享有盛名是因为它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安排我们游峨眉山有两天时间,在山上住了一个晚上。第一天讲师团用车送我们到半山腰,然后乘缆车到金顶,大约10点,正好看佛光。那天天公作美,我们下缆车就涌入人群“看佛光”,从上往下看,在山谷的云层间看到太阳光圈。佛光,也称峨眉宝光,看上去像是一个五彩的光环。人们最先在峨眉山上发现这种奇观。当游客站在峨眉山金顶背向太阳而立,而前下方又弥漫着云雾时,有时会在前下方的天幕上,看到一个外红内紫的彩色光环,中间显现出观者的身影,且人动影随,人去环空。即使两人并排站在一起,每个人也只能看到各自的身影。这就是四川峨眉山神奇的“佛光”现象。峨眉宝光在公元63年被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

峨眉山金顶佛光.jpg
峨眉山金顶佛光
峨眉山·金顶.jpg
父女在峨眉山金顶留影


    峨眉山旅游自金顶往后全是下山,旅游景点有接引殿、洗象池、九十九道拐、万年寺、纯阳殿、雷音寺、伏虎寺和大佛禅院等。在洗象池附近有观猴区,人猴共处。现在知道这是峨眉山的一种特殊的猴子,名叫“峨眉藏酋猴”,在十几种猕猴属动物中体重最大,这与它的叶食和地栖倾向有关。四肢等长,尾短于后脚;耳朵小,有颊囊。我们在后群中穿行,人猴相安无事。女儿害怕,躲躲闪闪,但猴子也欺负弱小,猛然抢走了女儿手中的食品袋,尽管下山,我仍然感觉很累,有滑竿,我没有乘坐,直坚持到住宿的旅店,旅店好像在大佛禅学院前面不远处。第二天早餐后参观禅学院,然后下山,送我们三个人乘车去重庆。我们父女坐船去宜昌,梅州朋友坐火车回广东。两个人参加的在乐山召开的“全国讲师团主任会议”就此结束。

峨眉山·报国寺.jpg
游峨眉山报国寺

峨眉山·蒋介石官邸.jpg
在峨眉山蒋介石官邸留影


    我们父女在宜昌码头附近找一家旅店住下,第二天游览三游洞。三游洞风景区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三游洞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我是第二次游览此洞,第一次是1987年8月带常德的理教干部,游葛洲呗、奉节等地后。女儿第一次游览,饶有兴趣。之后,坐车回常德。至今,峨眉山仅去过一次;而乐山大佛,2010年冬我又去过一次:那年12月22日,我借庆贺应伟喜得儿子去四川,“12月29日上午从成都坐车到雅安。下午游上里古城。12月30日上午到眉山,游东波湖、三苏祠。下午到乐山,住乐山港附近的旅店。1231日参观乐山大佛。晚上,回成都。”本来在1991年乐山会议就安排了的游眉山、三苏祠,迟至2010年才实现。

西陵峡三游古洞.jpg
西陵峡三游洞
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
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
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
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5:56 , Processed in 0.0563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