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79|回复: 8

民间曲艺 说 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7 10:2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说鼓
       民间又称“说鼓子”,相传由元、明词话及清代打鼓说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其演唱形式为两人组成,一人击鼓说唱,一人在说唱的句尾伴奏唢呐。说鼓以说为主,说唱结合。句式一般为五、七、十字格式,四句为一段。内容大都是带有喜剧色彩的故事、传奇等。音乐由唱腔曲牌与唢呐曲牌两部分组成,唢呐曲牌有《闹台曲》《大开门》等,唱腔由《浪子》《湘莲》《告票》三种曲牌组成。《闹台曲》一般在说唱之前吹奏,以渲染气氛,之后说唱者开腔,一般前三句半为说,末半句为唱,说时以鼓点烘托节奏,唱时则伴以唢呐《大开门》曲调,随即告一段落,循环往复。说鼓在旧时多为谋生手段,艺人傍门唱贺,形同乞讨,难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津市说鼓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唱腔更加自由活泼,但仍保留“三句半韵白,半句放腔”的基本演唱格式,津市文化馆创作的《张大妈喜夸曹玉华》,参加常德地区厂矿职工文艺调演,获得奖励。近些年,澧州大鼓演唱中也掺入说鼓形式,在大段大鼓演唱之后伴以唢呐、二胡,令人耳目一新。
       4.渔鼓
     又称道情,起源于道士宣示教义的法器,其道具为竹质鼓筒、云板、铜钹。相传汉钟离出家学道,师父交给他一副道情,他便四方云游,唱道化缘。后来民间艺人依此演化,遂成为江南地区常见的曲艺形式。道情演唱为一人形式,艺人一般左臂抱筒,手持铜钹云板,右手挟筷子一支。演唱时,口中唱念,四句为一段,唱完一段,则右手拍打鼓筒,嘭嘭作声,左手和以云板铜钹,节奏分明,悦耳动听。道情在津澧一带称为渔鼓,大约与滨湖相关,有学者称渔鼓于宋代从衡州一带传来,此地渔民即化道情为渔鼓,随即有了洞庭水色。渔鼓在澧水流域传播过程中,揉入了地方小调、“地花鼓”“花灯戏”曲调,形成了“柔腔”“一字板”等多种唱腔,变得丰富多彩,深得群众喜爱。民国时期,津市茶馆遍市,大多有渔鼓表演。佳节喜庆,则往往名师会集,炫艺斗技,好戏连台。“文革”时期,渔鼓因其演唱形式灵活,也禁而不绝,受到冲击较小。当时逢年过节,乡下仍有渔鼓响起,乡民们尽管家境穷蹙,也仍三分、五分的打赏,默默表达着对这门民间艺术的支持。津市传统的渔鼓唱本有《三国》《水浒》《说唐》《说岳》,渔鼓著名艺人有郭祖登、李先锋、胡定浩等。

c76df8a6b2164e1bbd2d80e5187ceb46.jpeg

154141tbmt308qqwleewew.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民间曲艺,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21: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鼓励与关注!借屏问好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8 0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精品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8 08: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D32CA575-2A52-45E1-81CE-B7F7EB683215.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2: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4-1-18 06:36
拜读老师的精品佳作,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鼓励与关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8 1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24-1-17 10:40
传承民间曲艺,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鼓励与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8 1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吴蓉蓉 发表于 2024-1-18 12:53
谢谢老师鼓励与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8 17:1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民艺,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3:50 , Processed in 0.04005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