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17 21:24 编辑
读 万 卷 书 由蒋防的《霍小玉传》引出的读书(1)
蒋防著《霍小玉传》
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现在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语出 明·董其昌《画旨》,即《画禅室随笔——卷二》:“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也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023年12月24日,我在正扬网编发《行万里路》,回忆平生旅游,实际是考察学习。今天,我再辟《读万卷书》,编发自己读书的感想,既有现在及日后的,也有以前读书的回忆,或趣事。
2024年1月16日,我的电脑桌面上有通过百度下载的唐人蒋防(约792—835)著的《霍小玉传》,是去年为写“刘禹锡故事”收集的。想删除,打开看看,又不舍。有“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但是分设的。方便阅读,我按原文自然段,把“原文”“注释”和“译文”归在一起,这既是一项编辑工作,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精读的过程。《霍小玉传》是唐代文学家蒋防创作的传奇。这篇传奇描述的是陇西书生李益(748—829)和长安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悲剧。长安名妓霍小玉,爱上了文人李益,与李益海誓山盟定情以后,李益中了进士,步入宦途。聪明有才的霍小玉明知她与李益的爱情结局不会圆满,向李益提出,请他给她一段时间,以尽毕生之爱,然后她遁入空门,任凭李益另觅新欢。可是李益这个负心汉连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她,另选富贵人家女,并避不见她。霍小玉绝望后恹恹成病,竟不起。后李益因小玉冤魂作祟,三娶皆不谐,终生不得安宁。文章在语言的运用、气氛的渲染、枝节的穿插等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全篇文字优美,描写细致,结构工巧,情节凄惋,霍小玉的形象光彩照人,是唐人传奇中的一篇杰作,被视为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 唐人传奇小说,一般有真人真事作影子。蒋防的《霍小玉传》也不例外,霍小玉原是霍王的后代,李益更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旧唐书·李益传》:“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回乐峰前花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除了“天下以为歌”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之外,李益还有一首广为人知的诗是《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小诗明白如话又耐人寻味。 《旧唐书·李益传》有对李益性格描写,也被认为是《霍小玉传》对负心汉描写的依据:““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世。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说的是李益对其妻妾的防范十分严格,甚至出门时会在门窗外面撒灰,回来后查看灰上有没有蛛丝马迹。这些事情当时在民间必定有些传闻,故而人们都称之为“李益病”。”
但是,2008年,河南偃师出土了唐人崔郾所作《李益墓志铭》和李益为其夫人撰写的《卢氏墓志铭》,为后世了解其人补充了更多资料。崔郾曾与李益同朝为官,有诸多交往,墓志铭的内容应该较为可信。从墓志铭的论述来看,李益是出身显赫、道德完备的才子和官员,他与夫人卢氏的感情也十分和睦,可谓“德茂天经”的完美之人。卞孝萱先生对这个矛盾现象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唐代的传奇大都在结尾处要么交代故事来源,要么发一通议论,而《霍小玉传》既没有议论,也不交代故事的来源,这是有着特殊原因的。小说中的主人公李益,与李逢吉、令狐楚关系密切,而小说的作者蒋防与元稹、李绅关系密切。唐宪宗末年,元稹、李绅与宰相令狐楚关系恶劣,这样元稹等人对李益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感。元和末、长庆初,元稹、李绅乘令狐楚贬谪在外、李益孤立无援的机会,排挤李益。当时想到的方法就是用文艺作品攻击李益重色而又负心,使他声名狼藉,蒋防就承担了这一巧妙的任务。因此这篇小说不是描写爱情的,是朋党之争的产物。 最后,须提及刘禹锡写有《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诗(见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篇28):“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其中“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前句指诗人张籍之死,后句婉言李益已往,他们都是天下第一流的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