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1-24 16:20 编辑
试析常武之义
本人既是常德四言研究会的会员,又是常武义陵周氏的族亲。《常武》系四言诗,《诗经》之名篇;我于2021年10月起参与义陵周氏七修,得知《常武》是我族江右迁迁楚至常德后冠以的族名。于是乎对《常武》就萌发了研究兴趣。试析其义之前,现将《诗经·大雅·荡之什》中、先秦时期西周佚名(亦说召穆公)所写的《常武》敬录如下: 余读《常武》,觉此诗之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仅见于篇题,全无痕迹于诗中,惹得古今说诗者议论纷纭。然细细揣之,诗题并非随意为之,蕴含的深义与至理,当有所指。 一曰立武。意指王朝、政权需要依靠武力作手段获取;推倒暴政、平定叛乱亦需要武装与军事支撑,这就要立武,是兴邦立国的一种理念。《常武》,是《诗经·大雅·荡之什》中的一篇,为先秦时期的著名诗歌。它由召穆公所写,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淮北之夷徐国,平定叛乱取得的重大胜利。此战,即是大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的作为, 亦是兵圣“英武之师取得王位”的实践。说明用武装以立武事,“赫赫明明”;抓军事以武立国,“赫赫业业”。以立武为常事,进而立威立业。它是以武显世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指导,系定国安邦之大计、之根本。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与伟大实钱,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新中国得以成立和红色政权得以巩固之本原,具有普世价值。 二曰尚武。古之常通尚,尚谓经常,又谓至上,释义为崇尚军事与武术,体现着“崇文尚武”之精神。尚武者以立武为信,在对抗中因依靠武力获得快感而自豪,把征服和强大看成是一种光荣,进而树立不畏艰险、勇于进取、保家卫国、除暴安良、永言不弃的尚武精神。它是中华民族崛起强盛、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当今世界复杂斗争激烈,尚武,亦可称“备战备荒”,尤其重要。 三曰德武,即武德。泛指武事之道德、之操行。西汉《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也就是说,武的含意是“正义”。军事行动、武装斗争的最高境界是“止戈为武”,赢得安定和平、推进繁荣发展。“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默武”而称王称霸,侍强凌弱,您意杀伤,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如此,崇德是尚武的前提,尚武是崇德的反映。古代周朝姬发讨伐无道商纣,死后被谥为“武王”;岳飞抗击金兵,死后被封为“岳武穆王”,等等,这种冠以“武”的都是具有赞美和颂扬意义的美称,是对武德的最好诠释。所谓“功夫有限,仁者无敌”,大德是此。 春秋时人称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强、固业、安民、和众、丰财。习武亦有“十不可”,即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吸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以上武德于当今并我义陵子孙均可受益多多。 四曰略武,即武略是也。指用兵的谋略,引申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孙子兵法谓其为战略战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主席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创造性地提出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作战原则,多次打退蒋匪帮对苏区的围追堵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战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指引着人民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孙子兵法中例举的三十六计,大概率均为武略的诠释。 五曰恒武,亦即常武。南宗著名文人王质《诗总闻》云:“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南仲,是周宣王初年的军事统帅。王质所说是讲自那时以来,历代都重军事抓武装以巩固其统治,称为常武,有其理由一面。另一面,从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与现实意义上来看,坚持以武立国以武兴邦谓恒武,即常武。也就是说,夺取政权要武装,巩固政权要军事,而且更为持续长久。它是意志力与持久性的体现,它不是权宜之计而应是长久之策。在暴风骤雨的阶级斗争中枪杆子是制胜法宝,在和平环境的情况下依然故我,正所谓“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切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持续强军、维护安宁则是历史必然与天职使然。唯其如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就可能尽早实现,人民中国就会永盛不衰! 试图解读“常武”,揣析其说,蕴有立武→理念、尚武→精神、德武→操行、略武→战略战术、恒武→方针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含义。因诗题与常德四言研究、常武义陵周氏有关,试以揣析。目的是使义陵子孙对“常武”之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有激发对四言诗《大雅常武》作深度研究的想法,故尔抛砖引玉。不当处敬请方家扶正。 吾初高中同学幽兰先生阅后兴起,即赋《常武颂一一读山梅〈试析常武之义〉》,曰: 文之经纬,孔孟并天地而昭日月;武之德操,兵圣决断而揆阴阳。
天下乂(yì,治理、安定)安,忘战则招累卵之险;国家景福,废兵则至覆巢之殇。古有宣王立武,率兵亲征而灭商;犹有姬发除暴,身后被谥为武王。
尚武者,谓之经常、至上也。夙昔鏖战之沙场,以征服强大为荣光;今朝和平之崛起,以永不言弃为图强。崇文尚武,定国安邦。慕前贤而思进,崇德尚武;启后昆而奋发,除暴安良。世人祭岳武穆之德,直捣黄龙之府;世人怀众先烈之志,誓守华夏之疆。
犹说尚武者,一身正气,百世精忠。斯骨铮铮,其意融融。尚武须崇德,豪吟天地之正气;习武秉操行,高唱古今之大风!
既而笑览风云,慨叹沧桑。武事之道德,蕴含正义与担当。止戈为武,并非称霸称王。破云弄影,英烈浴血奋战以正位;永言不弃,志士前仆后继以图强。观夫上下五千年,累世以武立国;纵横中原九万里,制胜以武兴邦。
多少雄关漫道,多少剑影刀光?不若立武,怎能固疆?于今江山如画,四周环伺虎狼。敌人忘我之心不死,必须立马横刀紧握枪!更济当代,切忌刀枪入库而高枕;马放南山而疏狂。
嗟乎!泱泱华夏,历经岁月之风雨;浩浩时空,刻录先烈之足迹。中华地灵,不负苍山之慰藉;炎黄人杰,何辜碧水之福祉?是曰“武功有限,仁者无敌”。
幸哉!常武义陵,《诗经》有记。义陵周氏,众庶知音,群贤荟萃。持武德而荣归,慰先祖而雄起。
犹有诗云:
立武因公定国邦,乂安天下续华章。
先贤早把诗经著,后辈欣将国粹扬。
禁暴戢兵非霸道,止戈为武固金汤。
义陵代有英雄出,常武精神启远航。
(2024.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