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78|回复: 0

纪念郑洞国逝世33周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3 1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4-2-3 11:21 编辑

纪念郑洞国逝世33周年

在战火中经受洗礼,在时代变幻中走向光明

来源:团结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7日

   洞国(1903年1月13日—1991年1月27日),字桂庭,湖南石门人,在20世纪初的大革命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是战功赫赫的抗日名将。
    1933年春,郑洞国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最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今天是郑洞国将军逝世33周年,让我们跟随《郑洞国传》中《[url=]长城抗战[/url]》一篇走近长城抗战期间的郑洞国将军,缅怀这位在战火中经受洗礼,在时代变幻中走向光明的爱国将领的传奇一生。
郑洞国.jpg
郑洞国
(1903年1月13日—1991年1月27日)
抗战.jpg
长城抗战
古北口.jpg
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郑洞国将军在古北口南天门阵地
    1933年3月初,日军攻陷热河后进逼长城各口。这时,南京国民政府此时正调动大军,准备在南方各省发动第五次“剿共”战争。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的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决定对日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仅派拥有三师之众的中央军第17军(辖第2师、第25师、第83师)匆匆驰援华北前线,受命防御古北口一线阵地。
    南京国民政府的企图是,命令前线各军凭借两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万里长城及其周围险峻的地势,死守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长城各口,阻止日军继续深入,争取时间进行国际交涉。
    根据这一意图,南京国民政府命令第59军傅作义部驻守独石口,中央军第17军徐庭瑶部驻守古北口,由原西北军旧部改编的第29军宋哲元部驻守喜峰口,第32军商震部驻守冷口。从长城一线溃败下来的东北军整理后调北宁线天津以东及冷口以东地区担任防御,同时孙殿英部奉命坚守多伦以东地区,威胁日军侧后。
    从上述军事部署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南京国民政府根本没有向日军发动进攻收复热河等失陷国土的决心,军事上完全是消极抵抗、被动挨打的架势。这种错误的政治、军事举措,加上中国军队装备低劣,各部战斗力参差不一,以及内部派系复杂、缺乏有力地统一指挥等等因素,导致了后来长城抗战的失败。
    祖父所在的第2师于2月下旬接到命令:全师火速集中洛阳,28日开赴华北前线,限3月8日前抵达通县待命。驻徐州、蚌埠的第25师奉命提前两日,于2月26日开始输送前线,限3月5日前在通县集中完毕。驻扎在湖北花园、孝感的第83师,也于2月下旬集中武汉。为了迷惑日军,该师绕道洛阳,3月20日开抵北平附近,3月25日集中密云。此外,独立炮兵第4团、炮兵第7团、骑兵第7旅、重迫击炮第1营等直属部队,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间,先后开到密云,统归第17军军长徐庭瑶指挥。
    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态度消极,但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鼓舞下,祖父所在的北上抗日部队倒是士气十分高昂,官兵们摩拳擦掌,纷纷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那些年祖父他们几乎天天忙于打内战,同胞之间彼此残杀,大家都有了厌倦心理。现在总算可以为国家效命疆场,尽军人的守土之责,心情不由得为之振奋。祖父自己就不用说了,连他的老长官徐庭瑶,本来已奉命去江西上饶担任赣东北“剿共”总指挥,却主动请求北上抗日,可见那时国民党军队中,要求抗日的呼声已经愈来愈强烈了。
第17军先头第25师开抵古北口前线时,长城战事正酣。
    日军占领承德后,以一个旅团兵力南下喜峰口,另以主力一个半师团进攻古北口。原退集喜峰口的东北军万福麟部,一经与敌接触即直溃口内,日军于3月9日占领了喜峰口。这时奉命驻守喜峰口的第29军主力刚刚抵达遵化,只有其先头第37师冯治安部于当日黄昏到达喜峰口。冯部趁日军不备,由赵登禹旅长亲率大刀队发动夜袭,毙伤大批日军,予敌重创,重新夺回了喜峰口。第29军大刀队由此威名远扬,令日军胆寒。
    此后日军一再进攻喜峰口及附近地区,遭到第29军各师奋勇抵抗,一时形成对峙状态。
    古北口方面,东北军王以哲部抵挡不住日军攻击,节节败退,企图固守关口,等待中央军增援。第17军25师于3月9日夜抵达古北口,但防守关口的王以哲部张廷枢师军心浮动,竟于3月11日将古北口险峻阵地轻易丢失了。为了夺回关口,中央军第17军25师随即发动反攻,与日军拉锯激战,虽给予敌人很大打击,自己也蒙受了重大伤亡,部队不得不退守南天门阵地。此后中日两军在南天门一线阵地反复鏖战,第25师伤亡更巨。
3月12日,第2师由河南洛阳千里迢迢赶到前线。担任前卫第4旅旅长的祖父,在距古北口以南三十余华里的军部所在地石匣镇匆匆领受了作战任务,听说战事紧急,未及休息就率领部队以急行军速度赶往第一线南天门阵地。
    凌晨4时前,祖父率部赶到了南天门,与第25师副师长杜聿明交接了阵地防务。
    南天门阵地右自潮河岸的黄土梁起,左至长城上的八道楼子止,正面宽约十华里的中段以四二一高地为据点。祖父的第4旅奉命担任第一线防务,第6旅一部负责守备八道楼子阵地,该旅主力为师预备队。
    这时,第25师已与兵力、火力均占优势的日军第8师团及骑兵第3旅团恶战三昼夜,毙伤日军两千余人,自己也付出了伤亡四千余人的惨重代价,该师第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连师长关麟征也在近战中负重伤,部队亟待休整。
    特别要提及的是,3月12日第25师145团向南天门阵地转移时,前沿阵地有一个班的七名士兵因远离主力,未及撤退。这七名士兵携带一挺机关枪,顽强据守着日军必经的一个山头,自动担负起掩护大部队的任务。这七位勇敢的士兵阻击了日军几个小时,前后毙伤百余名敌人,为主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日军强攻不成,不由恼羞成怒,出动飞机大炮对这个山头反复轰炸,七名壮士英勇殉国。日军也为这七位中国军人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折服,特地将他们的遗骸埋葬在一起,并题“支那七勇士之墓”。
    在此之前,日军一直以为与之对阵的是东北军,在遭到第17军猛烈反冲击后,方察觉中央军已抵达前线,知道遇到强劲对手,不敢再轻敌冒进了。此后一段时间,日军因在喜峰口方面始终受到第29军猛烈抵抗,无隙可乘,遂移兵古北口,企图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破中央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实现逐步控制华北的战略目的。
    为此,自4月15日起,日军将滦东兵力逐次向古北口方面转移,除原来的第8师团等部以外,又相继增加了第6师团主力、第33旅团,并附有空军、炮兵和战车部队。由于日军忙于增派援军,调整部署,古北口方面除了双方不时发生的小规模交火,战场相对沉寂下来。
    鉴于古北口战场敌我兵力相差悬殊,徐庭瑶军长十分焦急,一再向南京国民政府和北平军分会请求增调援兵,都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上级要求第17军等部以现有兵力竭力抵抗,不要再指望增加援军了。徐庭瑶没有办法,只好下决心以手中的这点兵力硬撑下去。
    第2师一接管第25师阵地,黄杰师长便督率官兵整修工事,准备大战。当时古北口地区尚为冰雪覆盖,加之阵地上多半是岩石,工具又匮乏,构筑工事极为困难,事实上部队也只能凭借祖先留下来的古老长城,以血肉之躯来抵御装备精良的日寇进攻。
    尽管当时祖父没有与日军作战的经历,但认真研究了第25师前几日对日作战的经验,督促官兵们克复重重困难,努力将阵地编成以抵抗巢为核心的纵深配备,并在阵地内修筑了一些交通壕,以利炮兵活动。军、师工兵部队还在南天门阵地后方构筑了六道预备阵地。
    我军在古北口并没有消极地坐待日军进攻。为了扰乱日军部署,第2师和稍后抵达前线的第83师不断组织别动队,迂回敌后袭击日军,给敌人造成较大损失和恐慌。4月5日,第2师别动队在色树沟以短枪、手榴弹伏击日军,毙敌骑兵第8联队军官一名,士兵数十名、炸毁军车数辆。特别是祖父的第4旅,以诱敌之计将日军一支号为“骷髅队”的精锐特战队一举歼灭。第83师别动队也突袭了古北口北关,消灭了一批日军。4月11日,第2师、第83师别动队又猛烈袭击了日军左右两翼阵地,并将偏桥至承德的公路破坏,使日军后方补给断绝了多次。祖父的第4旅因处于阵地前沿,更是几乎夜夜都有小部队渗透到敌人后方,袭击日军阵地,破坏敌人补给线,令日军大为头痛。
    4月16日至18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轰炸了第2师师部驻地石匣镇和第17军军部驻地密云县城。祖父判断这是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兆,立即命令部队日夜加强戒备,准备大战。
    谁知就在这个当口,我军南天门阵地左翼险要制高点八道楼子却被日军偷袭失守了
八道楼子位于我军防线西段大拐弯处,是一个光山秃岭的制高点,地势极为险要,为我军南天门阵地左翼重要支撑点。而且由于八道楼子高出群峰,凭楼俯瞰长城外的古北口镇了如指掌,哪一方控制了八道楼子,哪一方就可以用火力控制古北口全镇,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庭瑶军长原来命令第2师以一营兵力防守八道楼子,但黄杰师长大意了,认为这处阵地十分险要,不需要过多兵力,所以只派了第6旅11团的一个连防守,而这个连的官兵也因阵地险要而放松了戒备。4月20日夜间,日军以一个大队兵力,由古北口一个姓李的汉奸带路偷袭过来。一夜之间,这八座碉楼就全部失守了。
    徐庭瑶军长闻讯极为震怒,责令黄杰师长立即将阵地抢夺回来。但第2师6旅组织多次反攻无效。次日,黄杰师长只好命令祖父指挥第4旅8团和第6旅11团继续反攻。
    自2008年起,团结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铁血儒将郑洞国》《郑洞国传》等图书作品,其中《铁血儒将郑洞国》和《郑洞国传》有声书已分别在喜马拉雅和特写APP上线。这些图书通过多个角度全方位记述了郑洞国将军传奇的一生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从本部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生活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民主党派老一代领导人,是如何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奋斗,而他们选择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救国救民的道路,又是何等的坚定和执著。前辈们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奋斗历程是传承给我们的重要政治财富。同时,郑洞国同志在回忆录中,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叙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便于后人了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书生动、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抗日名将郑洞国的多彩人生,以及他所生活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四百余帧珍贵历史图片及历史档案资料,部分老照片系首次面世。全面、客观、真实、生动展示一代抗日名将郑洞国的成长历程、作战印记、思想转变及爱国情操,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再现精彩纷呈的历史瞬间,令读者走进传主传奇奋斗的人生世界。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续编》是对《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的续写。本书共收入了侯镜如、刘斐、钱昌照、李德全等58位民革前辈的故事,其中一章即为《郑洞国 在毛泽东的家宴上聆听教诲》。本书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客观反映了民革前辈们为新中国诞生做出的历史贡献,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场感,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事的一种新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0 10:59 , Processed in 0.0353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