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9|回复: 0

中共津市党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6 1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2-6 12:44 编辑


第十五章  
第二节  迎接解放军进驻津市

        中共县工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从沙市到澧县的途中就接上了头,并向第四十九军汇报了县工委和“四突”的情况。四十九军进驻澧县后,即派联络员到津市,把中共县工委书记左承统接到澧县,正式接上组织关系,并命令“四突”继续驻防津市,稳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月24日,盘踞在新洲一带的土匪马册玉、马青云部,以为“四突”战斗力弱,蠢蠢欲动,集结队伍,趁解放军还未进驻津市之机,扑向津市,企图洗劫津市。中共县工委接到情报后,立即指挥第四突击大队,沿澧水北岸部署,作好战斗准备,对来犯之匪予以全部歼灭。二马匪部窜到襄阳街后,面对严阵以待的津市军民,不敢轻举妄动,只得狼狈地逃回老巢。
7月25日清晨,解放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一部指战员,换上崭新的军装,浩浩荡荡从津市西面杨湖口开进津市。津市各界群众在中共县工委领导下,热烈欢迎解放大军。大街小巷,贴满了欢迎标语。
        解放军进入津市后,部队首长召见了江正发,为防意外,解放军渡过澧水,在江部四周布置警戒。7月26日,江正发团无条件向解放军投诚,接受改编。投诚仪式在襄阳街举行。



第三节 “南下”干部抵津建立党政机构


       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强调指出,“战争的迅速发展,业已将此项任务紧急提到我党面前,如果我们缺乏此项准备,势必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而使我党处于被动地位”。为此,中央决定从华北、东北、西北、中原等解放区,抽调5万余名干部随军南下,到南方新解放区开展接管建政工作。中共冀南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和华北局的指示,在华北地区迅速组建了1个区党委、6个地委、30多个县架子,共有3000多名干部和服务人员组成南下队伍,待命出发。
1949年3月初,中共冀南区党委抽调的3000多名南下工作人员齐集河北威县方家营,进行1个月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按军队建制编组,区党委编为支队,地专机构编为大队,县机构编为中队,区机构编为班。4月3日,南下干部以大队为单位向河南开封徒步前进,15日到达开封。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华中局决定,取消冀南南下支队原定到华东的计划,区党委架子撤销,除区党委书记王任重、区党委秘书长韩宁夫、宣传部长高元贵3人带五大队和支队一部分干部到湖北省工作外,其余到湖南去。中共华中局和中共湖南省委共同决定,由乔晓光带领二大队、四大队和六大队的3个中队,到常德地区接管开展工作。5月上旬,经中共中央华中局和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中共常德地委在开封组建,地委委员14人,其中地委委员粟汇川任津市市委书记。在开封,地委对各县市的班子配备和干部分配作出决定。
      5月中旬,南下干部分东西两线,随军向常德地区行进。东线由乔晓光、孙卓夫、孙云英带领走东线。西线由王含馥、粟汇川带领走西线,随解放军四野第十三兵团,经郑州、漯河、新野、襄樊,后乘小船到达沙市。东西两路人员会合沙市后,随四野十三兵团于8月2日到达澧县。8月3日,六大队四中队到达津市,粟汇川向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了解津市情况,研究接管工作。8月4日,召开全市党员、干部大会,宣布中共津市市委成立,市委书记粟汇川,副书记肖寒,市委委员郗光华、张帮信、王驰、郭之泉。市委设工作机构有:办公室,秘书长张布群,组织部,部长张帮信,宣传部,部长王驰,民运部,部长郭之泉。同日下午,成立5个接收小组,制定接收方案。一小组接收国民党和三青团的办事处、警察所、水警队,二小组接收镇公所、保甲办事处,三小组接收文化、教育、邮政电信等机构,四小组接收城建、交通行业,五小组接收税务、银行、财政、工商等机构。接收工作历时22天,共接收单位58个,接收人员632名。8月5日,张贴布告,宣布津市市人民政府成立,市长粟汇川,副市长郗光华。市人民政府设工作机构10个,建设科,科长王栋臣,文教科,科长郭惠民,公安局,局长郭之泉,民政科,科长刘英世,财政局,局长张瑞峰,工商局,局长张瑞峰(兼),卫生科,副科长詹苍云,司法科,科长李攸甫,税务局,局长高春阳,津市人民银行,行长武元。津市市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在津市的统治终结,历代受压迫的津市人民从此翻身当家作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02:38 , Processed in 0.0332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