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59|回复: 5

「常武义陵周氏」三房徙居白云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8 1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2-20 08:36 编辑

三房徙居白云阁

       常武义陵周氏四世、三房始祖冰浚公老大人,字在郊,号深江,大明先生,配妣鄢老孺人,居镇德桥镇龙潭港周家河头,生三子,曰:生璞、生瓒、生玮。
明嘉靖年间1530年左右),浚公率家人先徙杨家桥再迁石公桥白云阁居住,至今500余年。
       三房徙居石公桥与周家店两镇相间的白云阁一带,这还得从宋代隐士管师复的故事说起。
       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叫管师复,字亨甫,号白云,又称卧云,1022年出生于浙江龙泉市白云岩下樟村。宋初追随著名学者胡安;仁宗庆历八年(1048),他师从北宋理学家陈襄,后为胡瑗,成为北宋初期重要理学先驱之一。管师复以其仁勇和直率的性格著称,他在学术上的造诣也很高,特别是对于安定学派主张的“兼爱”、“非攻”、“尚贤”等“天人合一”的思想见解独到。其主要著作为《白云集》。复之《题福州白云堂》云:“入寺层层百级梯,新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生动而富有深意。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修身自律,以身作则,深受学生的敬仰。宋仁宗皇帝闻其名爱其才,诏之问曰:“卿诗所得如何?”对曰:“周遭池馆压平滨,门枕山弯水底村。满屋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松筠翠合垂冬夏,猿鸟声齐奉晓昏。最好诗余无筒事,直将谈笑对清樽。此臣所得也”。仁宗听后大悦,一再婉留师复为官,然先生惯以闲云野鹤,婉拒而终不受皇爵,选择归隐于白云岩山水间,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他晚年云游四海,来到洞庭湖西汊,栖居于周士古镇樊溪湖尾闾之管陈家并青草陂一带,传学论道,深得官敬民仰,至今还流传着“赵颜求寿”的故事。
      话还得从头说起。传说古时候,常德北侧70华里的樊溪湖东面柳堤上,住着一户养猪卖肉、酿酒当垆的人家,因户主姓周名士,人称“周家铺儿”,自产自销、生意兴隆,后人又将人名“周士”拓称为地名“周家店”,“周士屠沽”遂成周士八景之一。
      在距离店铺南面6华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管陈家”。管师复从浙江龙泉云游至此,见此村庄之名与自己姓同,便落泊定居下来。他通慧哲理,铁嘴神牙,算卦也挺灵验,被当地百姓称作“云神卜”、“管半仙”。有一年农历三月三,他独自在庄外踏青,见一位十九年华的青年犁田,便直言告之:“观尔面色,难活三天”。赵颜并双亲跪求白云赐救。管见其心诚而违心告之:“虽天命难违,尔可备净酒一壶,熟肉一盘,沐浴净身后往屋东南山之中大樟树下,拜见盘石上奕棋的红白二位长老即南北二斗星君,将酒肉呈上,待二长老酒足肉饱,即上前哭告求其添寿。此为天机,不可泄露”。次日,赵颜依嘱上前向二老哭拜求寿,二老知是管白云泄机,考虑已受其拜,不便推却,只好怜之。穿白袍长者,取出寿簿查之曰:“尔名赵颜,今年十九岁,吾今给你在‘十’字前再加一个‘九’字,尔可寿之九十九岁”。穿红袍者随即执笔添写并嘱赵颜转告管师复,天机不可造次。之后二老化作青烟冲天而去。赵颜回家,告知父亲后,父子跪拜管先生,并将二位长老之言如实告之。至此以后,赵颜果真高寿至九十九岁后无疾而终。管师复助赵颜添寿,使得周士名声大噪,有民谣曰“吃了周家店的肉和酒,活到九十九”。
      话说管师复听了赵颜转达南北星君的忠告,从此拒卦卜,隐逸管陈家,以屠沽周士为好、以耕读诗书为乐,终老于斯。为纪念这位理学先驱,村里人以赵颜为首的将管白云葬于村的东端,墓前栽了一棵樟树,并修了一座阁庙,供奉管白云遗像,因管师复老家家址白云岩,名字白云先生,著作称《白云集》,故取名为“白云阁”。在南山脚下,还修了一座庵堂,并把南山改名为“仙人山”,庵堂里供奉着“南北二斗星君”神像,取名为“仙人庵”,以后又以星名之典,修造了南极与北极二宫。周围人长以周家老店铺的酒、肉供奉祭祀。此后,祓紫山西段五里为“白云阁”,东段五里为“仙人庵”,接下来为北极宫、南极官,其名沿用至今。安葬师复大师的具体地点,《武陵县志》如是载:“管白云先生葬于武陵山余脉,府北六十五里祓紫山。”祓(音福)紫山位于现石公桥至周家店镇区公路中段两侧,管白云墓位于西端起点。前明时期祓紫山为禁山,山无民冢,战国时群墓遍布,山顶有烽火台二座,一为战国时期所建,另一座为明朱元璋所建,最为高大。白云先生墓旁的千年古樟,苍翠遒劲,高四、五十米,十人尚不能合抱。树上百鸟齐栖,生机盎然,此参天神木是祓紫山远近闻名的地标。1969年雷击着火,燃烧数日,轰然而倾,树根烧毁处露出通往管白云墓的墓道,墓中书画衣帛均已腐朽,其余葬品被盗徒洗劫一空。此处现已成村民幸福屋场。1803年,琏公孙室任募捐,复修管白云围墙(六修谱志大房谱卷一第九页有载)。1808年,琏公曾孙隽英迈伦呈请知县许绍宗,在墓左为管白云先生建祠并作序(武陵县志有载)……
      俗话说“树大分丫,人大分家”。三房始祖浚公一脉为何卜居白云阁?那还是明嘉靖年间,二房澄公一支己就近在寿福陂安居,五房汰公率众移住周家河头对门白家坪。浚公遂与四房浩公、六房济公商议迁徙事宜。过了一段时日,四房卜双桥坪镇南洋坪落泊,后返芭茅滩流域的太平寺栖住,六房则往瓦屋
定居。浚公差次子仕玮等打听何处安生,玮公等说白云阁好:一是有管白云先生的美名;二是有周士屠沽的传说;三是居周家店与石公桥之中,左右逢源前后相顾交通方便;四是与龙潭港族之大本营贴近,还有南北星斗护佑,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浚公一脉遂择谷旦移居于白云阁。继常武义陵三房玮公之后,大房之琏公后裔亦世居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20 07: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为您点赞!祝老师新春佳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08: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4-2-20 07:41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为您点赞!祝老师新春佳节快乐!

春祺!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2 19: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4 11: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4-12 19:39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4 1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4-4-14 11:39 编辑

谢谢山之梅老师精品文化美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2 , Processed in 0.0336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