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99|回复: 1

语言的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 09:0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娄朝政 于 2024-3-3 09:05 编辑

               语音的艺术

                 文:正歌

       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赋予每个文字丰富的涵意,文字形成的语言博大精深,相同的语言用于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是中国人,学着自己母语长大,一生都不曾对自已国家文字语言有深层的了解,说说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体会中国文字语言的艺术。

        记者巧妙的新闻报道:记得有一年,中国队与美国队进行了一场大型的国际球赛,结果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且输得很惨,记者为争回面子,写了一篇现场报道,标准为:"中国队大败美国队",看标题懂文字的人可双重理解,即: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也可理解中国队输给了美国队,这叫文字的"双向性"。

        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一个人问朋友,您的父母安在,朋友告知:"父在母后亡",听者一头雾水。这句话同样两层意思理解,即:父亲还在,母亲后来死了,或:父亲于母亡后去逝,这两种说法应没有错误,用我的理解应定义为文字语言"逻辑双重性"。

       某日村上死人了,两兄弟一起抬棺,我们这里一般是十六人起肩,四人一条扁担,两人轮换抬一头,抬棺路上兄弟匆然大喊"后头无人,后头无人",这位老兄喊的意思是后面差人换肩,或欠人没到位,情急之下便喊成"后头无人",他的老哥听后当场大骂了兄弟:"你真的说话不想,猪脑子",兄弟一时反应不过来,事后老哥告诉他"后头无人"会被人误解为"后继无人",抬棺时怎么说这种活呢,兄弟恍然大悟。这话平时说可人家不会在意,可出殡的时候,这话就不合时宜了。

        春节刚过,或父母,或兄弟姐妹,或子女都离家远行打工去了,常常与相逢的朋友或相识的人打个招呼,"您么么走了",这是简单随便的招呼,不注意的人往往一听而过,在意的人细想,"怎么说走了呢?",人们意识中,一般认为"走了"即离开了世界,我常无意之中犯这样的错误,这种言语误口往往说去又不便解释更正,事后只有自己懊恼。

       有些故事是看到或听到,有些亲身经历,说话是一门语言艺术,文章就不用说了,写文章还可思考或修改,说话往往覆水难收,了解中国的文字,学习语言的艺术,会为您生满充满情感,给人以优雅的印象,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喜爱。

2024.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3 09:1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8 02:18 , Processed in 0.0314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