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搭乘县城开往牛潭河的7路公交车,听到几位老农在议论曾在我县任过要职的两人因为贪腐被判了刑,其中一位感叹道:如果还是王志文、曾日新那个年代,会出这样的事吗?
曾日新?这名字好熟悉。我想起了儿时父亲和人闲聊时赞不绝口的也叫曾日新。这么多年了,这位受人尊敬的老县长,还健在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仅知道他还健在,而且,还很“威武”呢。于是,职业的敏感让我有了去采访他的想法。
又一个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微信好友曾岱荣先生竟然是曾日新的大儿子。在桃花江文化研究会的办公室里,我怀着侥幸的心理请曾先生引荐一下,没想到他竟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在县城太和巷的德馨园,我认识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草鞋县长”。
曾日新,1927年12月出生,桃江县灰山港镇源嘉桥人。1935年在文氏抱珍私立初小启蒙,1942年上半年,考入育才中学求学。
据曾老回忆:育才中学原址在长沙,由于战乱迁到益阳的箴言书院。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也曾在这所学校求过学。初中毕业后,在当时50:1的录取比例中。曾日新荣录省立第五师范(现益阳师范),1947年下半年毕业,被聘任到河溪水慈善堂高小教书,后改为县立五校。
曾老告诉笔者:别看学校小,这里还走出了文伏波、丁夏畦两位院士和一位蔡姓画家呢。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10月,曾日新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参加了当时的益阳县第六区征粮工作队,负责松木塘区域的征粮工作。在征粮中,曾日新以自身的勤奋和对工作积极负责的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后又投身轰轰烈烈的士地改革运动,并任工作组长。土改后被任命为益阳县第六区文教助理。
1951年,桃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他被任命为桃江县第十区副区长(区公所无正职区长)。在副区长的岗位上,他和工作人员一起,参加征粮、土改复查等工作。
1952年7月,他调往县人民政府任财政科科长,兼任桃江人民保险公司经理。
1956年下半年,曾日新被任命为桃江县人民政府秘书。
1960年8月,被提拔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兼任县整风整社工作组组长。当时,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肆虐,尤以武潭公社最为严重。据曾老告诉我们:当时的武潭公社一共有50000多人口,因“五风”和饥饿或疾病而死亡了一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派遣曾日新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了武潭。曾日新临危受命,他率领工作队大刀阔斧,拨乱反正。他们走家访户,宣传党的政策,教育干群认识“五风”的危害性,很快扭转了局面。 1960年,因为天湾金塘冲水库电站建设,急需修一条从常德沧浪坪到金塘冲的公路,这就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口中的“沧金公路”。“沧金公路”全长28公里,曾日新是修路的指挥长。他率领2000多民工,逢山修路,遇水搭桥,为了提高民工的积极性,他设立奖励制度:每个工作日补贴粮食1斤,人民币2角。当曾日新把奖励内容告诉民工时,全场欢声雷动,1斤粮食和2毛钱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他们起早贪黑,拼命地干。按照常德行署的要求,必须在三个月内通车。由于领导有方,群众得力,不到两个月就顺利通车,而且,2000多民工无一人流失,无一事故发生。
沧金公路和金塘村水库建成后,给我县的交通建设以及经济繁荣、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61年5月,按当时的政策规划,武潭建立区委、区公所,将原武潭公社划为天湾、武潭、龙拱滩、罗家坪、鲊埠五个公社。曾日新就地被任命为区委书记。他在武潭主政期间,全面贯彻上级精神,解散公共食堂,分给农民自留山、自留地,鼓励农民养殖和种植。并根据武潭地域的实际情况,减少双季稻种植,引进和推广一种叫“万年红”的中季稻。万年红的特点是高产,出米率高,稻草多。曾日新经常头戴草帽,扎脚勒手,脚穿草鞋,出入万顷稻田里。那一年,全区取得了粮食大丰收,人均口粮达500多斤,加上自留山、自留土以及家庭养殖,武潭迎来了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在益阳地区名列前茅。为此,桃江县人民政府还组织各区、公社书记来开现场会,请曾书记介绍经验,并号召全县向武潭区学习!
1962年5月,曾日新回县里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每逢春节,他一直留在办公室值班,把回家团圆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他身边的人说,曾老最大的特点是:为人低调、待人热心、踏实肯干、认真学习、老实做事,用自己一颗求实的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日新从不参加各种派系争斗,因他为人忠厚、受人爱戴,好心的领导为了保护他,派他到桃花江水库建设工地任副指挥长,远离是非之地。桃江县革委会成立后,他任文教组组长。
1969年2月,曾日新被再度调任武潭区委书记。用“万年红“稻草打成的草鞋,穿在曾日新长满老茧的双脚上,他的裤腿和双袖经常是挽着的,在武潭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大步流星地走着,太阳把他的胳膞晒得油黑,他身上流淌的汗水浇灌着武潭肥沃的土地。
多少年了,武潭人永远记得这“草鞋县长”响亮的名字。
1972年元月,曾日新被任命为桃江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县委农村办副主任。
1977年,当选为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2月,桃江县委宣传部恢复,他兼任部长。
1981年,桃江县撤销革委会,建立了新的县人民政府,曾日新再度当选为副县长,先后分管文教和林业等工作。
1984年,出任县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并兼任县委统战部部长。
1991年3月,“草鞋县长”光荣退休,被益阳地委明确为正处级干部,而获此殊荣的当时仅他一人。
曾老是一个非常廉洁和务实的人,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经常帮人解决困难和问题,对乡亲以及工作过的地方的普通群众,尤为热心,而且从不接受任何礼物和馈赠。退休后还无偿主持县政协联谊中学的工作达十年之久,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近千名。
这里不得不顺便说一下,他有六个子女,在市场经济改革时有四个光荣下岗,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动员其安心进入市场,自谋生路。好在他的子女都听话、孝顺,包括未下岗的至今没有在社会上造成过不良影响。
“草鞋县长”心系农民、廉洁奉公,为什么在桃江工作数十年而一直原地踏步?其原因说出来真的好笑:他岳父是地主,外祖父也是地主。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没垮下来也是由于自己过得硬。然而曾老也从没有想过这些,党交给他的任务,积极完成就行了。
2021年7月的一天,在桃花江文化研究会办公室里,与桃江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三级调研员刘小武同志在谈到曾老时他说了一段话:如今社会上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普遍反映曾老的一生,是勤劳朴素的一生,是廉洁奉公的一生,是光荣辉煌的一生,是敬业奉献的一生,是一个受人尊敬、见证桃江历史的人。曾老可以喝一点点酒,不贪杯,浅浅一小杯便够了。烟是偶尔,在公共场所、在会客时,他绝对不抽,我采访他时儿子曾岱荣几度要他抽一支,都被笑着谢绝了。
祝福这位94岁的老县长长命百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