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6|回复: 0

云南旅行记(三)拉市海湿地与茶马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6 15:2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跃芬 于 2024-3-30 17:23 编辑

旅行大巴车从大理出发,一路向北行驶,到达丽江境内。先前一直带着我们的美女导游离开了,换上一位新的导游,一个皮肤幽黑幽黑头发细软卷曲,当地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小伙子。果然,小伙子一上车便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普通话自我介绍起来:父母亲分别是云南的白族与彝族,而他本人现在则生活在丽江,娶了个丽江纳西族姑娘为妻。小伙子的本民族名字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知道是大概由很绕口的四五六个字组成。上车后给我们讲了几次他的本名,并让车上我们这些汉族游客学一学记一记,但是,从我们这些汉族人嘴里说出来的少数民族名字在发音吐词上却不标准,硬梆梆的,听起来也怪怪的。很快,小伙子哭笑不得地说,他给自己也取了个简单的汉族名—阿东。嗯,这名字好,好记!

阿东说,云南是个边疆多民族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其中云南省有52个。到了云南,现在我们这些汉族游客便成了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并且,云南现在还生活着不属于任何民族的一小类原居民,因为历史地理风俗等原因,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但是他们却没有属于自己特定的民族,身份证上“民族”一栏里,只注明xx人,如布青人,克木人。

车辆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公路上飞快的行驶,我边听着阿东的讲解,边欣赏着车窗外美丽的山水。好在很快就到了丽江的第一站----拉市海国家湿地公园。

拉市海其实并不是“海”,正如大理的洱海一样,都属于内陆湖泊。大概是因为云南离真正的海洋太遥远的缘故吧,因为向往大海,所以,总是把这一个个湖泊起个很好听的关于“海”的名字。

这个高原湖泊平均海拔2400多米,远处的玉龙雪山隐隐约约,宛延起伏,不知道究竟绵延到哪里。山顶白雪皑皑,银光闪闪,在蔚蓝的天空之下,真如一条巨龙踞守在山脉之巅,守护着这一方净美的土地;山腰便没有了白雪,变得满眼青绿,大山的青与白,大自然把它们造化得轮廊是那么的清晰分明;山脚湖水宁静清澈,水里倒映着苍翠欲滴的山峦,还有宝石般蔚蓝的天空,水天一色,成为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放眼望去,绿树丛林成荫,小溪水巷田地星罗棋布,房屋农舍在诺大空旷的盆地中,显得那么渺小和零乱,有稀稀拉拉三五成群的旅游者在这里拍摄风景,却看不到几个当地地地道道的村民出没。一个多么古老、自然、宁静、美丽得似乎尚未被开发的世外桃源。

在长长弯延的水巷里,我们坐在机械小游船上,惬意的欣赏着这美丽的山水,感受着这份大自然宁静古朴之美,心无旁骛,悠闲舒服。

茶马古道,是拉市海湿地公园的另一道风景。相传很早以前,在这玉龙雪山之下,就是靠着茶马古道同山外联系,贸易交换。这里前些年最早是被西方国家的旅行爱好者所喜爱,他们在这里旅居,享受着这一方蓝天白云与静土之美。直到今天,在这里不少的对话交流语气还沿用着英语,如与马交流时的“马语”,加油走要对马说let's go,停下时要对马说stop,驮着旅行者游玩的马儿们已经习惯了听外国客人的英语。

骑在马背上,慢慢的走在山间崎岖不平的山中,我仿佛听到了远古马队的的嘶鸣,看到了远古马队一路的千辛万苦,仿佛看到了他们满载而归与家人团圆的喜悦。

骑马之前,导游就给我们简单的讲了骑马的基本要领。两腿自然放松,夹在马肚子两边,上坡时身体向前倾,下坡时拉住僵绳身体向后仰等等。每3个人组成一个小马队,由一位牵头马的马夫管理,这样一队一队的在空荡的原野,在山间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小道上,便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大马帮”。

开始上马时还有些紧张,看到小队前面牵马师傅轻松自如的表情,还时不时在山间高唱几句纳西族山歌,时不时与同伴聊几句天,心情慢慢也就放松了,绕着山间走了上下两段大概2公里山路,到时间点了。甚至于还有些恋恋不舍这骑马的感觉了,别有一番风味!

挥一挥手,再见了!拉市海!

37d12f2eb9389b5021c4dce48835e5dde7116e48.jpeg
mmexport1709767075294.jpg
IMG_20240306_183242.jpg
IMG_20240314_1237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42 , Processed in 0.0342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