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3-16 22:25 编辑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34)
湘西花垣、保靖和永顺三县之旅(2018年5月26日至28日)
按 我1973年3月从部队复员,很长一段时间似乎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已经抹去了我的部队生活。2016年夏天(?),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常德市委讲师团一个副主任打电话问我有一个香港的战友问我情况,要我的电话,可以不可以。我说可以,很快我们联系上了,他叫范章成,1970年广东佛冈入伍的战友。不久,他把我拉进战友群。2017年11月23日,四川战友郝少新和杨青龙在群里发消息,他们想结伴来长沙玩,邀我参加。尽管我当时在常德“公干”,我爽快答应,24日我们在长沙会面,25日玩了一天。这时我知道,郝少新在花垣县从事房地产开发,杨青龙在邮电部驻郑州的办事处。2018年4月20日,突然接到郝少新的电话,他在长沙办完事情,回花垣,途中要到常德吃午饭。我正好在常德,有机会接待他和朋友。于是,有本文我的湘西即花垣、保靖和永顺之旅。行文,为了省事,先摘抄日记;再选用当时的写作的小文5篇: 日记 2018年5月26日 战友郝绍新在花垣建设的楼盘开业邀我参观。坐11点10分常德开花垣的汽车,下午4点多到达。从常德动身就下雨,途中还下暴雨。晚上安排我住华天酒店。晚上郝绍新和小詹陪我吃饭。然后逛街市夜景。 5月27日 上午,先参观寰宇天城楼盘,已建成两栋;下一楼盘叫御景天宸,也是两栋。楼盘直抵水库,水库另一端是保靖县。上午,还游览矮寨大桥。中午建筑公司的李总请吃饭。下午,继续游览,游紫霞湖和古苗河峡谷,然后送我到保靖,在保靖过夜。住保靖车站附近的顺风宾馆。住下来后,顺迁陵路从西往东,到酉水桥头折回。 5月28日 打的再到酉水桥头,在朝碗半坡方向找上山路,登上看山亭子,找到“烟霞奇观”,找到“烟霞奇观”,爬到山上,登上怡乐亭。下山后,接到鼎城小金的电话,通知明天鼎城党史办开会,编辑赵必振文集事情。我只得改变行程,先到永顺,再经张家界回常德。 5月31日 下午发《围绕永顺话题的聊天记录》。
雨中花垣行 2018年5月26日11点10分,从常德坐汽车到湘西小县花垣。动身时就下雨,途中有一段时间还下暴雨。 此次旅游花垣,题目是祝贺战友郝绍新参与设计和建设的楼盘开业。郝绍新当兵比我迟一年,六九年的兵,最早在一排二班,我们一个排;都是1973年退伍,他当年就推荐读大学,招生的问他经历,答复当过工程兵,打坑道,拍板:“你录取到重庆建筑学院,学坑道建筑专业”,于是,他终身职业建筑设计,虽然在合川当过建委主任,但最后还是热爱设计,老了,退休了,仍然宝刀不老。朋友组成的公司到湘西开发,他是总设计师。 我来花垣,也与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有关,我和郝绍新聊天时也告诉他了:2008年5月,我退休后第一年,我做了一次为时半个月的广东、广西、贵州三省旅游,返回湖南,走遵义到沿河,决定坐车到湖南的花垣看看,然后回长沙。但是第二天打票坐车,被告知因为没有乘客,汽车停开,只得改为经秀山、铜仁,到卢溪,回长沙。没到花垣,成了这次旅游的遗憾。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卢溪坐车回常德那天,汽车在常德转上去长沙的高速公路时,汶川地震发生了,汽车剧烈震动,司机没停车,只是说可能是撞到一块石头了……
常德开花垣,尽管全程高速,因为路上接客,特别是下雨,走了5个钟头,司机说顺利时3个半钟头够了。住华天酒店,号称4星级。晚上,郝绍新和他公司助手小詹陪我在街上散步,看郝绍新设计的楼盘。天下着小雨,大部分时间可以不打伞。小县城的夜景也不错,在双龙潭桥附近,我们拍了几张照片。 花垣记游 2018年5月27日,战友郝绍新和同事詹真开车陪我游览,活动安排满满的:上午,先参观郝绍新参与设计建设的楼盘。郝少新大学毕业后分配在重庆合川建委工作,是重庆何方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一级注册设计师。他在花垣县设计了两个楼盘。2015年设计的楼盘是“寰宇天城”,这次邀去花垣是庆祝“寰宇天城”开盘。下一个楼盘是“御景天成”在规划中,也将由他设计。两个楼盘都是高层住宅及配套用房,面积都在十万平米以上。我们在“寰宇天城”楼盘前合影留念。
接着,詹真开车带着我们花垣城内大街小巷游览。游玩了那些地方,尽管有郝少新的介绍,但因为是走马观花,准确地说开车观景,记得的不多。对照网上的介绍,我们应该到过边城广场,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设计的。城里油变了,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德夯参观矮寨大桥。矮寨我曾多次去过,参观凤凰有好几次到过矮寨,有一次还到矮寨附近一个靠山的村庄玩过,我爬山,在半山腰亭子里照相。矮寨的盘山公路,像层层梯田,我坐车经过,凤凰的朋友还招呼我们在山顶停车,往下观看有些吓人;还指示我们,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就是走这条道入川的。矮寨建桥后,我是第一次来,第一次走桥上经过。为了留下印象,在桥上我们来回走了两次。
中午,郝绍新的公司的李老板请我吃饭。 下午,继续游览,景点有紫霞湖,古苗河峡谷。紫霞湖位于花垣县中部,地处我国素有华中“植物基因库”美誉的武陵山脉的核心地带,水面面积近10000亩,库容10000多万立方米,是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主体,这里在建设中,资料说:将按5A景区标准进行规划,其旅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7000亩。湖区风光秀美、原始自然,上下绵延近20公里,山水田园,如诗如画,民族风情十分浓郁。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位于花垣县城东南约3公里,奇、险、秀、美,是个原生态于一体的原生态峡谷。峡谷的悬崖栈道,将游客引进幽幽峡谷,一路风景殊绝:沿途有把代崖、问世洞、佛光洞、铁仗峡、药王崖、大鲵谷、太黎关等景点,雄伟壮观,形态逼真。不过,我不愿意太多打搅郝少新,要到保靖去住,只能是在景区边上转转,预约“下次专程参观”。
下午4时许,詹真开车,郝绍新亲自送我到保靖。6点,我住下后,独自游览保靖,从汽车站沿着迁陵路到酉水大桥,然后沿着酉水大道,插政法路,上迁陵路回到距离汽车站不远的宾馆,结束一天的活动。 攀登 (2018年5月28日)今天我起了一个早,清晨便再次游览保靖县城。有昨天晚上的经验,迁陵大道能代表保靖县。我依然沿着迁陵南路,从西往东走,心想仍然去酉水大桥看看,拍张照片,表示我到了保靖。因为我今天的目的地是永顺,须抓紧时间,所以我打的去大桥。我走过大桥,对面是城北,街道变成了迁陵北道。远远望去,正对面右边的山顶上有一座亭子。向摩的司机打听,说那算是一个景点,有游道,主要供人爬山,锻炼身体。我好奇,想上去看看,试试自己的腿脚。
继续往南通碗米坡方向,我边走边寻找上山的道路。走了好几百米,才看见一个老者在打扫家门前一条从街道到他家的上坡的石蹬小路,我打听可否上山,老者说上山的路走过了,要返回去,在一个酒厂旁边。按照老者的指示,果然找到了,很不显眼,有“招牌”:烟霞奇观,水泥砌成的上山的游道,很窄。我独自上爬,穿过坡上的住宅后,很荒凉,我甚至有些害怕。好在石蹬一直引我到达山顶,到亭子前面。我看见亭子了,有名字,叫“怡乐亭”。虽然腿有些痛,但我坚持下来了。
亭子居高临下,向南俯瞰,全城差不多尽收眼底。特别是山脚下的酉水,从东往西,蜿蜒而过,能看见两座桥,除了我刚走过的大桥,东面还有一座桥。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可能是我起得早,上山路上没有发现有人,山顶也没有游人,亭子地面上有垃圾,既说明平时有人来,但也说明还没有形成游览的气候,没人管理。没有伴侣,无法拍照留影,只得玩自拍,表示“到此一游”。下山时,遇到一位背背篓的妇女,我请她给我拍照。我也拍下了她远去的身影。 上山下山,至少用了一个钟头。下山吃早餐时,接到鼎城区的电话,说29日开会,请我无论如何参加会议。于是,我回宾馆,收拾行李。这时我也没忘记去永顺看看,因为是朋友杨正明的夫人陈亚丽的家乡,我答应游览的,“不二门”我曾经匆匆而过,也想重游…… (10点从保靖动身,11点多才到达永顺。在永顺待了一个多钟头,然后到张家界,转车回常德。下午5点半到常德。) 保靖《扯白歌》 保靖是我此次湘西行的第二站。时间不长,2018年5月27日下午5点到保靖,28日上午10点离开,包括睡觉才17个小时。但占了两个日子,活动丰富,一早一晚,我两次沿着迁陵大道南道从西道东,直到酉水大桥。保靖虽然是山区小县,经济不发达,但他的文化底蕴深厚,酉水大道风光带很有特色,利用栏杆,通过石雕石刻,形成一道集介绍本地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诗词书法的文化长廊。文学家沈从文,与保靖有很深的渊源,曾说“保靖,是我走向人生的第一步。”
游览时,我拍了一首《扯白歌》的照片,不妨抄录这里,供欣赏。“扯白”,就是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古时,各地都有《扯白歌》,保靖的《扯白歌》有自己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的人情世故: 扯白歌 清早出门吹羊角,听我唱首扯白歌。 扯白歌,白话多,风吹岩头滚上坡。 万里青山鱼屙蛋,急水滩涂鸟起窼。 鱼搬水獭羊咬虎,鸬鹚上坡难下河。 铁树开花岩结籽,鸡生牙齿马长角。 蛤蟆和蛇打亲家,狼认狗娘做家婆。 燕飞云中叫脚酸,鱼游池内喊口渴。 家中有副岩磨子,遭虫吃剩光壳壳。 一根灯草綯水牯,八天八夜没犟脱。 两个和尚来打架,头发扯得像鸡窝。 扯白歌,扯白歌,唱的心里几快活。 不信你看张果老,满口牙齿都笑落!
在永顺汽车站转车张家界
高手在民间 5月28日,我在永顺转车回常德,到车站前面的桥上,请一位路过自称老年大学的厨子的大嫂给我拍照,记住“到此一游”。几分钟的邂逅,大嫂竟从背篓里找出一本书送给我,一看是《桂英文选》,作者张桂英竟然就是眼前这位厨娘! 回家我翻阅,小张是永顺小溪镇人,地道的农民。因为兄弟姐妹多,父母重男轻女,加之天灾人祸,她只读半年书,几乎就是文盲。2013年在城里打工,与老干大学结缘,挤进“叔叔阿姨”中听课,圆了她读书梦。她聪明,好胜,也大方,在乡里是当地“哭丧”“哭嫁”高手,这些经历成了她进诗词班学习的基础。现在确实如有人嘲笑的“出书的比读书的多”,但一个打工的农民花钱出书谈何容易?因为她和丈夫辛勤劳动,家庭经营有方,靠柑桔生产致富,不仅自己有桔园,年产10万斤;而且因为桂英能说会道,交往广,被桔商老板聘请为“柑桔总监”,乡亲年产70万斤柑桔不愁销路,老板们也省了一家家上门收购的辛苦,桂英得到可观的佣金。桂英家不仅有别墅式的楼房,供孩子读大学,夫妻还结伴旅游。她1973年出生,两个儿子在求学,她还到城里当“厨娘”,打工。具体如何安排,我不知道,她现在“玩高雅”,花自己的钱,圆做一个文化人的梦!
我阅读《桂英诗文选》的感受可以用“原生态”概括。还是永顺老年大学校长为她写的序说得好: “捧读《桂英诗文选》,仿佛一缕清新的山风扑面而来,又如一轴浓淡相宜的长卷徐徐展开: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刻的人生感悟,真实的心路历程,浓郁的民俗风情,巨变的山川风貌,多彩的校园生活,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一切,都在桂英的笔下化成了鲜活、隽永的诗文。” 桂英的诗紧贴生活,如《忙碌》: 春去秋来哪有闲,农机化肥送桔园。 双双手足生老茧,欲待丰收大数钱。 《心声三部曲》是她进老年大学第一篇习作,题目是老师加的,第一首《为什么》: 我是一只蚂蚁,爬过冰雪高山;我是一支雏鸟,飞过阴雨长天; 我是一把小伞,顶过风雨雷电;我是一叶轻舟,驰过狂涛险滩。 请问大地,请问苍天:为什么恶风暴雨,总是对我如此摧残? 不迷茫,莫埋怨,天理良心放在中间。 桂英不仅出生贫寒,而且遭遇种种磨难,还在幼年,就被逼“闯生活”,“为什么?”,是她人生的沉思,是千万遍的苦苦思索的思路轨迹! 我读中学时也写诗,后来害怕写,畏惧了,觉得“诗”太神圣了,不是我敢涉猎的。近年在朋友影响下,偶尔写一点明确标为“打油诗”的东西,但与桂英的诗比较,有差距,“高手在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