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2

津市的老街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2 14: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的老街巷
                                                                           文/钟月
      一个地域长度仅七里零三分的小城,竟有四十八条街巷,应该说,这样的城市和街巷数目之比,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史志记载中实属罕见。无疑,津市这个城市独特的风景线,从社会学的民俗文化角度看,是颇具研究价值的。
      昔日的津市有正街、后街、夹街和河街,还有一条北起会仙桥,南至谷家巷的横街。正街西起杨湖口,东到青龙庙,长约七里许。杨湖口,亦称白杨湖口,乃街市最西端的一个路口,属津市街巷的发端之处。据史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澧州州判移驻津市,在此地设州判衙署,遂称“东廷衙门”。由于衙署的设立,杨湖口到大巷口的地带,便形成了衙署街。由衙署街往东,可经由不少的码头、庙宇和街巷,如热闹繁忙的观音桥、香火鼎盛的水府庙以及颇具气派的新码头(民国初年长津轮船公司首航长沙专修的客运码头)等。若过新码头再往东穿街而过的话,便到了祁姓人家集居的祁家巷。祁家巷的近旁就有座土地庙。因津市土地庙坊甚多,为区别新旧计,故此,这座土地庙建成后便称为新建坊。沿新建坊往下走朝东不远处,便是津市最大的庙宇万寿宫了。紧接着万寿宫东北方向处又是座宫庙,那便是几乎与万寿宫齐名的三元宫。路经三庙两宫后接下来就是连着的三个巷子即拐子巷、石家巷、汤家巷。挨着巷子往东不好远,就到了广东人开办的南华宫会馆。过南华宫会馆约三两百米路段,就是双济桥了。双济桥,即现今的汪家桥。当年的此桥周边,乃是津市东端的热闹处,其中有一座当时极有名的天乐花园,这应该算是当年津市比较大的公共休闲场所了。走过双济桥不远,就可一眼看到桥东气势恢宏的元和宫。一过元和宫,即到了发马桥。最后,就是远近闻名的青龙庙。至此,这一走一转,便可说是履足了津市的大街小巷了。
      津市的街巷中,特别有名的就有天主堂巷、天后宫巷、一文拐巷、五通庙巷、灵宫殿巷、关爷楼巷、紫谷巷、观音桥巷、水府庙巷、二神庙巷、新建坊巷、万寿宫巷、太子庙巷、永宁巷、紫竹林巷、 鲢鱼垱巷等。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策划建设者们几经翻修、整合、新筑等工程,遂将大巷口、牌楼口、天后宫、一文拐铺设水泥街合并称为生产街;将五通庙、灵宫殿、关爷楼、大码头、观音桥合并为中华街:将商会街和后街并为人民街;将三元宫、拐子巷、石家巷、汤家巷、祁家巷、新建坊、太子庙并为西河街:将拐子巷、石家巷、汤家巷、 鲢鱼垱、上南宫、韩石巷并为东河街;将一文拐、龙法寺、关庙街、会仙街并为建设街。
      从这些街巷的形成史来看,我个人认为,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姓氏。有些巷子的居住者大都同姓,且有望族大户人家在此巷居住,故巷名与姓氏相同,如祁家巷、汤家巷等;二是祭祀神勇先辈。有些巷子的辖地建有祭拜性庙宇,如关爷楼巷(关公)、二神庙巷(钟相、杨么)等,故名;三是地理位置。有些巷子的属处有明显的标志物,如大码头巷和新码头等,其本身就是两个水运码头:四是约定俗成。有些巷子的叫法没确定含义,当地居民随口而出,长幼相传,时日一久,和之者众,于是便将某种既定的俗称定为巷名,如拐子巷、回子巷等。
      儿十年过去了,我至今还保留着儿时对巷子的快乐记忆。津市的每个巷子,多是青石板路,麻条石路或土路,均长短不一,曲直不等,宽窄有别。巷子的两边大都是斑驳的老墙,墙缝和地上的岩面多有长出的青苔和小野花,不管是怎样的大热天,巷子里总有阴凉的风缓缓地吹着。我常和小伙伴们漫无目的地穿行其间,时快时慢,追追赶赶,走过一条巷子,转到一条巷子,再又转入另一条巷子。我们不停地转着追着跑着,觉得特过瘾。若玩累了,可以随便在任何一个巷子旁的院子前停下来,然后坐在院子前的大青石板上喘粗气。如果觉得口干了,还可以进到院内的任何一个住户家找水喝,无论哪家的主人都很热情和善,从不嫌弃。主人给我们喝的可不是一般的生凉水,而是那些年大多数普通人家必备的花红叶子茶呢。我想,一般稍长些的津市人,对这种解暑饮品都应该有各自的清凉记忆吧。直到今天,不管现在的城市图景发展到了哪一步,我仍对当年津市的老街巷情有独钟。我无意于眼下城市炫目的喧闹与浮华,我梦牵魂绕于昨日街巷的宁静与平和。是的,这种带着芸芸众生的平凡与真切,永不止息地融于这老而美街巷的风情中,抚慰着老津市人的淡淡乡愁,温润着老津市人的怀旧情结,让我们回眸那昨日的风景线——啊,那再也回不来了的昔日津市街巷!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2 16: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19:3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4-3-22 16:48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谢谢蒋老师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44 , Processed in 0.03211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