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2|回复: 4

故乡的叫卖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4 15: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乡的叫卖声
                                                                          文/韩川
      老陈是我的拳友,又是学长,高我六届,每天晨练后我们就聊天。那天谈起儿时的叫卖声,他突然来了劲,学唱各种叫卖声,惟妙惟肖,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几十年前。
      那时我住新建坊正街,店铺临街没有窗户,白天靠下梭板,让光线照进来,晚上则点煤气灯。从店铺到院子要通过石库门,后门对着电影院。我住在第二进,木楼两边是高高的封火墙,有些阴森,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非晴日午时,不得阳光。
      暑假,上午写作业,下午游戏。因为有穿廊风,巷子里不热。封火墙虽高,但挡不住一波又一波的叫卖声。
      “洋伞纸伞罗!洋伞纸伞罗!”不用看,就知道补伞人背着大布袋又来了,和大部分江西人不同,他的口音怪怪的。
      “磨剪刀吆!磨剪刀吆!”磨刀人穿过石库门走了进来,那时还没有《红灯记》,津市磨刀人的叫卖声中没有“戗菜刀!
      “牙膏皮子鸡盒子!破布巾子换钱!”补伞人还没走远,荒货佬挑着竹筐进来了,没等他进大门,后屋的“胖儿”就在家里捣腾起来,寻找能卖的废品,刚卖了泔水,买冰棒还差一分钱。
      “今时要就今时买,今时要买就来好哦!”不知道是湘乡人,还是祁东人,浓重的口音永远也听不清,卖剐剐的小贩走近了,几年后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字幕,才知道当年的唱词。
      “雪花膏!花露水!”小贩就住在太子庙巷口,吴伯说她是xxX的三姨太。她的叫卖声单调,没完没了,惹得我的两个眼睛皮开始打架,“毛儿”说不怪她,是我昨天睡得太迟。
      卖针线的、卖小花篮的、卖老鼠药的、卖打粑糖的小贩次第登场,任凭他们拼命地摇着货郎鼓,敲着小铃 ,卖力地唱,嘶声儿喊,我们仍然无动于衷。
      “香蕉冰棒!绿豆冰棒!菠萝纸包冰!”这是最有诱惑的叫卖声,院里小孩都来了,“毛儿”跑得比兔子还快,举着三分钱站在最前面,我远远站在后面。卖冰棒的是我初小的同学,卖冰棒是他的第一份职业。
      观音桥是津市最热闹的地方,小摊云集,行人如织,林林总总的叫卖声,不同的方言,不同的声调,抑扬顿挫,此起彼伏,煞是好听。
      “焦坊膏药——贴寒湿!”“从小跟随师傅上走云南,下走贵州”“三斤半的洋老鼠,会蹦会跳,拉尿拉尿。”望江楼下耍猴的、卖药的、跑江湖的来了一拨又一拨。
      “藕丸子!”低沉的湖北口音仿佛发自肺部深处,毛丫头说他是龙法寺的票友,专攻黑头,难怪有这样深厚的基本功。
      “鸡头米!鸡头米!!”旁边的中年女人也不差,声音甜润软绵,周围的人都认识她,她是评弹演员,抗战时逃到津市。
      “椒盐瓜子桂花糖!”“香烟的纸烟耶!要不要烟的!”两个清脆的声音一前后,特别引人注意,他们一双赤脚,在青石板上互相追逐着着,但仍然没有忘记叫卖。
      “胡椒糖!当面尝!”澧水河上的码头几乎都有一个卖胡椒糖的,老人嘶哑的声音、疲惫的背影和小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和面——,饺儿!”埋头包饺饵的汉子,这时伸起腰,向轮渡望了望,也凑热闹吆喝一声,其实他完全不用吆喝,他的摊前挤满了人。
      “米豆腐——!”驼子的最后一个字拖得很长,还转了弯,天气太热:,米豆腐生意不好做,他得卖力,否则米豆腐又会卖不完。
      “卤蛋卤干子的酒哦!饺子面啦!”河面上传来的叫卖声特别悠扬,带有一丝四川尾音,卖卤菜划子在河边慢慢地游弋。
      头更早过,长街已冷清,夜色渐浓,路灯更显得昏黄起来,夜风瑟瑟,饺饵挑担的老板不住地打哈欠,桌上残杯冷炙,最后两个客人起身,互道慢走,卖茶叶蛋的女人还静静地坐在灯下,等待把最后的茶叶蛋卖完......
      站在夜里的十字街头,细听小贩的呼声,享受市井的情趣,那些忙碌的小贩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和悲欢,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一声声叫卖声,深深地刻在脑里,那一幅幅画面,牢牢地印在心中,挥之不去,拂之又来。
      清明返乡,恰逢阴雨连绵,待在家里清理旧书,忽听到外孙在叫:“娃儿糕、发糕!豆奶!”“香蕉!海南香蕉!”我问自己,等到他老时,还会记得故乡的叫卖声吗?
      说来你可能不相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还保存有1956年音乐学院老师到湖南津市“喊街”的录音,共有30段街头叫卖声有,那是儿时的叫卖声,好想再听听!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4 17: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19:3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蒋新建 发表于 2024-3-24 17:12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谢谢蒋老师的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4 20:4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9: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光清 发表于 2024-3-24 20:43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谢谢雷老师点赞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05 , Processed in 0.0356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