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回复: 0

津市的小吃(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09: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的小吃(二)
                                                                          文/全永德
       油糍儿
       米货有特色的还有油糍儿,纯糯米不落锅,浸泡后打矾蒸熟,然后砸成糍粑状,不同的是它有芯子,芯子是绿豆蒸熟捏成圆坨,砸好的糍粑搓成条扯成胚子,包上绿豆芯子压成圆粑粑,入油锅再炸,外焦内软又有带盐的绿豆芯子,一两粮票一个,两个九分钱,买两个加二两烧酒,一醉二饱很是煞瘾。
      米可以做那么多可口的食物,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赞叹!这些大米做的津市本土美食,你都吃过吗?
       油条
       再说炸货。首推自然是油条,油条不用老面,头天晚上打作,配上一定比例的矶、碱、盐自然发酵,一个师傅一本经,互不交流。不同的是,有的师傅要油开锅冒烟才炸,有的师傅油温刚热就炸。好的油条酥松、焦、脆,看上去个头大,但用料不多,配上一碗豆浆或是甜酒,落口消融,那才叫享受,不像现在的有些油条,像一团死面,味道像慢头,实在是差点原有的风味。
        麻花
      炸货里面麻花也是重头戏,南方和北方的麻花不同在于老面多少,津市麻花讲究打作。打作时,老面要少,水要少,添上一定比例的皮糖,面要打得干,面要揉得匀,站灶的师傅要准确掌握油温,炸的时间要短,这就要求搓麻花要快。当年新码头饮食一条龙的刘师傅,他搓麻花简直算得一绝,只见他手、臂并用,一来一回,眨眼间一根麻花就成型,快得叫人眼睛都跟不上,他的麻花焦、脆,每一股都张得很开,很有卖相,保存的时间长。四乡八路的农村兄弟特喜欢他做的麻花,妇女过月子加餐,上山收割远离了家不方便就餐,麻花就派上了大用场,方便、简单、又能饱肚子,确实是好东西。
        油饼
        炸货里面的油饼,那是搭头,其他麦面食品的边角余料,收拢来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用一根木棒不断搅拌,熟后冷却,那叫熟开。铺在揉好的面团上,不断地折叠让熟开均匀地活在面中间,再制成胚子包糖下锅,吃起来松软可口,就是熟扦的作用。
        酥饼
       和油饼差不多的是酥饼,但身价不一样,酥饼不用熟扦,而是用熟猪油调生面粉制成酥,加工的过程一样,但包的芯子也讲究得多,自然味道更好,在炸货里面算上品。

       春卷
       当然,炸货中的上品还有春卷,春卷皮讲究加工,芯子配制要求不同,只是季节性强,过了春日,就很难尝到。要是你碰上了著名的白案师傅向麦生掌作,你尝到一个就不会走,干什么?等下一锅。
       油炸坨
      炸货里面还有油炸坨,两根筷子把面挑起一个圆圈,中间留孔。看似简单,其实还是要技巧,配料虽说和油条差不多,但和面的水要拿准干湿程度,一念之间,筷子要挑得起来。新洲的油炸坨名气大,老远就闻得到香味,不过五十年代初,城隍庙街有家招牌叫毛元记的饭馆,他炸的油炸坨很有特色:油炸坨中间填了一坨鲜肉糯米圆子,只要一下锅,鲜香扑鼻。儿时路过毛元记先要摸摸口袋,看钱够不够买一个油炸坨,要不然就绕远点,省得馋虫抓心。
       纱爬散子
       纱爬散子,现在已不多见,配料也和油条差不多,只是要把整个面团搓成肥肠粗细的一整根,一面搓,一面刷油绕成圈圈放在面缸里,开炸时把面条扯细,在左手和臂上绕上几圈,然后用两根筷子穿过,一绕下锅。因为形状特像以前绕棉线的纱爬,所以得名。吃起来焦脆可口,只是工艺复杂,几乎失传。
       面窝
       新码头的刘面窝,也算一绝。他的面窝一个个炸出来像车股子,发酵掌握得准,从不轻易压碱,米浆里还拌上一些葱花,格外清香诱人。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4:38 , Processed in 0.0313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