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3-26 11:29 编辑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42) 西藏行
拉萨贡嘎机场
1 贡嘎——山南——扎日乡 2021年 9月22日,我坐飞机到西藏“出差”,《通知》时间是一至二周。我是背着儿女冒险出来的,但得到老伴的鼎力支持。之所以说“出差”,因为这次不纯粹旅游,是受援藏朋友之邀,为他们正在建设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的布展做点文字上的事情,并且有朋友陪伴。 9月22日21点,乘坐长沙到拉萨的飞机,3个小时后到达贡嘎机场,隆子县有朋友在机场迎接,直达山南,住进扎西样佳酒店。主人安排周到,预防初来高原反应,安排我住进补氧房间。9月23日上午,援藏朋友、隆子县负责人到宾馆会见我们。一见如故,他说读过我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恭维”我是常德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他向我们简短地交换此次活动安排意见后,我们便在山南市市内活动。下午,由县志办朋友和一家文化公司的老总以及工作人员陪同,驱车到隆子县扎日乡。 离开山南市,沿着雅鲁藏布江朝东南方向行驶,途中经过桑日县、加查县,朗县等地,晚上8点多才到扎日乡。在一处公路的观景台,司机停车,拍照,我高兴地喊着:“雅鲁藏布江,我来了!”
“雅鲁藏布江,我来了”
扎日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地处隆子县东北部,东与林芝地区墨脱县接壤,南与玉麦乡相连,西与三安曲林乡相连,北与林芝地区朗县交界,东北与林芝地区米林县相连,东南与门隅地区毗邻,行政区域面积562.4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扎日乡户籍人口为638人。 扎日乡,也称杂日。乡场镇驻地为“马及墩”,也作“马其墩”、“马其顿”。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前隶属隆子宗管辖,为朝佛圣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为朗县的一个区。1979年3月,划归隆子县管辖。1999年7月,撤销扎日区,由原马及墩乡和曲松乡组建扎日乡。
扎日乡风光
扎日,藏语意为“圣山或草盛山”,扎日神山,是公认的三大朝圣地之一,扎日乡因境内北边的扎日山而得乡名。扎日山,藏民称扎日神山,位于西藏山南市隆子县的扎日乡驻地西南方,在扎日乡—玉麦乡之间,是机甲寺南方的大雪山,藏民民俗传说的24神山之一。12世纪时,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巴嘉热·益西多吉到札日山修行,认为那里是欢喜佛德宫殿,是佛乐胜境,遂开始民间朝拜神山的活动。通常的说法是: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神山、云南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山南地区的扎日神山三者并立。扎日神山的“发现者”,是12世纪的噶举派僧人藏巴嘉热·益西多吉,据说由他开启山门,创立了围绕扎日神山的转山朝圣活动,后逐渐风靡全藏,并演变为今日“马年巡礼冈仁波齐神山,羊年巡礼梅里雪山,猴年巡礼扎日神山”的习俗。 2 珞瓦新村——机甲寺——玉麦乡
扎日乡清晨,让人有江南的感觉
2021年9月24日。 昨晚下榻扎日乡,下雨。这里海拔只有2900米,山上树木茂密,空气清新,让人有江南感觉。24日早上7点起床,独自在扎日街上到处走走,拍了一些照片。吃早饭后,领队又安排大家游览乡驻地“马及顿”,在街上转了一圈。9点多出发,今天的目标是玉麦乡。 第一程是珞瓦新村,这是近年由各地搬迁来的村民组成的村庄,有国家边境建设补助,乡民建起一色新房。当地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 ,为我们讲解。每个农户的小院落都很漂亮,我与一家四口村民合影留念。这里是边境前沿,感谢戍边指战员,是他们的坚守,确保祖国的安宁。
珞瓦新村 地处边境的珞瓦新村的每个藏民院落都很漂亮。
第二程是参观机甲寺,也称机甲拉康(拉康是一座佛寺的名字,而寺庙是佛寺的通称。)。1560年由珠巴噶举派第四世-贵千白玛嘎布亲自创建。传说机甲拉康周边的林地是藏巴加热大师给其妻多吉玉珍的礼品,并修建了机甲拉康。文革期间,该拉康彻底被毁,1991年国家投入5000元资金进行维修。到机甲拉康的沿途景观丰富,有宽阔河谷、高山杜鹃群落、遍布山间的野花野草、多样的林相景观等。扎日山是藏传佛教的神山,有猴年游山风俗,机甲寺是游山的起点。这个事情很复杂,我没全懂。 距机甲寺不远,便是洞参拉康,俗称小寺庙。属于主巴噶举派,位于扎日乡多参自然村。现寺庙面积有132平方米,海拔3800米,于1184年由仲贡·藏巴嘉热创建。“多参”,藏语意思是天然石头形成的人体生殖器官;传说狮子头仙女及其侍从到此地后消失在了这个石头上,所以石头上有天然形成的女性生殖器的模样而得名 。从“生殖器”冒出一股泉水,不益不涸,视为神水。如同汉文化的生殖崇拜,让人联想到丹霞山的阴元石。
金刚亥母 藏文名为多吉帕姆。她是一位女性神祇。在藏传佛教噶举派中, 她为女性本尊之首,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诸位大成就者均依止她为本尊
考察完寺庙,继续前行,到了日拉山顶,这里建有玉麦乡的牌楼,海拔5000多米。我们下车参观,拍照。往下看,玉麦乡乡镇全境尽收眼底。到达玉麦,我们被安排在重庆人办的江湖酒店。住下来后,到餐厅吃午饭,午休。 下午四点,我们一行在乡政府座谈乡史馆布展的事情。乡党委书记给我们介绍基本情况,讲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父女三人戍边建乡的故事。并且带我们到正在建设的乡史馆实地考察,顺便看看玉麦乡镇全境,这里还有几个大的工程正在建设中,玉麦的未来会更好!
在山顶俯瞰玉麦乡驻地全境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父女三人戍边建乡的故事广为流传。“家是玉麦,国是中国。”这是桑杰曲巴临终留给孩子们的话。从桑杰曲巴到卓嘎、央宗,再到孙辈索朗顿珠,这个普通的藏族家庭用了三代人近60年的时间,为祖国守着3644平方公里面积的国土。卓嘎、央宗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里,表示继承父亲的遗志。中共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俩回了一封信。“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你们这些话说得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