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4-1 10:22 编辑
第五章 第二节 开展经济建设和恢复发展社会事业
一、领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949年9月,中共津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修街委员会,召集原商会负责人、工商界人士广泛筹集资金,市人民政府拨大米50000公斤,以工代赈,开始全面整修和改造城市街道。 正街西起关爷楼,东至贺家拐改筑为三合土路面,商会街新建混凝土路面,将筲箕洼改建十字街中心,拓宽取直大巷口至万寿宫、韩石巷至青龙庙街道,51条小街小巷经裁弯取直建成9条直街,重新冠名,结束津市三五家铺面为一条街的零乱局面。尔后,逐年分段改造旧街,扩建路基,填平污水坑和水塘70余个。与此同时,市人民政府号召市民义务植树,绿化城市,将生产街、襄阳街、绿荷池植上女贞、樟树。 在组织力量尽快恢复光明电厂发电生产的同时,市人民政府投资新架沿街电线,将市区主要街道按50~100米距离,新装路灯近200盏,使城市街道焕然一新。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市公安局设清道班,招收清扫人员,在主要街道置木质垃圾箱和砖砌垃圾站50处,对市区实行全日保洁。在主要街道边新建公共厕所6座,在阳由、天后宫、油榨街等处兴建储粪池,购置运粪车,配清粪工,对市区公、私厕所粪便实行统一清运。 恢复建设交通邮电。中共津市市委、市人民政府组织民船支前运输,于1949年秋,投资新建粮食专用码头,由军代表张殿元组织津市至长沙军粮转运。1950年,中共津市市委鉴于津市为澧水水运枢纽,大力发展航运业,国营湖南航业公司、湘津汽船公司、新湘公司、湘江公司先后恢复津长、津常、津安、津澧各线客运,后又恢复津市至沙市客运。同时,恢复通往省内各港及湖北汉口、沙市、宜昌等12条航线的货运。1952年成立津市民船分社,加强运输市场管理,上至大庸下到安乡、北讫湖北公安近30个据点方圆500公里的粮食均在津市统一配载,山货、土产、木材等大宗货物亦在津市港集散。1953年,新建客运码头、客运站、候轮室等,客运环境与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1949年8月,在中共津市市委领导下,市军管会配合常德行署接管津市邮局、电信局、电话局、十线工程队,并将电信局、电话局、十线工程队合并为津市电信局。于次年将津市邮局并入,改名津市邮电局。在接管的同时,尽力维护设备设施,并购置电话总机、收发报机、人工符号机、打字机等,迅速恢复津市至常德、沙市、安乡、澧县、长沙的长途电话、简易载波线路,津市至常德、长沙有线电报人工报路,津市至公安、澧县、石门、安乡、南县、华容、藕池口话传报路,津市至汉口、大庸、沙市、宜昌、长沙、常德的无线电通报。在津市架设电缆,新装交换机,恢复市区电话,市话装机容量165门,基本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和工商企业的装机需求。 城市基础设施的迅速恢复和建设,为津市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津市对澧水流域的辐射力和引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