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曾巧中 于 2024-4-2 14:47 编辑
维金斯基 ----摘录自《党史故事》
共产国际驻中国的第一位代表维金斯基
维金斯基(1893 ~ 1953),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笔名魏琴、卫金等。俄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第一位正式代表。1920 年 3 月,他携妻子库兹涅佐娃、翻译杨明斋一行到达北京,和他一起到达中国的还有几位苏俄代表,他们是斯托扬诺维奇、马迈耶夫和玻林(后二位在广州活动,联络的是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黄凌霜等)。在这之前,与中共早期领导人交往甚密的是北大俄文系俄籍教员柏伟烈(一译为鲍立威),他与李大钊关系较好,并向他们提供马克思主义读物,《共产主义 ABC》英文本就是由柏伟烈带到北大图书馆的。 维金斯基来中国之初,意在联络有共产主义倾向的代表人物,但不知找谁是好,经柏伟烈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张国焘等人,随后李大钊向其推荐了上海的陈独秀,维金斯基拿着李大钊的信到上海找陈独秀。这时,陈独秀非常欢迎共产国际的代表们对中国革命加以指导,他经常慨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基础薄弱,至今连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无中文译本”。他认为“如果能与共产国际建立关系,无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这一运动的实际经验上都可以得到莫大的帮助”,“共产国际能派一位代表作我们的顾问,我们也将获益不少”。 应当说维金斯基在中国的活动是顺利的,与中共先驱们的关系是融洽的,这与维金斯基的个人品格有关。维金斯基从不以共产国际的代表自居,对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人物备加推崇,态度谦逊,充满热情。他来中国后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进行共产党的创建工作。维金斯基向陈独秀介绍了共产国际、俄共以及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与陈独秀一起起草了党纲草案。在他的指导下,成立了华俄通讯社,翻译出版介绍马克思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维金斯基还会见了孙中山,这也是共产国际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见,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和布尔什维克革命活动的情况。 1921 年 1 月,在中国共产党各项筹备工作业已就绪的情况下,维金斯基返回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情况,此次在华共计活动了十个月。 1923 年 10 月维金斯基再一次来到中国,接替马林担任共产国际驻中共中央的代表,维金斯基再次来华,依然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已成现实,维金斯基觉察到中共在国共统一战线中存在的右的倾向,对此作了一些纠正。他提出,中共重点在于自身发展和独立领导工人运动,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应支持左派,反对右派。但当时反革命的势力已十分强大,特别是经历了北京政变、五卅运动,及北方郭松龄倒戈失败和吴佩孚攻占河南之后,维金斯基和陈独秀都错误地认为中国的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因此未能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的斗争。1926 年 7 月,由于对蒋介石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竟错误地接受了国民党的整理党务案,为当时的右倾错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