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4-7 15:48 编辑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50) 游览参观广东寺庙(下) 5 游国恩寺
2013年12月1日至13日,是我撰修《常德市人民政府志》后第三次出外学习考察,先后游览肇庆、云浮、新兴、江门、珠海、东莞、惠州。期间12月6日游新兴,游国恩寺。新兴是广东云浮市的一个县,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家乡,慧能(638-713)出生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是《六祖法宝坛经》的辑录地,还是慧能禅师圆寂的地方。新兴有着1300多年的禅文化底蕴,素有“岭南第一圣域”之称。
我是乘汽车从云浮到新兴,上午到达,下午参观。国恩寺,又名龙山寺,坐落于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六祖镇的龙山脚下,由六祖惠能大师开山创建,始建于唐弘道元年(683年)。国恩寺寺内分别有寺前石牌坊,寺前山门、护法殿、放生池、珠亭、第一地牌坊、金刚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寺前后左右两厢分别设有地藏殿、达摩殿、文殊普贤殿、大势至殿、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禅堂、录经堂等殿堂;寺左侧有报恩塔、佛宝舍利遗址、佛宝舍利殿、六祖纪念堂、功德堂、圆通宝殿(观音殿)、方丈室、六祖手植千年佛荔树;寺右侧有六祖父母坟、净心亭、思乡亭、铭泉阁、浴身亭;寺后有卓锡泉。国恩寺三大殿与山门牌坊仍保留着明代风格的建筑形式以及装饰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自唐代以来,国恩寺一直被佛教界视为岭南第一圣域,素有“南宗福地,东粤名山”之誉。
国恩寺的碑刻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有刘禹锡撰写的两块碑铭,即刘禹锡的《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和《佛衣铭并序》,约写于唐元和十一年,即刘禹锡离开朗州之际,我的《刘禹锡常德十年》有《佛缘》涉及刘禹锡“佞佛”的问题。我认真浏览,并且拍下好几张照片。有一张是一组碑刻的照片,另外我还单独拍了几张碑刻照片,打算回家对照研究。单独碑刻照片除了刘禹锡的两块碑刻外,还有唐中宗的《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赐赉六祖天师宣诏》,以及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柳宗元的《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铭》。
刘禹锡:《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刘禹锡:《佛衣铭并序》
6 游南华寺
佛教禅宗六祖道场——南华寺
千年古刹南华寺
2012年元旦,湘大哲学班同学毕业30周年纪念聚会在中山大学举办,我为了沿途游览韶关的丹霞山和南华寺,提前于2011年12月26日从长沙动身,12月27日,游丹霞山;12月28日参观南华禅寺。然后经佛冈,到广州。
南华禅寺·大雄宝殿留影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人称“东粤第一宝刹”。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504),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隋朝末年,南华寺遭兵火,遂至荒废。公元638年,惠能诞生。唐凤二年(677),六祖惠能驻锡曹溪,得地主陈亚仙施地,宝林寺得以中兴。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皇帝诏六祖赴京,六祖谢辞,中宗派人赐物,并将“宝林寺”改名为“中兴寺”。公元708年,敕额为“法泉寺”,并重加崇饰。公元713年,惠能坐化于新州国恩寺,享年七十六岁。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禅寺·古无尽庵
南华寺·六祖殿
南华寺·灵照塔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