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毛主席他老人家大公无私,胸怀天下。对人爱,对已严。他对部下、对同志、对身边的警卫、医务人员,和蔼可亲,关爱无比。他经常要警卫人员学文化,还亲自帮他们修改作业,要他们回乡调查。家中有苦难的还从稿费中帮助他们渡难关。他与警卫医务人员亲如一家,警卫人员可以随便与他开玩笑。有一次晚上主席看戏归来,心情舒畅,边走边唱戏。走到门口时,值班警卫喊主席请留步,您再唱几句后才让您进出。主席用唱腔喜笑颜开地说:“得令”,真的唱了几句才进门。在延安他得知警卫班一个普通战士烧炭时牺牲后,他马上通知警卫班长,“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毛主席神情庄重地走进会场,参加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战士的追悼会。他亲自将花圈献在土台子中央,旁边悬挂着他亲笔题写的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这个讲话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为人民服务》,向全社会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号召全党争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后来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与行为。1948年,有一个为他养马名叫侯登科的战士,因为快一年没骑马了。有一天主席问起了侯登科,身边人告诉他已经病故半年了。毛主席听后很惊讶也十分生气。他说“侯登科在我身边工作多年,他突然病故,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我?我难道不能参加他的追悼会吗?”事后他亲自去坟前悼念。雷锋同志牺牲后,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它追认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整个社会“学雷锋做好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蔚然成风。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社会氛围至今都令我们铭刻难忘。 可他对自已的子女、自已的亲人要求却非常严格。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机关、部队,他的子女、亲属都跟老百姓的子女一样,隐姓埋名,没有任何的特别之处。就连毛岸英在抗美援朝司令部,也只有彭老总一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牺牲后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周总理曾提议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含泪谢绝说:“岸英只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把他的牺牲当成一件大事。不能给儿子搞特殊啊”。1959年,刘思齐第一次去朝鲜扫墓。主席也对她约法三章:“一定不要惊动朝鲜政府;我会吩咐下属不要将此事登报,你自己也不要将此事告知他人;你外出一切的费用都由我私人承担,不用公家的费用。" 他公私分明,对亲友的不合理要求毫不留情。解放初期,有的亲友要求升官或安排工作,他要毛岸英回信拒绝。有个毛家亲友当面找他要工作。他怒火冲天。“这江山不是我毛泽东的,也不是毛家的” 他对自已也是非常的严格苛刻。一件睡衣补了73个补丁,一双拖鞋补了多次鞋匠都不愿意补了他还在穿。外出调研都要坚持自付餐饮费和茶水费。每次开会也毫不含糊地支付茶水费。更不接受任何人和任何形式的宴请。在六十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带头降工资,带头不吃肉,限制饭量,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加上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患上了水肿病。他是大国的领袖,又是廉洁的模范。他对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深恶痛绝,眼里参不得半点沙子。解放初期对刘青山、张子善的果断处置,用两颗人头换来了几十年的国家清廉。他常说“三不学”:一不学石达开,二不学项羽楚霸王。三不学闯王李自成。石达开在大渡河安顺场身处险境,不是想法摆脱困境求出路求生存,也不和黎族百姓搞好关系,而在那里因小老婆生了儿子大庆三天。外有清军包围,内有黎族武装偷袭,最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身首异地。毛主席与朱德带领红军到达这个地方后,形势比当年石达开所取的环境还恶劣。百里之后有几十万蒋匪军追击,对岸有敌军严密防守,头上有飞机盘旋轰炸,还散发大量传单说朱德毛泽东很快会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也非常着急。听说山上有一个90多岁当年见过太平军的老秀才还在,就连夜去拜访他。老秀才告知只有上游百里之地有一座泸定桥可以渡过。当即排除一支先锋团抢夺泸定桥,保住了红军主力,保住了革命火种。后来毛主席更加注重民族大团结的事情。项羽本来在各方面都比刘邦强。在鸿门宴上韩信要杀掉刘邦。项羽说不道德不仁义,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在乌江一战项羽兵败,他要拔刀自刎,众将劝他回江东再求东山再起。他说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毛主席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中就写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励志诗句。幸好有毛主席的这种胆识和勇气,没有听从斯大林划江而治的劝告,不然我们就成了国统区。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打败明军进入北京城后忘乎所以,贪图享乐,仅42天后就兵败清军,身尸不明。为此郭沫若先生写了一本《甲申三百年祭》,毛主席多次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学好这本书。他把从西柏坡迁入北京比如成进京赶考,多次宣告坚决不做李自成。幸亏他老人家那样的清醒和警觉,才避免了苏联出现的沉痛教训。毛主席逝世时,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而对于礼品,则一律交公,自己及家人绝不能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