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节
二、开展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斗争
1957年9月,中共津市市委根据省委《关于在农村普遍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决定》,按照地委《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几点意见》,在市郊农村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资”斗争。 市郊农村是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实现农业合作化的,由于来势猛,发展快,出现了管理不善,漏洞不少,部分干部脱离群众,劳动率低下,少部分社生产下降,社员收入减少的问题,加上粮食统购统销,影响一些社员对自留粮的安排,因此,发泄不满,讲怪话,与干部对立,出工不出力现象较为普遍。而地、富、反、坏、流氓分子伺机滋事,煽动社员闹退社,偷盗公物。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被认为是阶级斗争在农村中的现实反映,是阶级敌人向无产阶级政权发动的猖狂进攻,必须加以反击。 “反资”斗争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解决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对地、富、反、坏、流氓分子中有违法行为的,发动群众进行批斗。第二阶段,运用辩论说理的方法,提高群众觉悟,解决粮食统购统销等问题。第三阶段,讨论通过粮食分配方案,按户订出粮食计划,做到计划用粮,节约用粮。 此次“反资”斗争,是在城市开展反右派斗争的同时展开的,很多农业社效仿反右派斗争的作法,将大量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不良行为甚至正当的农副业生产,都当作“资本主义”进行批斗,有些社员对干部作风粗暴,不参加劳动甚至道德败坏提出批评,也被当作“资本主义分子”、“反党分子”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个别社领导甚至挟私报复,捆绑吊打群众,乱斗乱打现象一时风起。这种违反政策的作法,伤害了部分社员。中共津市市委对“反资”斗争中出现的偏差,多次予以纠正,但屡禁不止。 “反资”斗争于1958年初结束。这次运动虽然对广大社员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刹住了退社风,击退了资本主义的进攻,巩固了农业合作社,但由于“左”的思想指导,批判斗争出现扩大化,助长了干部的“五风”行为,导致“大跃进”中强迫命令、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