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7|回复: 1

关于“全民阅读”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5 10:0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全民阅读”的思考

最近在网上读了数篇市、县召开作家协会年会的文章,大批作家在过去一年中勤恳耕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会议交流和讨论中,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聊起一个共同的话题,以前的作家头上光环四射,现在的作家确实不好当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纸质书、报、刋的读者越来越少了。据2019年的一个统计,中国人每年人平读书4.66本,不到5本。而以色列人每年人平读64本,俄罗斯人平55本,美国人平50本等(以上统计未说明是社科类还是社科与自然科学类)。在中国一所著名大学图书馆借书量排行榜调查,排在前几位的都是小说。而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图书馆借书量调查,排在前几位的是哲学、经济、政治方面的书。这说明国人看书是看故事,而美国人是看思想性强的著作。国人读书少,这里指文学和社科类书,也有其原因,在学生时代,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看课外书。工作以后,工作生活压力大,对读书没兴趣。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人在网上看各种书了。

基于以上原因,就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其一是靠写作不能养活一个作家(极少数除外),因而有些作家就纷纷改行、另谋出路了。

其二是很多书店除了卖教辅类书、古典和现代名著类书外,很少卖当代作家、特别是本土作家的书。有些书店一半以上摊位改卖玩具、文具等物品了,因为买书的人不多,进的书卖不出去,为了生计,无奈之举。

其三是在有的书刋批发市场、展销会场,那些文学、社科类书籍用秤称论斤卖,5~10元左右一斤。当然是旧书,但里面大多数书是崭新的,只是进货时间长一点而已,由于平时卖不出去,只能当小菜、废品卖了。作为一个读书人,每当看到这种情形,心里是很不好过的。不过我也经不住诱惑,每次还是选了10斤左右,又看的一段时间了。

以上现象,反映在作协年会上,再次印证了清朝诗人黄景仁七言律词《杂感》。全诗如下: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这些问题,在文学、社科类方面要多一些,主要涉及部分作家,书、报、刋编辑、作者这一类人。但我们还是要坚定信仰,树立信心,采取措施,逐步扭转这一局面。

下面谈二点想法: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中国人是热爱学习的读书人,只是读书的内容、形式不同而已。例如就大学来讲,大学生从专科到本科毕业、一部分读研、读博,如果不读大量的书,想都不敢想象。据2020年3月公布的最新修改专业目录,大学目前共13个学科门类,包含91个专业类(不含军事类),91个专业类中包含703个专业(不含军事类)。单指教授就分为一至七级(正教授一至四级、副教授五至七级),这七级台阶要一级一级上,如果不读成百上千本书,如果没有"学富五车"的丰富知识,教学科研成果,论文著作等身,这些台阶怎么能够上得去(大多数一生可能就到四、三级左右)。

再如在一般县城,举老师、医生行业为例,一般进入之前先考资格证书,录取后从初级职称做起,再到中级,然后升为高级(副高、正高),过程少则10多年,多则2~30年,还不一定评上高级。每达一个级别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不读大量的文化和专业书籍,不进行长期艰辛的产、学、研工作,怎么能跨上台阶。其它行业也一样,要想把工作做好出成果,每年不读10本以上的书,光靠啃老本,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所以读书就成了成百上千个行业的精神食粮,必需之品。如果没有这些书生的努力读书,勤奋工作和艰苦奋斗,国家也就没有现在的发展繁荣和强盛。

第二,多措并举,努力促使国人多读书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是作家等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工厂、农村、社区体验生活,这也是历届文、作代会提出的基本要求。毛主席曾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他还说:"有出息的文学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只有遵循毛主席的教导,才能写出象周立波《暴风骤雨》、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一批类型的文学作品。所以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为作家等深入生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重点帮扶。如一定时期在乡村企业、街道社区挂职锻炼等,亲身参与和收集各种素材,从而创作出反映大众心声、火热生活的故事和著作。

二是党和政府搭建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学习强国"平台,促进了广大公务员和事业职工的学习,并釆用积分的方法来督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思想觉悟。

三是从学校的学生抓起。学校除了上好必须的文化课外,还要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可根据不同年级,拟出参阅书目(特别是本土作家的著作)供学生参考,并定期检查。教育部《双减》政策出台后,可以往这方向引导一部分,从而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是工厂企业除抓好生产、安全、销售等工作外,也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促使职工在业余时间多看书报,多关注国事。

五是发挥街道居委会、乡镇村委会作用,宣传教育居、村民,在休闲或农闲时间少玩牌,多读书看报。领导要适当指导和检查,把读书活动纳入文明社区、文明村组、文明家庭的评选项目中,发现典型,及时推广表彰。

六是各市、县书店要开设本土作家著作专柜(有的已开设),重点推销本土作家的作品。

总之,就是要扎扎实实(不搞运动和形式)持续不断地把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起来,从而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部分数据来自百度 IMG_20240424_190847.jpg
IMG_20240424_190735.jpg
IMG_20240424_190758.jpg
IMG_20240424_190821.jpg
IMG_20240424_190919.jpg
IMG_20240424_191014.jpg
IMG_20240424_190949.jpg
IMG_20240424_1910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9 15: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思考!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极具逻辑性!非大家手笔莫可为!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7:00 , Processed in 0.0350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