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4|回复: 2

傅利民:文人相“重”:易君左与郁达夫的金兰之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5 15: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4-25 15:20 编辑

文人相“重”:易君左与郁达夫的金兰之交

.
傅利民
.
          易君左(1898— 1972),湖南汉寿人, 是五四运动的组织策 划人之一,少年中国 学会骨干成员。民国十年(1921),易君左 自国立北京大学毕业 后,考入日本早稻田 大学。毕业回国后就 来到了上海泰东书局 担任编辑并兼任吴淞 口中国公学教员。当时泰东书局的主要编 辑有郭沫若、郁达夫、 易君左、成仿吾,此外还有陈顾远等几个特 约编辑。郭沫若常往来于日本和上海,经常 和易君左同在一起办公的只有郁达夫、成仿吾等几个人。当时陈顾远替泰东书局编辑一 套地方自治丛书,郭沫若则主编了“创造社” 丛书。郭沫若的《女神》是丛书创刊号的第 一本,然而销路最广的却是郁达夫的一本处女作小说《沉沦》,大胆的文风,流畅的文笔, 使该小说一出版就风靡了江南,甚至有从苏 州、无锡、镇江、嘉兴等地搭火车、汽车前来抢购的。当时易君左和罗敦伟合著的《中国家庭问题》也同时出版。易君左个人还出版了一本散文兼诗歌集《西子湖边》,这本书 重版了 8 次,其他新文艺书籍也都很畅销。
       当时,郁达夫朋友特别多,包括各种国 籍不同年龄的读者时常来这里拜会他,他为 此常常工作到半夜。当时,郁达夫的哥哥郁华在法院工作,他特别疼爱弟弟,苦口婆心地屡次劝规,有时独 自在郁达夫的卧室里 等候弟弟到深夜,甚 至等到天亮,结果郁 达夫却由于打牌整晚未归。易君左和成仿吾同住一个房间,他们两人的生活则比较严谨,也常常劝说郁 达夫,但终成过耳东风。
       他们几个在工作 之余,实在无聊的时 候,也结伴下楼到发 行部坐坐,或顺便上“清莲阁”喝喝茶,同那些妓女开开玩笑。易君左回忆说:“实际上我们也就等于几个文化上的‘野鸡’,还不一 样都是极可怜的人吗?”
       在 1923 年至 1924 年,易君左由于一个 机缘被安庆法专学校聘为教员(今安徽大学 前身)。同时同地,郁达夫也来到安庆法专学 校教书。两人在法专学校同教欧洲政治史, 轮流授课,上学期是易君左,下学期则是郁达夫。寒暑假则在上海泰东书局吹集结号, 日子过得倒也惬意。易君左曾回忆说 :“我教 书方法上不及达夫,在天才和学历上不及达 夫,在生活浪漫上更不及达夫。”
       1924 年秋天,易君左从安庆法专学校回 到湖南。回湘的动机很单纯,因为一个留日时期的老朋友李希贤出任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校长,还有几个很熟的老朋友如刘光华、阮湘等也在那里任教,都希望他回湘。自己的家乡常德汉寿离长沙也很近,母亲和 子女也都希望易君左回到湖 南。反正是教书,教的专业课 也对口,于是易君左决定离开 安庆法专学校回湖南。
       易君左离开安庆法专学 校不久,郁达夫也离开了安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郁达夫来到武汉任国民政府 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少将设计委员。1938年7月中旬, 武汉失守,为躲避战乱,郁达夫携妻子从汉口流寓到易君左的故乡汉寿。
       有一天,易君左正在长沙皇仓坪的国民日报社里办公,忽然接到常德来的长途电话。易君左的朋友很多,万想不到打电话的却是一别多年的挚友郁达夫。
       原来郁达夫和夫人王映霞因抗战军兴流亡到汉口后,夫妻俩越闹越僵,彼此都在报上骂来骂去。郁达夫是浙江富阳县人,当时留在武汉的浙江籍大员都曾为他们调解,甚至这件事还传到蒋介石的耳里。他们夫妻为什么闹?原因很复杂,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郁达夫和王映霞偃旗息鼓相安一时后,武汉 的局势紧张起来,他们不得不再次逃难。郁达夫当时虽然是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少将设计委员,那只是芝麻大的官,收入不够支付逃难的费用,他们只好找一个较偏远物价较低廉的地方生活,有人建议他去常德汉寿,如果时局紧张,还可以退入四川和贵州,比较安全,郁达夫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来到小城汉寿。
       郁达夫打长途电话到国民日报社找易君左,易君左当然表示欢迎,并赶紧替他预备一处理想的住宅。一个星期后,郁达夫一家搬到汉寿县城北蔡天培醋铺的一栋古色古香的正房里。这是一家全城有名的醋铺,老板蔡氏兄弟和易君左、郁达夫都是留日同学。由于蔡家兄弟的竭诚欢迎,郁达夫王映霞都欣然迁入,宾主情感蛮融洽。
       郁达夫移家汉寿这段时间,没有和王映霞大吵闹过,相处得还比较融洽。两个孩子依依膝下,家庭之间充满着悠闲和温馨的外表。汉寿最大的特产是鱼,这位天才作家到了这个洞庭湖之西的小县,把所有的鱼都吃遍了,居然还被他发现了鲥鱼。这种鱼由长江入口,相传只游到小孤山就回头,而最爱好吃这种鱼的地方是江苏镇江。鲥鱼大概偶然游到洞庭湖来,汉寿人根本不太注意这种鱼,因为好吃的鱼实在是太多了。
       郁达夫在汉寿避难的日子里,易君左多次从省城回故乡。在 7 月某天上午,郁达夫、易君左两家泛舟南湖,摘荷采菱,午后至西竺山后经花姑堤时,看见几个农夫在湖中踩藕。一对少女收拢父辈递过来的藕,放入旁边水塘内洗刷干净,藕色雪白,恰于少女手臂。易君左介绍说,这种藕是这个地方特产,原名“南湖藕”,因形似玉女手臂洁白,后来人们都称为“玉臂藕”了。它曾是呈敬朝廷的贡品,吃时香甜,脆而无渣,可人、可口。郁达夫尝过后连连点头称赞。
       几天后的 8 月 2 日,汉寿县名士、孤儿院院长刘梅村请郁达夫和易君左到西竺山净昭寺赴斋宴,两人再次沿着花姑堤路径,这一带风景绝佳,只见堤内风荷摇曳,碧水红荷,堤岸杨柳依依,堤坡苇草掩渔舟,好一派媚人景象,此情此景怎不激起两位文人的诗情呢?郁于是两人欣然联诗唱和:
    “戎马余闲暂息机,(郁)南湖清露湿荷衣。(易)
    采菱儿女歌清越,展墓渔樵话式微。(郁)
    十里波光流暑去,雨船鬓影戴香归。(易)
    鲁阳戈在能挥日,为吊张颠款寺扉。(郁)
    两位诗人游兴未尽,即兴又联唱一首:
    西竺山前白露飞,花姑堤下藕田肥。(郁)
    柳荫闲系瓜皮艇,茅舍新开杉木扉。(易)
    藤蔓欲攀张网架,牛羊亦恋钓鱼矶。(郁)
    桃源此去无多路,天遣诗人看落晖。(易)
      这两次游踪,易家和黄家姊妹们都参加了,唯独郁达夫夫人王映霞没有参加,所以易君左和郁达夫联句诗中没有连缀王映霞。实则郁达夫夫妻闹别扭的裂痕没有真正解除,来汉寿后表面上维持着夫妻间的和谐,但他们的创痕像是已到了无可弥补的程度了。他俩也常来易君左家做客,也总是参差不齐。易君左曾经劝告他们好多次,但仍然没有办法来判断是非曲直。
       易君左对于郁达夫这个朋友是另眼相看的,他认为郁是李太白、黄仲则(清乾隆时期的天才诗人)之流人物,尽管世人骂他为颓废派、浪漫家等。易君左说 :“我总觉得,在创造社的朋友中,只有他最天真,最纯洁,最富有正义感和热情。我姑母(易瑜)是位女诗人兼教育家,看了郁达夫的小说和诗,就说达夫是黄仲则再生,希望能见到他,很可惜达夫来汉寿时姑母已逝世多年了。”易君左还说:“假如我是王映霞,修到几生才子妇,还有什么不满意呢?单凭《达夫九种》这本恋爱的‘圣经’,王映霞亦足千古了。”
       但话要说回来,郁达夫的举动粗糙恶劣,确有令王映霞难堪之处。他曾印了一套珂罗版(一种书画复制工艺)的印刷品,既不是大条幅的山水画,也不是王羲之的兰亭帖,而是把王映霞的一个“情人”写给王映霞的情书完完整整地印成一套,遇着好朋友就送一套以留作纪念。当郁达夫送给易君左时,易问他做什么用?郁达夫回答,准备做打官司的证据。易君左劝他,像这样的官司还是不打的好。后来易君左把那套东西当场撕烂,并劝郁达夫一起烧毁。更有甚者,郁达夫后来在香港的《大风》旬刊发表了《毁家诗纪》,公开披露他和王映霞之间的情感恩怨,痛心疾首地指责其妻子王映霞红杏出墙。郭沫若称:“《毁家诗纪》那些诗词有好些可以堪称绝唱,但我们设身处地替王映霞着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自我暴露,对郁达夫仿佛已成为一种病态。说不定还要发挥他文学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公平地 说他实在是超越了限度,暴露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还要暴露自己所爱的人?”郁达夫的好友孙百刚也批评郁达夫说是“狎亵罔念”。
       可惜的是,郁达夫在汉寿待了两个多月,1938年9月24日,他只身离开汉寿,奔赴福州抗战前线,后转战到南洋宣传抗日。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等 28 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中西部巴亚公务 市,郁达夫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的协助下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以经营酒业掩护抗日文化人士的秘密工作,维持抗日文人的流亡生活。经朋友介绍,郁达夫和华侨姑娘何丽结婚,生育一子一女,儿子取名“大雅”,含有讽刺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大东亚共荣圈”之意。1945年8 月 29 日晚,郁达夫在南洋的一个小市镇失踪;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古丁宣的丹戎草丛荒野中,殉难时年仅 48 岁。
       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根据郁达夫抗战事迹,授予他为反帝、反封建、反法西斯战争杰出的爱国主义作家,并追认为革命烈士。1983 年,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1949 年,易君左移居香港,1972 年在台湾去世。直到晚年,易君左仍念念不忘郁达夫,多次著文怀念这位亡友,给予郁达夫高度评价。从来都是“文人相轻”,但易君左与郁达夫的友情为“文人相重”树立了新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5 1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珍贵,读帖长见识。谢谢傅老师整理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5 22:0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盛事美文,历史价值很大,文学水平很高。学习,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0:33 , Processed in 0.0393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