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氏名人——中华脊梁于敏(2)
于敏,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于敏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 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2月27日,于敏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2015年10月13日,于敏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荣誉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 1994年,中国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5年,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2月27日,于敏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2015年4月,于敏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5年10月13日,于敏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领导关怀 2015年2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 和党中央,登门看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向科技工作者致以 新春祝福。 于敏衷心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高度评价党和国家推动科技创新 的决策部署,表示要继续发挥好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作贡献。 故事 国产土专家 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与邓稼先的暗号 于敏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后,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 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 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 是... ...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与死神三次擦肩而过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直到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 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 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也许他后来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出院后,于敏顾不 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 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 休克在病床上。 靠古诗词安眠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 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的。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 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钱三强)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 的科学家。(科学家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 家玻尔)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