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8|回复: 1

生命的独奏 市工信局离退中心二轻支部 熊振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9 08: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4-4-29 08:57 编辑

生命的独奏
市工信局离退中心二轻支部 熊振华

  人的心脏犹如独弦琴,为了保持生命音响的连续性,只能不间断地弹奏;在生命流量内,是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之外,就可以停止弹拨的。
  一、沉默与喧嚣
  只有在静谧中过滤浮躁和喧嚣,心灵的旋律才会轻灵和别具一格。
  1、无言的心声
  沉默是一种心声,心声是没有语言的声音。沉默慎言往往胜过慷慨陈词。只有经过沉默的酝酿,才有人文的宽度与厚度。沉默不是死寂,无言不是无心。沉默是行为艺术,是无声的回答,是独特的拒绝。一语定千钧,说话越简洁越有力量。而沉默具有语言之外的色彩,是内容的特殊表达,是交流技巧的延伸。
  沉默是灵魂的声音。只可意会的内容,从来都是不可言传的,正所谓妙不可言。沉默是崛起前的积淀,是腾飞前的蹲势,是演出前还未奏响的序曲或前奏。沉默可以调整人的心灵,使犀利睿智的见识浮现出来。当沉默成为屈辱时,就必须奋起抗争。有时,沉默是最后的底线,是心中的呐喊,是轻蔑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沉默给人以缜密的思考、清醒的意识、安定的内心,能培养一种自省的气质。不事张扬、多做事少说话,这是一种迅速成长中的修炼。一个多思少说又比较深沉的人,往往比喋喋不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沉默是一种心灵空间,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比话语更接近本质,有时还是超越语言力量的一种高明的交往方式。有时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智者用沉默维持智慧的纯洁,庸者用噪音掩盖无声的恐惧。沉默的思想者,犹如幽暗中前行的探路者,他的足音极有可能化为一个时代的天籁之音。夜是启智的大师,也是神秘的滤器,有利于倾听那些属于心灵深处的声音。沉思是心灵的抚慰剂,能过滤出智慧的精华。
  2、超脱于喧嚣
  超脱是一种品质、一种素养、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是一种平淡之后的韵致。超脱者的心灵是透亮的,不为世事所搅扰,不为他人所左右。缺乏灵性的人,无法做到真正的超脱。
  成大事者,大多善于摆脱琐屑和矛盾的纠缠。奥秘何在?除了其博大的胸怀和谋事风格外,与他们巧于超脱是分不开的。喧嚣过后,一切都将归于平静。被神化的东西最终一定会复归原处,因为没有人能靠包装长期欺世盗名。不要任意拔高偶像和政客,无论怎样吹嘘,都是无济于事的。面对喧嚣的世界,应让心灵在寂寞中洗涤,洗去浮躁和精神污垢,生命之花才会别样开放。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当“沉没的声音”被故意忽略时,很可能会发出如雷贯耳的呐喊。
  理智,使人们厌倦了华丽的矫情和离谱的高调,渴望回归简单和朴素,以抚平心灵的皱褶。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应在忙碌之余停下脚步,多听听内心的声音,该说不的说不,不要榨干了自己,还恶心了别人。只有远离喧嚣,回归自我,才能寻觅到生命的价值。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远离热闹的清醒和定力,有摆脱庸俗无聊的气魄和境界。把光环抛在脑后。同知识、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相比,一切头衔带来的荣耀和喧嚣都是转瞬即逝的,一切感官上的愉悦和快乐都是短暂的。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他们不需要靠嘈杂的声音向外界虚张声势,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有时感觉很寂寞,说出的话分贝很高;有时心里很茫然,说出的话却不容质疑。
  二、孤独与寂寞
  智者的孤独,是伟大的孤独。孤独给人思索的空间、时间、以及反省的机会。孤独与寂寞的叠加,有可能会转化为人生的高光时刻。独孤可分为两类,即自主孤独与客体孤独。自主孤独,即主动式孤独;客体孤独,即外部实施的孤独,也就是被动式孤独。自主孤独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的特性,是精神升华的必然要求,是思维价值实现的前奏,是精神成果诞生前的独奏。孤独是一种能力,孤独者锁定目标、一意前行。在孤独中发现乐趣的人,就会远离平庸和世俗。
  大孤独者,往往不是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就是科学家、思想家——他们的作品,蕴含个性化色彩,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境界的高度,决定了孤独的深度。特立独行的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都有孤独的傲骨。对于一个思考者而言,孤独是一种精神状态;对特立独行的人而言,孤独的确是一种至高的享受。
  孤独是一种无人相伴的境遇,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孤独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思想丰富的人,在孤独的沉思中与先哲对话,携精神遨游。唯有在孤独中,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深沉与高远的孤独,使思维穿越苍穹,连接着更广阔的领域。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一个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孤独。大智者的孤独具有超越时空的力度和意义,有着难觅知音的一面。孤独孕育着深刻。在孤独和安静的时候,能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滋味。孤独留给人思考的时间。艺术是孤独的产物,因为孤独比快乐更能丰富人的情感。某些人永远都在凑热闹,到处都想混个脸熟,他们害怕片刻的孤独;然而,等到醒悟时,才发现光阴易逝,从此懊悔自己的碌碌无为。
  卓越学术成果的背后,大多都有一个孤独的灵魂,由此构成了成果与孤独的和谐与统一。远离繁华和喧嚣,能忍受寂寞、沉潜思考的人,才有无限辽阔的精神空间。在孤独中修养自己的心灵,如蚌之含砂,孕育着璀璨的明珠,这就是最大的收获。真正的孤独是一种深层次的境界。一个能忍受孤独和承受挫折的人,必是人生的强者。某些时候,当孤独和热闹同时涌入时,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让你莫衷一是。
  一个孤独者在沉思时,心灵充满活力,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想。某些沉思默想,让闪光的思绪或金句涌上心头;将点点滴滴的思维碎片归集起来,经过反复推敲、扩充和镶嵌,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人文探索,抑或文学和艺术创作,真正能传世的,堪称经典的一流产品,几乎都是靠当事人“一个人”独自苦熬出来的。这就是孤独的力量。
  寂寞中的灵感最为活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达到的境界。寂寞是创造的伴侣,有利于打开心灵之窗和思维的闸门,获得丰硕的成果。生命是速朽的,穿越时空的只能是思想。思想的胚芽孕育于寂寞的母腹之中,追求时髦和喜欢热闹的人是无缘与思想联姻的。
  寂寞对创作来说,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是一种享受和收获:导致了灵感的萌发。寂寞让思想者感受到思索的无穷魅力。当然,这种孤独和寂寞,大多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在沉思中品味丰富与深邃,让慧眼窥视内心,让精神在时空中自由来去。寂寞无须语言,它是思绪涌现前,精神的蛰伏与潜行。沉默是体验向脑的言说,是嘴向内心的倾诉。其实,一处仅仅属于自己的空间,与其说是遮风避雨、驱寒避暑的场所,不如说是精神的庇护所。
  三、信仰的光照
  信仰是人类灵魂寄托的场所,也是抚慰心灵的驿站。人永远不能丢失信仰,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信仰建立在思想大厦最底端的基石上,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根基上构建的信仰,才是坚实的。信仰是心中的神。信仰只要植根于心灵的原野,就能生长成信念的参天大树。流俗的社会,信仰日益被边缘化。只有在信仰的静谧中,方能冷静思考。
  信仰需要用一生去供奉,但信仰的坍塌却是一瞬间的事。信仰溃败的年代,几乎会带来任何灾难。丧失敬畏之心的人,活着与动物无异,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无异于乌合之众的集散地。信仰是没有功利性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帮助自己內省、自尊自爱的。千万不要丢了信仰,因为信仰是我们的灵魂。信仰的缺失,是人的悲哀。一个有坚定信仰和明确目标的人,就会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地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某些人的信仰,已快速向金钱和权力靠拢。如果一种信仰没有实用价值,就会被他们所嘲弄。这样的人是“空心”的,也是灵魂的残疾者。
  要摆脱物欲横流的危险漩涡,就必须填补信仰的缺位。在信仰缺失的氛围下,某些人不断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信仰是高悬的明灯。一旦失去,灵魂就黯淡无光,找不到北,不知道干什么。信仰是心中的指南。信仰能使人进入无限、无穷的境界。只有把信仰立起来,人才有精气神。
  信仰是人生命的灵魂,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做人就会失去生机,精神就会萎靡颓废。一定要找到自己心中的神。这个神,就是赋予你生命终极意义的东西。信仰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有信仰,才会有尊严,才不会迷失在世俗的、功利的思维浅层区。有追求和精神信仰的人是高尚的,因为能够抵挡庸俗世界的干扰。信仰是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避难所。无信仰的人没有底线、没有约束、没有自我管控能力、这样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什么样的坏事都敢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大凡能坚守住希望的人,往往对不同生活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比较强。希望是探索的动力,希望虽能指出方向,但选择方向的还是自己。人活在希望中。如果希望破灭了,生与死的边界就模糊了——生的意义就淡薄了。贫穷不是用来嘲笑和污辱的。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只要有自尊心,就绝不会卑躬屈膝;面对任何不公,也不会只是抱怨,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不愿冒任何风险的人,只能什么也不做;他们回避苦难和悲伤,但也失去了感受、学习、成长和改变的机会。有的人把得意写在脸上,有的人把心酸刻在心头。
  四、智慧营养素
  痛苦是我们终生的导师。有过炼狱般经历的人,才能深切审视人性的弱点和阴暗面。若想成功,就必须忍受一时甚至是漫长的痛苦。一切痛苦和欢乐,失望或悲哀,当它成为回忆时,就有了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也就具有了欣赏的价值。痛苦让人提前感知这个世界上难以觉察的东西——一个年轻人在病痛中,就可以体验到老年时才有的痛苦感受。越是痛苦,人的心灵世界的体验就越丰富和细腻。人常常在遇到重大挫折时,才会考虑信仰的问题。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不会完整。快乐不会让一个人的思想深刻,唯有痛苦才会让人思想深邃。生命只有一次。做人的痛苦,莫过于深切地知道自己的最终归宿,百年之后的一缕青烟,诠释了生命的自然规律——从此进入虚无,像从未出现过一般。要想活得深刻些,就必定活得痛苦些;思想深刻的人,注定会比一般人承受更多的苦难和折磨;但会在痛苦中学会有尊严地活着。做自己的事,不要轻易羡慕别人。干传奇色彩的事,做低调简朴的人。
  一个从没有在心底发出呐喊的人,是不会有深邃的思想的。无用功并非真的无用。在无用功的潜移默化下,在貌似徒劳无益的日复一日中,也许在不经意间、就具有了思维的合成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以阴暗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则漆黑一团。执着不要走向极端,不要成为一种偏执。永远不要做违心的事,更不要为违心付出惨重的代价。笨拙的坚持,就是最好的开始。卑微、弱小,并不等于无能,可能还是一种后发优势。对自信爆棚的人而言,适当增加一点自卑感,未必是坏事。彼时的中心是此时的边缘;此时的中心是彼时的边缘。高傲,是掩盖无能的外壳。
  追求淡泊恬静,笑看输赢得失。不要左顾右盼,只要用心朝前走,只要每一个脚印浸透着汗水,这就够了。勇敢者的道路,在没有路的地方;他们负重前行,把所有的磨难当成生命的背景。有些岔道口,走错一步,就永远无法回头,它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全部人生。
  社会是个万花筒,在欢呼雀跃的场面里,也会有呆滞茫然的目光。不要把面子、权力、利益看得太重。过于计较得失,就会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再秀丽的景色也代替不了自己的本色,也掩盖不了你的真情。与缺点对比,优点才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亮。粗鲁是愚人的特症,自相矛盾总是他们的表现。陶醉封闭了自我的清醒,便会丧失辨别是非真伪的敏锐。
  人太清醒了,就会缺乏一种朦胧的意趣;而太糊涂了,又会丧失一种感知的欣悦。陶醉,就是那似真似幻的境界。在时光的隧里,大多数的人和事转眼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有极少数人,他们的名字和精神凝聚成了一个个闪光的里程碑,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节点,升华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抱有平常心,才能透视事理。不抱功利目的去做事,往往能够成功。
  五、活出真我来
  生活是无字书,只要不停的实践与阅读,必能终生受益。每个人都应该是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旁观者。要成为真正做事的人,而不是添堵的人。遇到逆境就一味消沉的人,是浅薄的;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人,是脆弱的。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出来的。某些边缘人士,常常在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中艰难前行。他们之中不乏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却有一身绝活。
  一般而言,社会边缘人的创新欲望、驱动力和创造力比体制内的人要强大得多。他们大多具有野性思维,不按常理出牌,不遵守游戏规则。其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如艺术家、作家、思想家、非主流学者等。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发出自己的光、自己的呐喊,让生命的激情在行进中勃发,从而收获无悔的人生。最高层次的感悟在心灵的最深处;最高层次的抽象,在于语言无一个冗字。痛苦能让人触摸到心理承受的极限或临界点。但只要将时空放大,痛苦和烦恼就会减轻或很快消失。
  生活不是诗,不可能是浪漫抒情的;现实是严酷的,经常把人弄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美好的开头,不一定有美好的结局。活出真我来。再贫瘠的土地,只要勤于耕耘,来年春天,定会郁郁葱葱、百鸟啁啾。任何宣传都应该尊重客观事实,不要随性而为。如果弄到悖逆生活逻辑的地步,就一定会失去诚信。光评论,不实践、不发展、不走创新之路,是不会有什么意义和出路的。否则社会上就会充斥着光说不练的精神导师;就会到处飞扬着毫无思想因子和精神内涵的语言垃圾,就会严重污染人们的耳目,毒害人们的心灵。
人的真实价值,只有去掉包装、展示内核、才能真正判断;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及种种名不副实的头衔,除了遮人耳目外,于自身的真实价值是没有丝毫助益的。
  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不适合于从事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因为谁也无法断言,自己所从事的思想、科技和文化研究的项目能否成功,能否获益……拒绝重复,拒绝模仿。对于锐意创新的人来说,重复是不堪忍受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法官,它让不守规则的人碰得头破血流,对一切有悖生活逻辑法则的人,实施铁律般惩罚。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知要遭遇多少讥讽和嘲笑,我们何不把别人的讥讽、嘲笑化作对自己有利的鞭策呢?对待嘲笑采取的是反击,但反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缺点。
没有在深夜辗转反侧、痛彻心扉的人,不配谈人生。
  现实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什么话都说的人,几乎什么事都不会做。远见是成就价值、实现梦想的一个优秀的抉择品质。善于战胜自身弱点的残疾人,往往胜过身体健康而无追求的人,也强过那些象牙塔中只知坐而论道的人。同情是廉价的,激励是无价的;乞怜是可悲的,尊严是可贵的。聪明人把希望寄托在事业上,糊涂人把事业建立在沙滩上。
  过度追求完美,一定会活得很累。如果为了提升一点点完美程度,而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其实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丢掉偶像崇拜吧!山村出奇士,乡野出高人。做真实的自己吧!晕轮效应,常常会覆盖心灵的每个角落。一旦越过了临界点,晕轮作用也就会转化为晕轮转向作用,由其强化的偶像魅力随之坍塌——反观一下历来政客的拙劣表演,这种现象不言自明。
没有风险承受力的人,无法涉足开创性领域,也无法创造更多的价值。冒险的精神,是人类智慧精华中最引以为傲的成分。冒险者的成就,往往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了不辜负短暂的一生,就应该让自己生命的独奏,以苍天与大地为和弦,发出令人震颤的灵魂之声。

【此文载《探索科学》2024年第8期。已作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9 09: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精彩!遥祝天天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2:00 , Processed in 0.0365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