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九十九)
养肝常用中药和食物
1、养肝常用中药(1)
女贞子
【性 味】
味苦甘、性平。
【归 经】
入肝、肾经。
【功 效】
益肝滋阴,乌发明目,养精神、除百疾、健腰膝、清肝火。
【应 用】
主要用于养肝益肾、补气舒肝、强筋强力、通经和血。
(1)用于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须发,配以早莲草。
(2)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风热赤眼。
(3)治疗老年白内障、中心性视网膜炎。
【注 意】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天 麻
【性 味】
味甘、性平。
【归 经】
入肝经。
【功 效】
息风,定惊,平肝潜阳。
【应 用】
主要用于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多恍
惚,多惊失态。
(1)治偏正头痛,眼睛肿疼昏暗,头目旋晕,起坐不能,尤其是
与肝风痰湿有关的偏头痛,效果较好。
(2)用于治疗眩晕,尤其是肝虚、肝风所致的眩晕,加肝虚的高
血压、动脉硬化、耳源性眩晕(即梅尼埃病)和一般体弱所致的眩晕。
(3)用于风塞湿痹、肢体麻木瘫痪、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用 量】
3-5克。
【注 意】
天麻甘面偏燥,偏于治风塞夹有寒湿引起的头痛晕眩,如治因
热而生风的头痛晕眩,则配用性味甘寒的功效如同天麻的钩藤。
川 芎
【性 味】
味辛,性温。
【归 经】
入肝、胆经。
【功 效】
活血,祛风,止痛,抗衰。
【应 用】
主要用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1)治疗心绞痛:取川芎 、红花各15克,4-6周为一疗程。
(2)治疗头痛:主要对感冒风寒的头痛,肝郁气滞所致的瘀血
头痛,以及与风湿有关的偏头痛有效。
(3)用于治疗月经失调、经痛、经迟、经少、闭经而表现的唇淡
面白、小腹疼痛,可用川芎活血和镇痛。
(4)用于治疗与风湿、气滞有关的血脉闭塞、血不养筋所致的
肢体疼痛、麻木、瘫痪,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脑血管痉挛、脑血
栓形成后遗症,如肢体瘫痪,以及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所致的肢体
疼痛、麻木、挛缩等等。
【用 量】
川弯用量宜小,分量过大易引起呕吐、晕眩,常用量在0.9~6克。
【注 意】
(1)月经过多、出血性疾病、阴虚火旺,均不宜用川芎。
(2)需用四物汤行血养血而嫌川考过于辛散者,可用丹参代之。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