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5|回复: 0

萧骏琪 :流浪方式(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6 16: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5-6 16:38 编辑

流浪方式(十二)

.
萧骏琪

.
  五姓堂原名庶吉堂,庶吉堂是一座四合大院的名字,庶吉堂是瞿氏的产业。2018年,我写过一篇《庶吉堂的变迁》,后发《益阳日报》“龙麟茶馆〞栏目。值得一提的是:庶吉堂从来没有出过庶吉士,为什么叫庶吉堂?随着共和国最后一个地主瞿可龙(属起义投诚成员,本系列之十一有交待)的逝去,庶吉堂这个名字只能属未改之谜了。
  尽管掌管瞿家大业的瞿然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也是大栗港战时民校的创办人,但在建国时期,庶吉堂这栋建筑仍作为地主浮财分给了当时最穷的人。居住进庶吉堂的贫农一共有五姓,所以庶吉堂便更名叫五姓堂。而且,五姓堂这个名字从建国伊始,一直沿用到了现在。我可以这样说,五姓堂如果没有萧姓,那只能叫四姓堂了。以上历史,估计除了裔大爹和笔者知道这些鲜为人知的传说,以后的所知者就廖廖无几了。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五姓堂只剩三姓了,即萧姓、张姓和瞿姓。张姓的代表人物叫张桂生,他是郑家坳村建国以来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大家都叫他为张爹。
  张爹的目光威严、咄咄逼人,他为人幽默,几句俏皮话常常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在我的印象中,张爹的晚年喜欢打牌,什么骨牌扑克麻将,都很里手。他们常常几个老爷子坐在一起,把一副骨牌推得唏哩哗啦着响,那时我什么也不懂,当然,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懂。
  我叫道三爹为媠爷,在我的记忆中,媠爷和蔼可亲,说话幽默,而且和邻居从来没有口舌之交。那时农村没电,每逢夏天是乡下人的“双抢”的时候,庶吉堂的居民都会搬几个凉床到天井里歇凉,媠爷会和父亲打山歌,那一声声激愤昂扬的山歌声让我在过后的几十年内,仍然记忆犹新。现在,我也会打山歌,可是我现在生活在严肃的氛围中,山歌一直没有打过。
  四妈也会打山歌,只是她的声音太小,吚吚呀呀的,而且,她只是在喝酒的时候偶尔唱几句。四妈喜欢喝酒,一个小杯子斟满的是劣质勾兑酒,但四妈却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我和四妈约定:你老如果到了“那一边”,一定要托梦告诉我“那一边”的生活的情况。当时四妈还认真地点点头。现在四妈逝去了很多年,但我的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她。我想,四妈在天堂里过得很好,她已忘了前世和我的约定。
  五爹叫张修盛,他是四妈的小叔子,独身。上世纪50年代初,他响应国家号召,“雄赳赳气昂昂”地欲跨过鸭绿江,但他仅仅到了佳木斯,战争结束了。当然,战争的结束并不影响修盛五爹是一位志愿军老兵。听人说五爹有过短暂的婚史,但他的堂客只让他尝试到了性爱的味觉便匆匆离开了他。
  五爹和我家的关系是隔了一板排扇而已,我不在家的日子里,他常帮父亲炒菜做饭,如果他有什么好吃的,必定会盛一碗过来与我们父子共享。五爹性格耿直,喜怒易形于色,但和我出奇地合得来。五爹会打草鞋,一双草鞋几毛钱,哪家有白喜事你会到他家来买。到后来呢,我父亲发现五爹有收入便开始“眼浅",五爹干脆把草鞋码送给了父亲,并指导父亲告诉他一些打草鞋的经验。
  五爹吃的东西也稀奇古怪,他食桃树上的树胶,食刚长出的黄花草,食山胡椒籽……因为他是志愿军老兵,政府一年给他百十块钱。但五爹是“仰水鸟”,接到钱后十来天便花光了,剩下的日子,便是苦苦等待来年发钱的日子。
  是那种可怕的有声孤独让父亲和五爹常在一起说话聊天,五爹的说话内容关乎他曾经当兵的经历,他说话时也不管你是否在聆听,一直按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五爹常把光绪称之为“光以”,父亲告诉他是光绪,五爹认真地点点头,但到了第二天仍然“光以”着。
  五爹走得很是猝不及防,那是一个黑色的七月,我午睡了,父亲和五爹在聊天,只听得父亲一声尖叫,我醒了,并迅速向五爹住的房里跑去,当我推开门时,见父亲一脸惊恐,而五爹倒在地上,脸色苍白,嘴唇青紫,喘着粗气,当我们把五爹抬到床上后,五爹走了……
  以后的每个中元节,我要多烧一份纸钱,给这位可怜的老军人。
  从懂事伊始,我第一个送走的是国四爹。四爹走时应该不上60岁吧,那时他的第三个儿子瞿协政考上了太原机械学院,这是我听四妈的哭声中知道的。那时还不兴什么道场而开的是追悼会,是作老师致的悼词,悼词里还有一句“郑家坳上失亲人”,追悼会很郑重,还引起了一些参加者的掩泣声,在我的印象中,哭得最厉害的是四爹的女儿瞿放元,那时她还小,属儿童级别,小女孩哭不出什么,只是嘶喊着“爷呢爷呢〞之类,更让参加追悼会的泪目。
  现在,庶吉堂的最高长者是张爹的大儿子裔大爹两老了,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吧,我在桃江车站遇见了大爹、建满和安老师三兄弟,还有金枝满和夏元满。张爹有八个儿女,有三个已作古了,最小的辉爹走时还只有60多岁吧。五姐妹健康地走在县城的街道上,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
  庶吉堂很繁华,建筑面前那口池塘里,是我年轻时代的天堂。做农活累了,便一头扎进池水中洗个澡,顺便还可以抓些小鲫鱼改善生活。我有空手在水中捉鱼的本领,捉了往岸上一丢,卫伢几明伢几会帮捉到水盆里。随后从水塘中湿漉漉地走到距池塘不远的古井边,提一桶泉水,把自己冲洗干净。
  庶吉堂的井是百年老井,到了冬天,远远望时可见井的表面热气燃燃;夏天时喝一口泉水,一股沁凉直逼心㡳。每天晨起,我会提一只桶,到井里汲水洗脸,下午收工了,到井边洗澡,然后把衣服洗了,提一桶干净的水回家以供生活之需。水井里的水很清亮,一眼能看见水底。如果细心观看,水中还有黑色的小虾在水草丛中自由地游浮着。
  林大哥的爱人是萧氏书字辈最大年龄的女性,所以我们一直叫她大姐,大姐勤快,经常泥里一把水里一把的,裔大爹也上80岁了,两老都很健康。咏价是虔诚的信佛者,每日的晨起三叩首、暮至一炉香是必不可少的。安老师也上60多岁了吧,他从教师到军人,再退役回到家乡,很是关心着家乡的公益事业。建满从江西退休也回到了家乡,现在定居在桃江县城,遗憾的是,我们见面很少。辉爹因病去了天国,他也应该休息了。
  我写过很多关于庶吉堂的文字,并在《益阳日报》《桃花江》《北方文化》等杂志发表。在我的心中,庶吉堂永远是一个大家庭,三个姓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一碗擂茶不分你我,一碗谷酒敬奉上天,东家儿子结婚,西家女儿出嫁,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去帮忙。那时,从来没有人想到要什么工钱,后来兄弟大了,分家了,亲情依然繁华如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3:10 , Processed in 0.0332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