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103)
养肝常用中药和食物
1、养肝常用中药(5)
鳖 甲
【性 味】
咸、平。
【归 经】
人肝、脾、肾经。
【功 效】
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
【应 用】
(1)治阴虚潮热、盗汗,与青蒿、地骨皮同用。治阴虚阳亢动
风,与牡蛎、白芍、阿胶同用。
(2)月经过多、崩漏,配伍阿胶、当归炭、艾叶、白芍。
(3)慢性症疾、脾肿大,与黄芪、白术、白芍、当归、首乌等同用
【用 量】
9~30克,水煎服。
【注 意】
鳖甲应先煎。孕妇、腹泻、胃口不佳、阳痿患者忌用。
牛 膝
【性 味】
怀牛膝苦、酸、平;川牛膝甘、微苦、平。
【归 经】
人肝、肾经。
【功 效】
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活血祛瘀,利水通淋,延年益寿。
【应 用】
(1)血瘀证。以川牛膝活血祛瘀作用强,用于血瘀痛经、闭经
产后腹痛、胞衣不下等,常配川芎、当归、红花等药同用。用于跌打
损伤、瘀血作痛,则配廑虫、赤芍等药,为妇科、伤科常用之品。
(2)腰膝酸软。以怀牛膝作用较强。对肝肾不足、腰酸乏力
者,配杜仲、川断等。
【用 量】
6~15克。
【注 意】
油精虚泻、月经过多、孕妇忌服。
槐 花
【性 味】
苦、微寒。
【归 经】
人肝、大肠经。
【功 效】
养血止血,清肝泻热。
【应 用】
(1)各种出血证。槐花能泄血分热邪以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
所致的出血病症,尤善治下部出血,多炒炭用。用于便血、痔血.多
与地榆配伍;治疗咯血、 血多与茅根、侧柏叶等同用;治疗热毒羊血
病,多与黄连、黄苓同用;治疗血热崩漏,多与生地、地榆等配伍。
(2)头痛、目赤、眩晕等肝热证。本品能清肝热,故可用之,多
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近年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并能预防脑卒
5-15克,煎服。本品炒炭后止血作用明显增强。脾胃虚寒者慎服。
决明子
【性味】
甘、苦、微寒
【归 经】
入肝、大肠经。
【功 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养生抗衰。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目疾。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最为适宜。本品有较好的清肝明目作用,单味
药用之即有良效,或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可配伍枸杞子、生地
黄、女贞子等补益肝肾药物,也可用于目昏暗视物不明之虚症。
(2)头痛、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症。决明子能平降肝火以治
疗此症,多与钩藤、龙骨、牡蛎等配伍用。
(3)大便秘结。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决明子清热润肠
以通便。可单味煎服,或研未服。
(4)养生、抗衰老。决明子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降血压作用,
适于血压偏高、血清胆固醇偏高的中老年人服用。可煎汤、制片、
制成糖浆长期服用,或制成药膳服食。
【用 量】
10-15克,煎服。
【注 意】
大便漕泄者慎用。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