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37|回复: 7

读书《荀子·王霸》(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2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5-9 22:20 编辑

读书《荀子·王霸》(四)

荀子.webp (1).jpg
弘扬荀子文化 雅言传承文明(网络)

 17【原文】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1);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2),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莫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3)。出若入若(4),天下莫不均平,不治辨(5),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
【注释】(1)赤子:初生的婴儿。
(2)接下之人:“接”,接人待物的“接”。
(3)共己而止:“共己”,即“拱己”,拱着手,不做任何事情。
(4)“出若入若”:朝廷内和朝廷外一律如此。
(5)“治辨”:得到好的治理。
【译文】君主没有不爱护百姓的,所以就用礼法来治理他们。君主对百姓如同养育婴儿一样。所有的政策和制度都是用来对待民众的,所以如有不利于百姓的地方,即使对孤独鳏寡,也不得因他们不知实情而实施之。所以百姓亲近君主就如同亲近自己的父母一样,你可以要我死,但不可能让我对君主不顺从。君臣之间,尊卑之间、长幼之间,甚至是老百姓,都把这个原则做为最高准则。然后都能从内心自省,谨慎于自己的职分。这是历代君主共同的做法,而且是礼法的关键。然后,农民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商人各自贩卖自己的货物,工匠们勤恳地工作,士大夫尽心职守、处理政事,各国诸侯各自管理自己的国家,三公总管全国事务,而天子只需拱手端坐就可以了。对内如此,对外也是这样,那么天下的万物就没有不均等的了,就没有治理不好了,这是历代君主所共有的做法,也是礼法的关键。
【赏析】赵又春:荀子设想的局面确实好,像我们曾经宣传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样,因此,你不可否认这个理想内容的崇高性,也不应该指责提出它来的合理性;它正是现实社会不合理性的一种“否定之否定”,其产生是必然的……

18【原文】}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用挟于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则是官人使吏之事也,不足数于大君子之前。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 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1);立隆正本朝而不当(2),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3),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枢机也。故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人、百人者,说无之有也。 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4)?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汤用伊尹,文王用吕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齐桓公闺门之内,县乐、奢泰、游抏之修,于天下不见谓修,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亦无它故焉,知一政于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知者易为之兴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为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此之谓也。
【注释】(1)“上(下)”,相当于“达到最高(低)目标的话。
(2)“立隆正本朝”:“立”和“正”都是动词,“正本朝”,是交代“立隆”的目的。这里,“立隆”名词化了。
(3)“所使”,“使”,是“用”的意思;“要百事者”,控制、管理百事的人,指宰相。“要”,“控制”义。
(4)“则身有何劳而为”:“身”,“自己”义;“有”通“又”。
【译文】至于那连续几天把政事治理妥当,合力地调节万物来使它们适用,严格规定各级官吏的衣服样式,各种宫室不同的标准,所用仆从有人数的限制,丧礼、祭祀器具的使用都做出明文规定,把这样的治理方法普遍运用于万物,就像尺寸寻丈这样,都是按照规定的制度数量进行的,那是应该由大小官吏去处理的,不值得在君主面前数说。所以对于君主而言,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最高原则都正确无误,任用的总领政事的宰相是德才兼备的仁人,那么君主自身就能非常安逸,国家也治理的很好,功绩伟大,而且声明美好,从大处说可以成为王者,从小处说,可以称霸诸侯。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最高原则不得当,所任用总领政事的宰相不是德才兼备的仁人。那么君主就会劳苦不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功业荒废,名声狼藉,国家就会危险。这实在是作君主的关键啊。因此,任用一个好宰相,就可以取得天下,用人不当,国家就危险。不能恰当任用一个宰相,却说能恰当地任用其他千百个一般官员,这情况按说是不会有的。既然用人得当,那么,自己还会有什么劳苦呢?只要修正修正自己的衣服,轻轻松松就可安定天下。所以,商汤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周成王任用周公旦。功绩稍差的就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沉湎后宫,悬挂乐器,一味追求游玩享乐,但在天下他并没有被认为是追求享乐的人,他多次会合诸侯,主持天下大事,使诸侯和他一致,成为五霸之首,这有什么别的原因吗,这是因为他懂得把政事交给管仲,这就是君主的重要守则啊。英明的君主很容易做到这点,从而使国家兴盛,自己也获得赫赫威名。舍弃这点谁还能做得到呢。所以古代的那些有杰出功业的人,一定是遵循了这一点;而丧失国家,并危及自身的,一定是违反这一点。所以孔子说:“智者所知本来就很多,加之他管的事情少,他会不明察吗,加之他管的事情多,他能不惑乱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原文】治国者(1),分已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所闻所见,诚以齐矣(2),则虽幽闲隐辟(3),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4)。是治国之征也。
【注释】(1)治国者:谓治理的好的国家。
(2)诚以齐矣:“齐”,“一致”的意思。
(3)隐辟:“辟”,通“僻”。
(4)以化其上:“化”,“顺从”义。
【译文】在治理得好的国家,名分(职务)一经确定之后,君主、宰相和各级官吏就只是各自谨守自己分内的工作,不打听、不过问非属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切实地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即使是幽远闭塞偏僻地方的百姓,也没有人敢不严守本分,不遵守制度,或不依礼制的规定对待君主了。这就是治理得好的国家的标志。

20【原文】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1)。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又务正百;是过者也, 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 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2),辟之(3),是犹立枉木而求其影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一相(4),陈一法,明一指(5),以兼覆之、兼炤之(6),以观其盛者也。相者,论列百官之长(7),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8),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9),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注释】(1)治一不治二:“一”,根本性大事;“二”,各类小事。
(2)“悖”:一般译作“昏乱”,这里翻译为“荒谬”。
(3)辟之:“辟”,通“譬”。
(4)“论一相”:“论”,通“抡”,选择的意思。
(5)“明一指”:“指”,同“旨”。
(6)“以兼覆之”,“覆”,“覆盖、庇护”义,此指统治;“兼炤之”,“炤”同“照”。
(7)“列”,指安排位次。
(8)“以饰”:“饰”同“饬”,“整治、整顿”义。
(9)“当则可”:称职就留用。“当”,指德才堪当该职务。
【译文】君主施治的原则是:处置近处的事而不处置远方的事,处置明处的事而不处置暗处的事,处置根本性的大事而不去处置各类小事。君主处置好近处的事了,远方的事就会因之而得到处理;君主处置好明处的事,暗处的事就会因之而起变化;君主恰当地处理好根本性的大事了,各类的小事就会因之而得到正确处理;处置天下万事而又感到绰绰有余,似乎要办的事少得不够做,这才是为君者施治的最高境界啊!既能够做到治理近处,又力求治理远方;既能够做到处置明处的事情,又力求看见暗处的事务;既能够做到适当地处理根本的大事,又力求令各类事情都处置正确:这就是过分要求了,过分犹如不及,同样不对。譬如:好像要竖立直的木块而要求它的影是弯曲的一样。不能够治理近处,又力求治理远处,不能够明察光明的,又力求看见幽暗的,不能够适当处理根本的事情,又力求大小事情都正确,就是荒谬的。譬如:好像竖立弯曲的木块而要求它的影子是直的一样。所以英明君主爱好掌握事情的要领,而昏聩君主爱好管理详细琐事。君主爱好掌握纲要,百样事情也会得到管理;君主爱好管琐事,百样事情都荒废了。君主的任务就是选择一个宰相、颁布一套好的法治和阐明一个好宗旨。这样同时覆盖一切,照明一切,而可以看见国家兴盛。宰相,选择排列百官的长官,总管百事的处理,用来整饰朝廷臣下官吏的名分,量度他们的功劳,论定他们的奖赏,年终时把他们成功的事报告君主。适当就给予肯定,不适当就要废除。所以当君主的只是在寻求宰相时劳累,在使用他以后就安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08: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永志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1 1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诠释严谨,学者风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启芳 发表于 2024-5-11 10:22
诠释严谨,学者风范,点赞

谢谢傅老抬爱、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31 1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5-11 08:27
拜读永志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谢谢,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志 发表于 2024-5-31 10:31
谢谢傅老抬爱、指导!

向您学习,恭祝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3:0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31 14: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志 发表于 2024-5-31 10:31
谢谢,活到老,学到老!

谢谢文化美餐,遥致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0:54 , Processed in 0.0421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