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2|回复: 7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三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5 10:0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5-15 10:11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三十三)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第八章 报业兴衰

第一节 吴家刻书


    九澧地区民间有一句俗语,原本是说津市吴家与临澧蒋家家道殷实、富可敌国的景况,叫“吴蒋家的家务”,歇隐着“家大业广,浮浪不尽”的意思。晚清名臣郭嵩焘为津市吴氏族谱作序,曾写道:“澧州吴氏,其传自宋、元之交,至明时乃贵盛。凡历三百余年,有迁居澧之津市者,曰廷章。传又百余年,繁衍殷厚,自湖以南言望族,以津市吴氏、安福蒋氏称首,盖澧产也。”可见民间所传不虚。
    津市吴氏至吴经采(字莱庭,号醉碧)这一辈可谓荣华富贵,盛极一时。不仅家族财富累积巨万,海内名埠,遍置商号,京城阙下,也置别业,而且五兄弟个个都到国子监深造,后来援例出贡,都有官身。咸、同年间,吴经采、吴经邦曾带兵作战。吴经采历任汉阳经历、东莞同知、香山知县,官至观察(四品);吴经邦历候补盐提举,四川龙安、顺庆知府(五品);吴经缃官至守道(四品);吴经焕曾任荆州府同知(五品);吴经训为候选光禄寺署正(六品)。吴经采的女婿王楷为咸丰二年两榜进士。当时,吴家往来者有彭玉麟、胡林翼、郭嵩焘、何绍基、王文韶等,皆为当时显宦文擘。可见吴氏兄弟才调品位,已自不低。
    吴家虽为津市首富,但秉承儒门“仁义”为本,视传承民族文化、兼济苍生贫窭为己任。道光十八年(1838),津澧大水,冲决堤垸无数,灾民嗷嗷待哺,吴经采施粥棚数十座,解民于倒悬;咸丰二年(1852),吴经采女婿王楷高中进士,又复修大观楼(或称状元楼)于大码头,为市区添一胜景。更多的是多次出资刊印古籍图书。至今存世的吴家刻书有两部。
    其一 是道光廿三年(1843)刊印的妇科医书《傅山医书》。傅山号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吴经采从拿到这个版本到后来出版,前前后后最少用了24年的时间。他苦心孤诣,四处求证,联络了众多学者、医家和官员,最后才刊刻出版。该刻本版面精美,纸质上乘,属同时代书籍中的精品。值得称道的这本医书经广为赠发后,为普及民众医学知识、及时施治疾患起到了针指镜鉴的作用。该书由当时澧州州判宋仿祁作序,序云:“……穷乡僻壤,家置一册,对症验方,较胜盲医。……俾先生之遗泽,流被于千百世而无穷。而吴君乐善之心亦与之俱传耳。”道光廿五年(1845),吴经采再次重刻《傅山医书》。
    其二 为《唐李文山先生诗集》三卷。此集为唐代澧州大诗人李群玉的诗歌集,是澧州珍贵的文化瑰宝。湖南图书馆收藏有光绪十八年(1893)朱梦庚刻本,朱梦庚序云:“唐李文山先生群玉因进诗授弘文馆校书郎,当时群推重知,比其作为玉白花红。……乾隆时何十樵(何璘)直刺,曾刊行之。其后州人吴醉碧与吾县(慈利)康子润又各为付雕焉。予闻而求其书,皆不得。”吴氏刻本雕、印、装帧精美,是古籍善本中的精品,影响颇大,当时已经难觅,现国内已不存。
    在吴家刻书的带动之下,清末,津市富商刻印医学书籍成风,光绪卅四年(1908),同知彭锡龄、王觐光(均为江西籍)刊印《伤寒浅注补正》,唐宗海刻印《中西医学十二种》,黄钟骏刊印《畴人传十一卷》,同期刻印的还有《中西医学劝读经典》《医方折衷纂要录》等书。
    吴经采与郭嵩焘、何绍基等人常有诗词唱和,奇怪的是,吴家刻书甚多,居然无著作传世,如果不是毁于战乱,就只能说是其家风谦谨了。
k蟞龐 2024-05-13 10.33_01.jpg

▲《傅山医书》

k蟞龐 2024-05-13 10.42_01.jpg

▲《唐李文山先生诗集》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5: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家虽为津市首富,但秉承儒门“仁义”为本,视传承民族文化、兼济苍生贫窭为己任。道光十八年(1838),津澧大水,冲决堤垸无数,灾民嗷嗷待哺,吴经采施粥棚数十座,解民于倒悬;咸丰二年(1852),吴经采女婿王楷高中进士,又复修大观楼(或称状元楼)于大码头,为市区添一胜景。更多的是多次出资刊印古籍图书。至今存世的吴家刻书有两部。
    其一 是道光廿三年(1843)刊印的妇科医书《傅山医书》。傅山号青主,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道家学者,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吴经采从拿到这个版本到后来出版,前前后后最少用了24年的时间。他苦心孤诣,四处求证,联络了众多学者、医家和官员,最后才刊刻出版。该刻本版面精美,纸质上乘,属同时代书籍中的精品。值得称道的这本医书经广为赠发后,为普及民众医学知识、及时施治疾患起到了针指镜鉴的作用。该书由当时澧州州判宋仿祁作序,序云:“……穷乡僻壤,家置一册,对症验方,较胜盲医。……俾先生之遗泽,流被于千百世而无穷。而吴君乐善之心亦与之俱传耳。”道光廿五年(1845),吴经采再次重刻《傅山医书》。
    其二 为《唐李文山先生诗集》三卷。此集为唐代澧州大诗人李群玉的诗歌集,是澧州珍贵的文化瑰宝。湖南图书馆收藏有光绪十八年(1893)朱梦庚刻本,朱梦庚序云:“唐李文山先生群玉因进诗授弘文馆校书郎,当时群推重知,比其作为玉白花红。……乾隆时何十樵(何璘)直刺,曾刊行之。其后州人吴醉碧与吾县(慈利)康子润又各为付雕焉。予闻而求其书,皆不得。”吴氏刻本雕、印、装帧精美,是古籍善本中的精品,影响颇大,当时已经难觅,现国内已不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5: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吴家刻书的带动之下,清末,津市富商刻印医学书籍成风,光绪卅四年(1908),同知彭锡龄、王觐光(均为江西籍)刊印《伤寒浅注补正》,唐宗海刻印《中西医学十二种》,黄钟骏刊印《畴人传十一卷》,同期刻印的还有《中西医学劝读经典》《医方折衷纂要录》等书。
    吴经采与郭嵩焘、何绍基等人常有诗词唱和,奇怪的是,吴家刻书甚多,居然无著作传世,如果不是毁于战乱,就只能说是其家风谦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5 17:1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知津史,点赞雷局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帖长见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1: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杨支埃 发表于 2024-5-15 17:15
读文知津史,点赞雷局佳作!

谢谢杨秘书长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1:17: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5-16 09:45
读帖长见识,谢谢分享!

谢谢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11:18: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老师给予加精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9:43 , Processed in 0.0372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