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29|回复: 2

澧水陈家的故事--陈长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6 11: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临澧陈长永 于 2024-6-6 15:35 编辑

     澧水陈家的故事        
               作者:陈长永
一、恶梦缠绕
     于时光的遂道中,穿越历史长河,公元1394年(洪武二十九年)的3月,星子山的后山谷下,道水源头,一声鸡叫打破了幽静的夜空。一座气派的大院内,突然亮起了一盏青灯,尽管有灯,光从纸糊的窗户突出来,也只能照出一片昏暗。随着几声咳嗽,这家的男主人起床,坐在床沿上,觉得很闷,全身还有些虚汗,心有余悸,他刚才从恶梦中惊醒。刚点亮了灯,定了定神。干脆披上长棉袍,推门走了出来,想透透梦中的郁气!所谓后山,就是坡向北面,大院依后山向北,本来就显得比较寒冷,昨夜一场风雨,现在清风刺骨。家主六十有余,名叫陈祥,身材高大威猛,前年才从石门覃添顺的军所(是明·清军队编制,相关于现在常德军分区,驻地在石门所街)里退役回家,是一位驰骋疆场的老“百户”(军管名,相当于现在营长),因此比一般老农要精爽得多。由于连续两晚的恶梦缠绕,此时有些疲倦。天渐渐明了,老汉独自坐在屋前的凉亭,望着十步外的几棵桃树发呆。本来昨天还开得繁花茂密的桃花,一夜风雨,一踏糊涂的落在地上。触景生情,此时老汉正回忆这两晚的梦境:前晚梦见的是四个儿子,带着他们的儿子,突然相互残杀,他一家之主,不能呵止……他在自己的斯喊中惊醒。昨夜的梦更加恐怖如斯,他家清明集聚祭祖,夜晚睡沉时,万民蛮苗,突然举火抗矛地向他家涌来。一勺烟的功夫,他的家院血流成河,已近全灭。他惊恐惊呆的躲于角落处,一声:“老贼拿命来!”把他惊醒了……
   望着吹落在地上桃花,想到自己年幼跟着爷爷练就一身功夫。带领百余人,南征北战二十多年,杀人如麻,就像这桃花一地。为朱元璋夺得湘楚大地留下了卓越功勋,受到朝廷嘉奖。由长子陈添锡继“百户”之位,继续镇守沅澧大地,驱蛮苗、平匪徒。老汉有四个儿子:大儿添锡继承他“百户”之位;二子添铭,三子添钲,都在家读书耕种,抚养后代,陈老汉望他们一日有“功名”之冠;只是四子添铃,是老汉三十八岁所生,虽从小聪明伶俐,对武术有点天赋,但又怕苦之练。记忆力好,但又不热爱读书。放纵不羁,在乡里时不时的闹出点麻烦。
    老汉坐在亭里,向着落花的桃树失神发呆了一柱香的时间,他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来了点精神,张罗着佣人、孙子等一大家起床,各行其事。跑到老婆房间,吩咐了什么?然后叫起小儿添铃。佣人准备好早餐的间隙,老婆已准备好两袋各类食典,吃过早餐,老汉、小儿收妆一番,马夫牵出两匹红棕骏马,父子各跨上一匹骏马,各伏一袋食品,一前一后上路了……

二、拜访老道
    经昨夜风雨洗过,清晨空气格外清馨,迎着朝阳,父子骑上骏马,一前一后,马儿慢跑在进山的路上,经过山下四十八寨时,土家的人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他们知道坐骑上的老汉是他们土司首领覃添顺的坐上宾。此时老汉的心情也舒坦了好多。他们要进的山叫“星子山”(今星德山),后生知道父亲是要去山上道观拜访一位姓张的老道长。后生知道老道长是他父亲、祖父很敬佩的人,很亲近的人。他祖父在世时候,经常带年少的后生去拜访老道长,在闲时他祖父会在道观住上几天,像民间走亲戚一样。老道长对后生可亲热的,在后生十五岁那年,打了临寨里的小孩,祖父为息祸,打了后生一顿,扬言要驱逐他出家,他一气之下跑上山,在老道长那里住了好几天。后面是老道长差信要祖父把后生接回家的,老道长不知跟老祖父说了什么,祖父从此后没有打过后生的板子。有一事他不明白,他的大嫂子,陈添锡之妻张氏,明明在他家长大成人,一路陪他长大,为什么姓张不姓陈?为什么后来又成为他的嫂子?问过祖父,祖父说她是张道长的亲戚,再也不向他多说什么。后生想起几年前过世的祖父,心中滋生一阵惆怅。不过,他一想到等会他们就能见到老道长,又有一丝欢喜。
    不一会儿,马就跑到了进山之门,父子牵马一前一后步登在山径之间,时而亲热畅谈,时而喘气登山。后生似乎在说大哥的坏话,怨大哥得到朝廷嘉奖,金钱颇多,可年前回家也不跟他支出一些,埋怨父亲不将“百户”的位子传承给后生,他如继承“百户”也能受到朝廷嘉奖,奖金我会全部交给父亲……。父亲说:过年以来,为父就看出你心思,不传承给你,自有原因:一是我岁数大了,驰骋战场身体难胜,等不了你成人;二是你哥本是长子,武功比你扎实,上奏朝廷容易通过;三是你最小,我一生令爱,不想让你沾上血腥的味道,为父这些年杀人如麻,现在想起来惧怕,早已厌倦血腥的味道。你们几兄弟,除大哥从军以外,你们不要从武。你大哥的钱要有更大用处……不能怨你大哥……。父子俩一路谈心而上,后生时不时的采上几支迎山红编成红花圈儿,放在马鞍上。
       一个时辰的功夫,父子俩就来到道观的南天门,门童看见他俩,知道他们是老道长的坐上宾,很是欢喜,连忙拱手相迎,接过缰绳,套好马,两个小道师抗上两袋吃货,就引父子两来到了“三元宫”。老道长虽百岁老人,两鬓斑白,黑色的帽沿下,长长的白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来身板硬朗,起身招服道:“贤侄来了!贵客”,小道士拿来杯子,老道长亲自斟得茶来,老汉虽然过去南征北战,登这千丈之山,不在话下。但毕竟岁数大了,加之这两晚恶梦缠身,没有休息好,刚才上山费了精力,流下汗来,现在喝下一口,上等茗茶,香烹烹的,精神倍增。他来多了与道士们都很熟悉,见他们父子俩,道士都涌进来,拉着家常,老汉向他们讲着山下的故事,后生跟着小道士们出去疯去了……。
    对于老道长,陈老汉也知道得不多,只知道他很尊重自己的祖父,跟自己的父亲犹如兄弟。大儿媳张氏,是老道长亲自抱下山来放在父亲的手上,父亲收下抚养的。老道长说自己没有后人,她就跟着老道长姓张。老汉知道老道长姓张名道会,是武当山道教大师张三丰的第四代徒弟。来自武当山。

三、老道说密
    吃过晚饭,山上寒风突起,老道士差人烧了一大盆碳火,其它道士知道老道士有正事与老汉要谈,都避让回寝室了。
    又一阵家常话后,陈老汉有些凝重的说到:“张贤伯,家中琐事缠身,晚辈拜年来晚了。这次上山还要请教一事,请前辈赐教!”“贤侄,不要客气”,你尽管说。陈老汉把这两天的梦中情境向老道长叙述了一遍。然后说:“我总觉得有什么祸事要发生!”。这样三个人本是轻松的谈话,一下凝重起来,后生在旁静静的听着。
    老道长听完陈老汉的叙述,并没有马上发声,锁着眉头。沉思良久后,示意有后生在,不方便说。陈老汉忙说,铃儿他成大人了,您就当着他说吧!
    老道士慢慢舒展眉头对着陈老汉说:你的祖父,陈奇公(1270年出生),父亲陈世传(1298年出生)都走了,我也快成升道之躯。有些话我同你父亲遵照你祖父的过去的交待,没有向你说。今天是时候向你说明白了: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我在武当山上认识到了你的爷爷,奇公。文痒之冠的奇公来到武当山,秉我师宗张三丰之名,想入道学武,不料没有进得山门。后跟我师兄张无忌成为好朋友,这样我就认识了你的祖父, 也跟你祖父成了忘年之交。
     奇公的父亲也是有文化的秀才,年少时从江西老家来荆州投奔当官的哥哥,倚仗哥哥,你的曾祖发奋读书,可不久哥哥病故。你的曾祖无依无靠,只能边游学,边兼先生糊口。后来被长阳有权势的向家看中,做了向家的上门女婿,安心的成了一位教书的先生。曾祖婚后生有很多儿女,自然都姓向,他心有不甘,在他四十多岁时生下了你的祖父,在你曾祖的坚持下,你的祖父继父姓“陈”,名“奇”,从小聪明伶俐,深得你曾祖钟爱,亲教贤书,年纪轻轻就成了当地的秀才。可随着你祖父的长大,在向氏家族他由于异姓,好似另类而受排挤。在你曾祖去世后更加排挤得厉害。他考虑家世,看见当时的社会,你祖父一气之下跑到武当山。
    在我十六岁那年,我师傅张翠山把我叫到中元洞,那是我祖师张三丰修道之净地。开始我师傅说:现在华夏大地被“金蛮”所控,民处火海,世局混乱,反判四起?武当山所创基业,树大招风。师祖要你去南方找一清净之地,日后发展我道之基业。你下山后同陈奇一道伴行,他比你年长,又懂风水之述,你要多听他的指点……。祖师插话道:本是你同无忌前往,无忌有别事,他推荐你同陈奇前往,也吧,珍重! 走出中元洞,师傅和师兄给我和你祖父交待了许多,第二天清早我们就上路了。
    你祖父大我十多岁,我同他渡过长江,从长阳到达石门,一路化缘,一路访民,一路观察。当到达石门南乡时,看见一大山巍峨耸立,山下有一碧清的溪水从山谷的深处流出,溪河的宽阔处有一从山谷里冲来於积而形成的浅滩,野草茂密。你祖父眼睛一亮,好地方!随后,找到猎户借宿下来,夜晚我们同猎户聊了很久,得知下面长着野草的滩叫“撒食滩”,山叫“星子山”。第二天,我们花了银两,请猎人为我们带路,当到山顶时,一下把我们惊呆了,群峰突起,每坐山峰上,赤红的石崖上长出参天的松柏。风景一绝,你祖父:“这不是我们要找的地方吗?”
    星子山峰,我们在山上取得一块红赤岩,在星子山的几个山峰间,我们转悠了大半天,风景迷人,在老猎人的催促下,下了山,又回到了老猎户家。在老猎户的帮助下,我们花完了随身的银两,盘下了龙泉潭南面的数十亩滩地。听老猎人说:原来着个滩比现在低凹一丈有余,每到夏季雨水充足,潭水上涨,潭里的鱼儿就黑呀呀的涌来吃滩上的青草,因此把这个滩叫“撒食滩”。现在滩位台高,水很难涨到滩面,因此杂草茂盛。你祖父对这个滩兴趣更浓,决心在这里创下基业。我同你祖父二人开始开垦荒滩,建造窝棚。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种下的粮食收成很好,吃裹有余。想起我的使命,我跟你祖父商量,我回武当山跟师傅禀报这里的情况,你祖父继续守在这滩地上。
    好不容易我又回到了武当,详细介绍了星子山峰,和撒食滩的情况,并把一块红赤岩递给我师傅看,我说满山峰都是这样的赤红色大岩石,师傅说:好!赤乃净也,是修道的好地方!……随既安排我一些银两,打发我返回到天子山下,叫我同你祖父先落下根来,待他向上禀报,得到上面支持后,再建我道教之道观。半年后我又回到了撒食滩,向你祖父传答了我师傅的想法。
    我们用带来的银两,雇请几位匠人,半年的功夫建起了几间大瓦房,帮你父亲娶了四十八寨里的郑氏为妻,也就是你的母亲。随后我同你们一家人日耕夜纺,每年颇有丰收。我每月抽出几天总去星子山逛逛,去五雷山拜访,打听世局,打听朱元璋的战况。你妈只知道我信仰道教,并不知我和你爸的真实身份。然后你就出生了。你出生没多久,我师傅来到了五台山,名为把我召回五雷山为道 ,实则密告我任务:“你上次说的星子山的岩石是赤红色的嘛!现在朱元璋起事,今后的天下肯定姓朱,朱乃赤红,你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宣传“天遣朱元璋来人间作皇帝”;二是侦查民情,各民族人对朱元璋的反应传递到我们武当山,供朱元璋参考。三是是是在在传递颂扬道教之法,为皇帝教化子民!”  
    1356年,我经商溪河,方游到覃添顺所,覃添顺新为土司首领,年青有为,思想开明,对当时朝廷颇有怨言,看战乱不止,心里有些彷徨。我抓紧机会联络他,利用传道的机会,传递“朱元璋当皇帝是天意,天意不可违”。这样我同覃首领成为好朋友。把刚满二十岁的你招为覃首领门下。1368年朱元璋称帝得天下后,我就推覃首领为“千户所”!当然你也获得提拔。1370年朝庭下旨,拨专款修建星子山道观,并命名龙泉潭的溪河为“道水河”。老道长说到这里,陈老汉顿然醒悟。
    听到这里,后生插了一句问到:“老祖辈,我嫂嫂为什么在我家长大,又姓张?”那是我张家的后裔,由于武当派逆贼,为保全她性命,我师傅差人送来托付你祖父的。老道长接话后回答道。陈老汉感叹道:“难怪祖父示她如命的!”
    贤侄呀,刚才你说的两夜梦的情形,确实有所玄机,这也是这些年我坐观思考的问题,我武当派,我大明朝现在。小的战乱不断,据我近年掌握的信息,我有些担忧。
    我师傅去年传来的信息,你祖从江西泰和来荆州做官。迁居于长阳,在沔阳还有一族兄弟,叫陈友谅,与添玲是没有出五服的兄弟。关键陈友谅在澧洲反乱时,覃添顺带领你等剿灭陈友谅大量人马,陈友谅惨败,陈友谅对覃添顺恨之入骨。这也是你们陈姓相残呀!
关于你们陈家的发展,你祖父在世时我们谈论了很多。撒食滩是个天赐的好地方,但天赐是有限的,发展子孙多了,必然产生相互残害。
    是的!陈老汉接话说道:去年添锡受到一点嘉奖,几个兄弟都有些意见。我好担心他们为钱财,反目成仇!这时后生瞟了他父亲一眼。
    老道师笑了一笑,突然更加严肃的说:这些年你同添锡虽然为朝廷所用,为添顺所卖力,我也是受朝廷恩施。但在反叛、平定的过程中,毕竟杀人数万,死者很多还是草民出身,结孽无数呀!这都怪我,把你父子引入孽障!洪武帝朱元璋现在年岁已高,疑这疑那,时有灭户圣旨。还派人寻找陈友谅的余部。据密旨信息,陈友谅死后,他的次子陈理,还在武昌称帝,今年洪武帝将亲自带兵剿灭陈理,其剿灭的情况还不得知,按惯例你家很可能得到诛杀灭族。你们不得不妨早打算!
    再就是你们为平定天下,杀了不少苗人,还杀了苗族的两个首领,苗人强悍团结,历史上多次围灭朝廷军队。就在去年年关,在湘西与贵州交界处的黄丝桥军营,被阿拉苗族给围灭了。苗族人最厉害的是蛊巫术,很隐蔽,他们可使你骨肉相残,不费刀剑,灭人军队。老道也没找到破解的方术呀!你的梦境就是这种情况呀!
    陈老汉父子听得毛骨悚然,老道长停说了一口茶的功夫,他们父子还没缓过神来。
    等老道长品了几口茶,起身准备添碳火,后生急忙起身弄碳。这时陈老汉急眼的问:张道伯,依您之见,这可怎么办呢?

四、老道施策
    老道长沉思了很久道:贤侄,我同你祖父,同你父亲可谓是过命的父子、兄弟,你祖父会风水术,看问题是看得远的,这种困境他有些预料,他在世时也谈论很多。你要信我,信你的祖父!。陈老汉连连点头。
    为保你家平安传世,必须做到:分散不族,依龙而居,少开杀戮,低调生活。撒食滩供养是有限的,你的四个儿子,要分开基业,去添顺所(所街)的途中有一座龙凤山,山下有一商溪河,添锡现在在添顺所就职,可迁移基业到龙凤山下的。他杀戮太多,趁早回乡在黄龙岗修道养行,添锡的几个儿子也要分开来,最好你带着几个孙子居住到“子良”,“太平”,确保他们后代孺学、太平。添铃,你还没成家,不要依恋父母,依恋哥嫂,另创基业。我同你祖上,去过一个地方,很好!也是你祖上看好的地方,在石门的澧水下游左岸,合溪口向北九里也有一座山叫龙凤山,龙凤山有一股水流向龙成堰,你去哪里去开创基业!后生随机点头称“好!”关于添铭,添钲,依撒食滩及周边居住,把“龙泉潭”改为蒙泉潭两兄弟及两家人隐居下来,始创文业,突破功名。你的几个儿子分散后几代不得名辈字,今后也不得同辈,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即使有一房出问题,不得满门被灭……这是你祖父说过的话! 老道长说着说着有些伤感。他们基本畅谈一晚,后生熬不住,先休息去了。
    老道长同陈老汉谈到天亮后眯了一会儿,吃过早点,父子就向老道长、道观里的道士们告辞了。
五、骨肉分居
    陈老汉回家后脑海里回响着老道长的话,他琢磨着……、归划着……,把儿子分开,不相往来,老婆那里怎么办?……。在家思考三天后,他骑上他那匹骏马,向西,向添顺所奔去,在所街邀上大儿子添锡,又奔向了黄龙岗、子良、太平……。十多天后,陈老汉又满腹心事的回到了家中。晚上老婆向陈老汉说到:“自从添铃跟你上山后,这些天像换了个人似的,又听话,又孝顺”!陈老汉对答到:“那是好事,二十多岁的人了还不懂事怎么行呢?他大哥要他去从军出征,他明天就要动身,你帮他收拾一下”。“你不是不要他从军的吗?”“老大那边差人手,还是让他去吧!”老婆叹了一口气。老汉自然知道小儿突然懂事是什么原因,在星子山下山时,父子就谈了好多,父亲交待过儿子,老道长的话不能说给他妈听。老汉这下舒坦了些,添铃离开终于可瞒着老婆了。
    第二天,陈老汉很早就起床,来到添铃的房间,两父子在床边谈了一柱香的时间,最后出房间时老汉说,“你起来!我们吃完早餐就出发”。“知道了父亲!”,四月的天,温暖多了,日出东方,很是灿烂,吃过早餐,儿就牵出了骏马,在上马前,他跪向了母亲,跪向了送他的哥嫂。由于名为出征去,隆重,庄重一些也在情里之中,告别家人,他夸上骏马,同父亲一前一后上路了……
    只要两个时辰,他们牵着马渡过河就来,到了老道长所说的合溪口,合溪口边有个集市,父子两拴下马,到酒馆陈老汉点得几碟好菜,分得一壶热酒下肚,向店小二打听龙池堰的位置,就向龙池堰策马而来,把龙池堰从西沿南岸到东,又从东沿北岸向西,跑了个整圈。这堰比龙泉潭的面积大多了!他们父子俩在西北岸角,遇上了一溪河,横断了去路,溪上只有几根小树木达成的桥。陈老汉欲牵马过桥,可马儿嘶吼硬是不迈步。父亲想起了什么?突然丢下马绳,叫儿子跪下。“为父只能送你到这里,原因你很清楚,老道长的话你已经明白,这是我现在所有的银两,你就在此处开创下基业吧。两匹马儿都不肯过桥,就留你这里,包袱中有一字条,等我走了,你好生体会,照办!”。递过包袱后父亲独自过桥向南而去,高大的背影突显苍老,英俊的后生长跪不起,望着父亲的背影在夕阳下慢慢消失……!
    晚上后生只能借宿到这桥头的农户家,打开父亲的字条只见上面写到:由于世乱,请铃儿切记!保姓异名,至死不往,低调为生,成龙回族。
    三个月后,天气炎热,突然来了一队车马,三里开外,车轴轮磙的声音震耳欲聋,就近一看,运着百方青岩条石来到了龙池堰西桥头,几十人安营扎寨。又经两月,一座小木桥建成了宏伟的石岩桥。
    这行石匠吃住自理,从不扰民,走的时候桥头上刻上了“回龙桥”。这只有那留下的后生才知道是他父亲的良苦用心!当然居住这里的老农都知道这座桥与这陈姓后生有关。
    此乃后生,便是我国陈姓始祖陈胡公第九十代后裔;我龙成堰陈姓始祖——陈添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0:1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4 15: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学习,感佩才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4:08 , Processed in 0.0382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