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3|回复: 1

企业文化是我人生追求的“精神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7 1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文化是我人生追求的“精神家园”
——话说我在常德生活的的日子里(下)

作者:朗州醉翁

  在常德生活的日子里,我的主要社会担当是从事工程咨询服务,但还有一种社会担当就是主办企业文化刋物,都属于我晚年“打工”生活的范畴。
  我的人生信念是,让社会洋溢和谐,让人间充满美好!只要是社会的需要,人民的追求,就是我的人生职责,也是我的社会担当。
  此话还得从55年前的故事说起……
  1969年11月16日,那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在时任县委宣传部长周世盈老领导的精心指导下,采写的一篇!讯报道《赤脚医生徐隆裕》在《湖南日报》第三版头条大篇幅发表,在县内外引起强烈轰动。那是我在新闻媒体第一次“亮相”,也是我步入笔耕人生的第一步!从此,人们称我为“笔杆子”。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的编制还在教育单位,却被抽调到县委办从事通讯报道,长住《湖南日报》,并奔走在湖南广播电台之间,采写了汉寿县许多先进单位和人物典型事迹,在中央和省市报纸丶电台发表,并接触了湖南新闻界一些权威人士。
  在80丶90年代,我任职汉寿县农委(办),主管综合调研和对上汇报,采写并发表各类新闻报道、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研讨论文、项目咨询、史志典籍和文学作品等500多篇文稿,并已辑录结集出版《绿野拾零》一书,约41.5万字,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同行捧为文秘工作者的“案头书”,我也被评为首届“湖南省党政机关先进秘书工作者”,后又仅凭此书,经时任副市长李丰茂老领导推荐,被湖南省老科协评定为高级经济师,接着又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聘为终身研究员。
  2001年推迟两年退休后,一个意想不到的偶然机遇,又把我推进到了常德“打工”生活的圈子里。除了工程咨询是我的主要“社会担当”外,企业文化也成为我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家园”!
  故事还得从我主办企业文化刋物《今碧康.芦荟》说起……
  记得我刚到常德市计委“咨询中心”从事工程咨询不久,有一天,有个年轻小伙子走到我的办公室请我“做项目”,并显得有点着急。他叫李向德,是湖南常德碧康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鼎城区人,30岁左右,身体很壮实,脑子也很灵活,做事很有见识。乍一见面,就知道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企业开拓者!
  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在海南丶广东一带“打工”几年,发现一种稀有而又宝贵的农作物,是从美国引进来的,品种全称叫做“美国库拉索芦荟”,是全球最优良的芦荟品种。它营养价值高,利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其“芦荟胶”比当时流行的“脑白金”还要珍贵。他从广东引进了一批种苗,已在武陵区农业高科园种植了近百亩,并开始陆续成熟,急需销售和加工,硬要请我做个“项目”!
  小伙子讲述的故事,我很感兴趣,也充满了好奇心。我从事“三农”工作30多年,还没有听到如此神奇的芦荟!“做项目”的事,也就自然责无旁贷地予以支持。
  接着,小伙子又邀请我去芦荟种植示范现场考察,把我带到了武陵区高科园芦荟栽培示范基地。放眼一望,好大一片绿色芦荟!一畦畦芦荟翠绿欲滴,展开肥硕的叶片,象一柄柄绿色的宝剑,叶片上带有许多芒剌,傲然挺立,直指蓝天!
  我感到惊愕、痴迷和陶醉!似乎在憧憬着理想中的“幸福家园”!
  那一天,小李又带我参观了公司总部所在地,也使我倍感兴奋和亲切。公司设在常德市政协办公大楼一层,几间房内股室设置齐全,办公设备配套,工作人员也很热情礼貌,我感到十分亲切并很满意。在那里,我还见到了时任市政协办公室主任杨帆,使我更加感到亲切和温暖,有一种“家”的感觉。
  第二天,小李给我送来了一大堆有关美国库拉索芦荟种植、加工之类的专业书籍和报刋资料。我如获至宝。回家后立即翻阅、起来直到深夜。
过了一周,经过夜以继日地加班努力,常德市《美国库拉索芦荟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可研报告做出来了。
小李看过后大加赞尝,并强烈要求我“入股”加盟,参与常德芦荟产业综合开发。
  对此,我考虑很慎重,处置也很谨慎。一方面,我在市发改委咨询中心“打工”,既没有一纸合同,更没有在职编制,上班下班也很自由。另一方面,我又爱好写作,也是我的一大优势和特长。心想,只有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态,也是我的追求!
  不几天,我交了“股金”,填了登记表,李总还硬要推荐我帮他出谋划策当董事长,兼做企业文化刋物主编,还把我一个“下岗”的女儿安排在汉寿县芦荟市场担任“总代理”。就这样,我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碧康芦荟人”!
  恰好那时,常德知名自由撰稿人蒋训之先生也被聘请到公司办刋,成为我的得力合作伙伴。后来,他曾参与《常德政协》编撰工作。
  企刋《今碧康.生物》的编辑,由我担纲主编,组织策划,负责要闻;训之为助编,组织文稿,负责编排;向德吃总,内外协调,负责统筹,又从企业员工和市场代理中聘用本刋“记者”和“通讯员”。就这样,一份在常德市较早出版的企业文化专刋从此诞生了!
  企刋《今碧康.生物》的编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刋物为载体,面向全社会,服务消费者,集中宣传芦荟科普知识、产业综合开发、产品营销服务,把生产者与消费者紧宻链接起来,为生产者增收,为消费者造福,为常德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今碧康.生物》以铜版纸质彩色出版发行,并随芦荟产品一起配送到客户手上,受到广大市民消费者的欢迎与好评,成为当时常德新闻媒体的一件新事物!
  新世纪初,美国库拉索芦荟在常德市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栽培种植在全市城乡不断扩散,公司种植示范基地扩大到了澧县张公庙镇;
  产品加工在城区街道不断增加,并逐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化;各种芦荟盆景和种苗产品,除了鲜销各区县市,还有芦荟汁丶芦荟颗粒等加工产品行销常德城区;各种芦荟产品随货配发《今碧康.生物》企刋,传播芦荟科普知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在一段时间里,美国库拉索芦荟曾经火遍了常德沅澧大地!
  以芦荟为传媒的企业文化,把我的人生追求与梦想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使我既可观尝芦荟的美景,又可描绘芦荟的文章,更与芦荟种植者、加工者和消费者拉家常,谈健康,讲人生,筑起了我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家园”!
  人生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总有坑坑洼洼,风风雨雨。趟过去了就是成功,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我企盼着构筑一座幸福美好的“精神家园”!
  2003年6月的一天,时任市发改委调研员(正处)、湖南阳光乳业总经理陈运国先生找到了我,满脸笑容地对我说:“你是我的老领导,又是项目专家,也是文学作家,我想请你到我们公司去搞企业文化策划。如果你愿意,过两天就去上班。”
  原来他已与市发改委主任周运来沟通过意见,又与“咨询中心”主任高鲁华打了招呼,只等我一句话“同意”就行了。
  我们都是汉寿人,除高鲁华外,又都在汉寿农委(办)一起搞过综合调研。那段时间,我曾任县农委(办)党组成员丶综调秘书和副主任,工作联系很直接,感情也很融合。有鉴于此,我便一囗气答应下来,决定去湖南阳光乳业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开创自己人生的“精神家园”!
  到了湖南阳光乳业,陈总对我说:“你是项目专家,又当过领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你可享受公司正部级待遇,对照高级职称级别计取报酬。”又说:“你的主职责是从事企业文化策划,主办《阳光乳业》报纸。”并安排我住在公司总部,办公在二楼,住宿在三楼。每天办公丶生活都和老总们在一起,还有公司各位部长们也一样,并且距离乳品加工厂和公司大食堂也很近,工作、生活都很方便。听了陈总一席话,我也心安理得,贵在自明!
  公司总部设在德山经开区桃林东路南侧,西临德山大道,东临常德大道,常长铁路擦边而过,只是“咣当咣当”的火车有时呼啸来往,震得有点令人心烦。
  但是,公司总部周边环境优美,场景开阔,绿树成荫,草地连片,有时也能听到一些鸟儿鸣叫的声音。这又使人觉得心里舒坦,充满一派勃勃生机!
  为了能够使我更好地办好《阳光乳业》企刋,陈总还给我从公司市场部抽调了一名女大学生当助手。她名叫周敏,20多岁,已有男朋友,尚未结婚,并拥有湖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凭,刚好与我同专业。她聪明活泼又善于动脑筋想问题,也有一定写作能力。我们结成了得心应手的老少“搭裆”!
  那时,我已年过“花甲”,常常眼花手笨,不擅长电脑操作。她既给我查资料,找素材,又帮我写文章,排版面,还一起去江北城区一家印刷厂搞校对,分发报纸。我们相处十分融洽丶和谐,工作起来也非常顺畅、快乐!
  《阳光乳业》企刋的编排,参照当时《常德晚报》版式,采用铜版纸质,四开四版,彩色印刷,并随奶品配送到代销商及至每个消费者手中,很快就被消费市场所接受,社会反响很好。
  《阳光乳业》企刋的版面设计,主题鲜明,版面灵活。第一版为综合要闻,如同央视的第一频道,找准企业发展方向和路子;第二版为公司发展综述,包括重大战略决策和产业发展举措等,增强公司整体实力;第三版为奶源建设与产品加工,重在增强产品竞争力;第四版为市场动态与消费反馈,旨在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2003年7月1日,由湖南阳光乳业主办的《阳光乳业》创刋号与湖南读者正式见面!
  创刋号第一版,在“热烈庆祝湖南阳光乳业创业两周年”大红通栏标题下,《创刋词》赫然醒目,吸人眼球;其下刋发公司图片集萃,五彩缤纷,浓缩了公司发展集锦,令人目不暇接!
  第二版刋发重磅新闻《横空出世铸辉煌——写在阳光乳业创立两周年》记者访谈,以高昂的笔调,赞颂了“湖南阳光乳业”在常德沅澧大地巍然崛起的辉煌历程!令人振奋,发人深思!
此文,后经市委副书记戴军勇亲笔签批,于当年7月15日在《常德日报》以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发表。
  第三版以牛奶加工生产为主题,以纪实文学《湖南乳业新军——“无抗”纯鲜牛奶探秘》为标题,揭示了金 健牛奶“无抗”的科学奥秘与生产流程,使消费者获得了真实感知:“金健牛奶,放心喝!”有关文稿曾先后在《常德日报》《湖南法制报》《今日女报》发表。
  第四版则以奶品市场动态为主题,兼顾消费者信息反馈。通讯故事《祖孙情怀“金健”牛奶》一文在《常德日报》发表后,一时传为佳话……
  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综合产物。“湖南阳光乳业”必然拥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后来,《阳光乳业》小报,从当代新闻观察的视角出发,以敏锐的奶业专家目光,聚焦我国奶业热点话题,连续编发了三篇报告文学作品,剖析了“湖南阳光乳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透视之一《得奶源者得天下》,阐述公司得天独厚的奶源优势;
  透视之二《打造全国一流品牌》,揭示公司加工生产“无抗”牛奶的品质优势;
  透视之三《争夺湖南乳品市场》,展示公司实力强劲后发的市场优势。
  三篇力作,得到全国业界专家认可,彰显了常德奶业实力!
  后来,编者又从“湘乳新军横空出世”角度,描述公司创办历程,到“科学探秘打造精品”深度,描写产品提质升级,再到“拓展未来启动航母”高度,描绘发展远景蓝图。全文环环相扣,精心打造了《“金健”奶香飘三湘》长篇报告文学。此文,后来被入编时任市委秘书长刘明主编的大型文献典籍《往事如歌》(上卷),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又入编《中国特色产品纵览》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并受到刘明主编的当面夸奖:“有文彩!”
  《阳光乳业》小报作为一份企业文化刋物,虽属企业自办媒体,但却以其实力、内涵、形象和影响力,在湖南奶品业界抢占先机,夺取舆论制高点,可谓独树一帜!
  我国著名奶业专家、中国奶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怀宝先生曾为此激情赞誉:
  “湖南阳光乳业是继蒙牛之后,中国乳业杀出的一匹黑马!阳光乳业将以其迅猛发展之势,在狼烟四起的乳业时代腾空出世,代表中国乳业发展的新起点!”

  《阳光乳业》作为一份小小的企业文化刋物,在湖南乳业市场群雄逐鹿、抢占商机的激烈争夺战中,通过常德文化自信,利用文化“软件”实力,在当时湖南乳业舆情阵地独占鳌头!
  小小的《阳光乳业》企刋,从常德柳城发送到湖南三湘四水和14个市州,并传播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最高发行量曾多达3万份!
  《阳光乳业》企刋,不仅描绘了常德奶业的拔地崛起,而且构筑了我在常德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我察看到了常德奶业在风起云涌的奶品时代横空出世的繁华场景,也触摸到了常德经济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脉搏跳动!常德的声音,常德的故事,彰显了常德的精神文明和文化自信!为此,我感到幸福、快乐和美好,更感受到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
  此后,在市发改委老领导范自力先生的引荐与支持下,我又和幺女亦青一起与之主编《中德房产》《希豪房产》企业文化报刋,还在市委农工部和市政府农村办主办丶常德市“金大地”农资公司出资承办的《金大地.农村科技信息》担纲主编,并参与“常德飞天影视”文创作品编写与制作。亦青后来考进《常德日报》任编辑、记者。
  在常德“打工”时期撰写的许多精品文稿,后来回县定居后都已辑录结集成《夕阳之恋》和《我的日志》两本著述。前者文学作品《夕阳之恋》分为8个编目,辑录文稿45篇,约21.3万字。后者人生感悟《我的日志》,分为5个编目,辑录文稿34篇,彩图22张,约17.3万字。
  其中不少文稿在中央和省市报刋发表或经科界高层论坛宣读后,已入编10多种大型文献典籍出版。
  其中,研讨论文《产业化:湖南农业的第二个飞跃》一文,曾被评为“湖南省科技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优秀学术论文,“常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后来又被评为“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编《让历史告诉未来——全国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中国发展文库.理论与实践》《中华新世纪文典》《中国当代思想宝库》《全国政协委员文萃》等多部大型文献典籍。
  新闻采访《金健牛奶,放心喝!——“无抗”纯鲜牛奶探秘》一文,最先在《常德日报》刋登,后又改题《金健牛奶,奶中佳品》在《当代法制报》发表,再经修补改题为《湖南乳业新军——“无抗”金健牛奶揭秘》,已入编大型特产典籍《中国新世纪特色产品纵览》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德生活的日子里,所撰特约文稿《汉寿甲鱼》一文,是在“汉寿甲鱼”被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总局分别颁发“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大品牌证书之后,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而撰写的特约文稿,已由中国质监出版社出版,并发送到世界各国驻华大使馆,使“汉寿甲鱼”堂堂正正地走向全世界,融入人类共同体!

  有关“话说我在常德生活的日子里”上中下三篇文稿,既是我晚年人生的真实自白,也是我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三篇文稿已入编文稿结集《我的日志》出版。
  “天涯何处无芳草,留得寸心报春晖。”这就是我的人生信仰与追求!


  (作者于2024年6月25日修补发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 10:4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佩服徐老师撰写文童的韧性,年代久远事情丝杂的过程写得清清楚老少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真不愧是大笔杆子!向您学习!祝您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16:11 , Processed in 0.0364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