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5-3-17 10:34 编辑
油菜花又开 又到了油菜花开的季节。 每逢这个季节,我就要止不住要爬到易市北山山顶去看看油菜花,欣赏环顾山下一望无际怒放的油菜花,回忆那年和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起拍摄我局侦破案件电视片的情景,让那“苦并快乐着”的记忆萦绕我心头。 在石门县公安局退休之前,我曾3次陪中央电视台记者去南北镇拍“草鞋警察”的电视片。2008年,我又陪央视记者天网栏目的记者去燕子山等地拍《谁喊不许动》等,2010年3月,我又再次陪同他们拍片。然而,最难忘怀的还是陪同他们连续拍摄《桔园黑影》、《愤怒的乘客》、《天才少年之死》三个片子的那段时光。 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是近年来全国电视观众最爱看的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2008年10月,《天网》栏目组发现我局侦破燕子山抢劫案的和盗窃红白喜事礼金系列案报道后,便派出栏目组实力编导吴经春等记者来我局采访拍片。3个月后,所拍两个片子先后在央视播出,反响很好。2009年春节刚过,我局快速侦破的女的士司机被害案、杀害一中学生案和二都一带的强奸抢劫系列案的事迹,又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组的极大兴趣。节目拍摄不久,又先后在央视12台《天网》栏目播出,石门公安特别能战斗的良好形象随之在全国观众面前得到了充分展示。我作为局宣传组成员,几次有幸参与了拍摄的协助和配合。在此过程中,央视记者认真态度和敬业精神极大地感染了我局民警的同时,也深深感染了我。 2010年3月的那次拍摄,根据分工,我除了做些协调工作外,还负责拍摄过程的报道,写些拍摄的花絮挂在局网上,让全局民警了解拍摄进度,并分享拍摄之乐。 3月24日,天下起了小雨。拍摄工作进入第二天。吃罢早饭,我们按计划冒雨到街上采访的士司机,然后拍摄案发后第一个发现受害人的“的士”车的报警人——县技术监督局的干部程伟。听说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组要采访他,他格外兴奋,在电话中连说:“好,好!”并一再自称是《天网》栏目的粉丝!我们如约赶到技术监督局时,程伟早已顶着寒风和雨水立于技术监督局大门外。我们的车未停稳,他就迎了上来,又是帮着开车门,又是帮着扛设备。尤其是亲眼见到了“CCTV”台标的摄像机对准自己时,更是激动地向“吴导”自我介绍说,他最爱看的就是《天网》的节目,是《天网》栏目的一名“铁杆粉丝”。有关他的镜头拍摄完毕,他全身上下已被雨水浸透,但仍余味未尽地问“还需要我做什么?”于是,我由此写了“《天网》粉丝圆了梦”的花絮挂在网上,不到一个小时,就有近百人点击。 最有趣的是,3月26日上午,我们从西站转战步行街拍摄相关场景。摄制组“吴导”观察了一下地形后,决定先拍摄一个民警进步行街调查的镜头。为了获得特殊视野,“吴导”将摄像机的机位选在了“花之灵”茶座的二楼。配合拍摄的刑警大队教导员郑玉亮在车上取下摄像机直奔二楼而去。刚上楼准备架机,从隔壁的网吧就跑出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带着恐慌奔向郑玉亮急匆匆地说:“快救救我,刚才两个‘流子哥’找我敲钱,说如果不给,就要搞死我!” “不要怕,快说到底是什么事?”郑玉亮要他尽量保持冷静,以便把事情说明白。男子说,他早上来这个网吧上网。不久,突然进去了两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向他敲钱,并扬言不给就打。没想到正在这节骨眼上,郑玉亮、刘少一等民警上楼架设摄像机。两个“流子”见势不妙,拔腿机跑了。这时,郑玉亮竟忘了自己“演员”的身份,丢下摄像机就追。网吧老板说:“刚才幸好你们警察来了,要不然,就有可能发生打架流血事件。这真是既惊险又幸运!”我觉得这件事挺有趣,便写了一个《警察“演员”吓跑“流子哥”》的花絮。大家看后,都说很有意思。后来,我又先后写了《的士司机争着上央视》,《五块钱的出场费》等拍摄花絮,在局网上重现拍摄的有趣场面,引来了全局民警点击浏览。 3月2日上午,我们去新安拍摄镜头。经过易家渡镇时,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吸引了央视的记者。根据他们的请求,我们专门将车停下,一齐钻进油菜地里,拍摄这“江南绝景”。吴导说:“这个镜头我拿回去后会作大用的。我的同事们今后要我这个镜头,我还要看看他是谁!”正因这样,我们便呆在那里陪吴导他们硬是拍了几个小时的“油菜花”。拍后他们还觉不过瘾,又先后跑到双溪、军垱等地拍摄。于是,“油菜花”成了我们那段时光最深刻、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 又是一年油菜花开。多么熟悉的油菜花啊!看见这漫山遍野黄黄的油菜花,一种复杂的心情顿时在心中升腾。那是因为,这油菜花曾盛开在我的警察生涯,曾绽放在我的春之梦中!(王渊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