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83|回复: 0

澧水下游梁氏的来源及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6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澧县转播 于 2024-8-11 00:44 编辑

    “梁”是会意字,字形上半部左边是“水”,表示河流,右边部分是“刀”的形状,下面是“木”,意即用刀砍伐木材在河流上造桥。所以,“梁”的本义是指架在河流上的木桥或像桥一样隆起的部位或地方。
         在中国数千个姓氏中,梁姓是个大姓,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2013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梁姓人口有1100多万,全国排名22位。梁姓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两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山东、南、云南、黔赣,渝鄂陕宁晋等地此外,冀京津蒙、辽吉黑、甘肃南部、安徽北部等也有一定的分布。湖南的梁姓人口,以娄底、常德为主,而澧水下游的津市、澧县,又是常德市和澧水下游梁姓人口较为集中的居住地之一。
         西周王朝封小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定为梁国。即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市。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灭亡。梁伯的子孙为怀念故土先祖,就以梁为姓,形成梁氏。康伯公的梁氏源头与始祖地位,历代史学家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到了康伯公三十五世孙梁芬所处的西晋时期,梁氏家族开始南迁,为避战乱,梁芬带领族人迁徙至钱塘、合浦一带,因此梁芬被尊为梁姓南迁的始祖。
        梁芬公的六世孙梁琨,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他生有两子:德仁、德义,是梁氏南迁后极其重要的两位始祖,许多梁氏家谱都是从德仁、德义两公开始划分支脉,开基分派的。 德义公十四世孙梁震,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考中进士后,官至工部侍郎。五代十国时移居荆南,辅佐南平国两代君王,是安定梁氏由蜀迁鄂、赣的始祖,亦被江西、湖广、广东、海南等省梁氏尊为开基一世祖。
       震公孙子梁鼎,字元铉,生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6年),公元983年考中进士,官至殿中丞。任江西吉州刺史时,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迁吉州泰和县西昌定居,为安定梁氏迁赣始祖。梁鼎生三子,即梁穆、梁稽、梁程。长子梁穆为湖南涟源观山、洞上、白石梁氏世机公先祖;次子梁稽为涟源太义公先祖;三子梁程是安化、新化、桃源、常德忠泰公的先祖。
       澧水流域的梁氏先祖为梁兴,生于桃源县善溪村,应为常德忠泰公梁程的后代。据1928年编修的梁氏族谱记载:梁兴,生于大元泰定间(公元1324年),居常德府桃源县善溪村。元末红巾兵乱,兴携妣避乱四方,后至澧阳府旧治新城。知家业在桃源者焚毁无遗,遂无归志,乃卜居新城车渚河北(今新洲镇车胤村)洪武4年卒(1371年),葬于后亥山。兴生一子仲权。权生4子,分别为思恭、思诚、思议、思聪。
      思恭、思诚、思议、思聪被津市澧县一带梁姓后代人称之为长房(长支)、二房(二支)、三房(三支)、四房(四支)。思恭,字敬德,明宣德年间中举授广西南宁府主簿,寿49,卒于任上。死后归葬新洲。思恭生两子,分别为梁铭、梁铎,两人皆入仕为官。梁铭曾入朝奉命敕赐议官。梁铎因军功曾任南京中军都督府督司、应天府府尹,后与巡按不睦,调任广西桂林知府和贵州镇远府知府等职。铭公长子梁宝,曾任贵溪县知县和建始县知县。铎公之子梁宪,曾任四川新宁县知县。
      澧水流域的梁氏,自先祖梁兴开始,一直到第六代木字旁辈,人口发展很快。第一代先祖梁兴,第二代梁仲权,第三代权公有 思恭、思诚、思议、思聪4子。第四代有铭、铎、铨、键、镇、钊、钰、镜、钟、锦10人,第五代为宝盖头字辈,有宝、宾、实、安、定、宇等24人。第六代木字旁辈有相、模、楠、松、柏、桐、樱等
71位,人口数百。到了第十二代启字辈,这支梁姓人已发展成拥有数千人的大家族。到现在,澧水下游(包括津市、澧县、临澧、安乡、石门)的梁姓人约在万人以上。特别是在新洲城(以长房人为主)、榔树峪(即白龙泉,以三支人为主)、豹鸣山(以二支人为主)、梁家坪(以四支人为主)等地形成了以梁姓人为主的集中居住地。
        起初,兴公的儿子、孙子、重孙等,大多与兴公住在一起或相距不远的地方,其中虽然有外出做官的,但老来辞官后都回归了老家。这个老家以新洲城为中心,包括今津市市的新洲、灵泉、李家铺等乡镇。
到了第七代以后,以新洲城为中心的梁姓人开始外迁,当时,有的迁到了顺林驿,有的迁到了红庙,还有的迁出了澧阳府管辖的范围。如梁概之子梁熩从新洲迁到了武陵十字铺,后来又迁到了辰州。梁以清(第八代)迁到了澧阳府(现今澧县城)。
到了第十二代,此时正值康乾盛世,以新洲城为中心的梁姓人又一次开始了大量外迁,其中梁启心的长子梁应桢、次子梁应祥相继迁到了龙阳县鸭子港,梁启义的长子梁应昌也迁到了龙阳县。这些梁姓人成了龙阳县(今汉寿县)梁氏家族的先祖。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以新洲城为中心的梁姓人迁到了四川云阳、大宁等地。如三支梁启吉的长子梁应辉,迁到了四川云阳县;次子梁应桂,带领3个儿子(文格、文材、文机)迁到了四川大宁县,大宁县元代叫夔州路大宁州,明洪武四年隶属夔州府。洪武九年降为大宁县,隶属重庆府夔州,县治在今天的重庆巫溪县还有三支梁启科的次子梁应义,也从新洲迁到了四川大宁县后溪河兆儿山,三支梁启鳌的长子梁应星从新洲迁到了四川大宁县后溪河三尖石。梁应义有三子,分别为梁文飞,梁文坤、梁文顺。梁应星有两子,梁文会,梁文泽。经过运字辈、治字辈两代繁衍,到国字辈,大宁县后溪河等地的梁姓人已达60余人。这些梁姓人成了今巫溪县梁氏家族的先祖。还有三支梁运贵迁到了石门县仙阳坪椿树垭。运贵有子二,治松、治汉,也一同迁往,在仙阳坪定居下来。
    澧水流域的梁氏家族,不仅人口繁衍快,而且英才辈出。初期的梁铭、梁铎、梁宝、梁朝柱,近代的梁泽楚、梁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有之女,思诚之孙女,为李如圭之妻,为人谦和,崇尚节俭。李如圭任礼部和户部尚书时,皇后懿旨召见,她着布衣晋见,皇后见其衣着简朴,便问其故。她回答:“澧州民贫地瘠,俗尚俭约”。皇后便下懿旨,赐梁氏绣凳一座,金桌一面,金银壶盏及黄金五千,白金一万,玉带一条,珠一颗,并敕赠梁氏夫人,免去澧州丝绢税30年。此亊被历代后人传为佳话。(本文作者 梁先海,津市新洲人,职业新闻工作者,曾任澧县广播电台台长,常德日报澧县新闻版编辑,澧县政府网站编审等职,梁兴先祖22代孙)

00卷一瓜瓞及茔图.jpg
1928年编修的梁氏族谱

01葛根总图.JPG
澧水下游梁氏的起源

02长支分图.JPG
梁氏长支瓜瓞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37 , Processed in 0.0355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