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家乡
黄兴民
在鲁山西部旅游胜地大美尧山的山脚下,墨子故里有一个独具特色的村庄,她北依焦山,南临沙河,311国道穿行其间。这里不仅山川秀丽,土地肥沃,盛产水稻,被称之为北国江南的鱼米之乡,而且民风淳朴,政通人和,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小尔城。正是大尧山物华天宝,小尔城人杰地灵。
提及小尔城,这个村庄的名字就富有文化底蕴。据说春秋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看见一群小孩子正在路上堆积城堡,孔子临近也没有给他让路。孔子上前问曰:见到行人为何不让路呢?只见孩子们机智地回答道:我们是在垒城堡,只有人绕城而过,哪有城让人的道理?孔子闻听,不胜佩服,于是说这就是小儿城。由是这个村庄就取名小儿城,后又改为小尔城。
在这个村子里居住的村民,百分之八十都是黄氏家族。史载是清朝道光年间从江南的江夏迁徙至此地的。就黄氏家族目前的字派是:贤良兴国业,诗礼振家声。由此可见黄氏家族历来都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报负和家国情怀。贤良者修身而齐家,是为了报效祖国,振兴民族复兴之大业,然后以诗礼传家,耕读为本,培育后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正所谓二字格言勤共俭,两行正路读与耕。正因为本家族具有良好的家风,才使得本族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说起黄姓,还真的是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渊源久长。黄姓家族始祖可以上溯到峭山公黄歇。战国时期,楚考烈王拜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上海一带为其封地。当时这个地方一片荒凉,有一条蜿蜒的河流经过此地,由于没有人治理,每逢雨季河水就会泛滥成灾,而在雨水少的时候它又河底朝天,两岸人们深受其害。所以人们就叫它为“断头河”。黄歇来到此地后,看到如此情景,便不辞辛劳,要为民除害,造福一方。于是带领百姓一起治理害河,后来让它向北直入长江,然后流入东海。从此之后,大江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旱涝灾害之困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为了感念黄歇的恩德,就将这条大江称之为黄歇江。简称黄浦江。又因黄歇被封为春申君,所以这条江亦称春申江。从此黄浦江就成为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上海重要的文明标志,它沉淀了上海悠久的历史,见证了上海沧桑风云,哺育了上海的都市繁华,与上海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春申君精忠报国,励精图治,功高盖世。加之娶有上官氏,吴氏,郑氏三房太太,并生育二十一子,家族势力日益壮大。俗话说堆出于岸水必湍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是奸佞奏本,谗言其有不规之心,叛逆之行。春申君闻之经过深思熟虑,当机立断,不得已于除夕将自己的亲生遣散全国各地。临别时留诗一首各自珍藏。诗曰:信马登程出四方,任凭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岁久他乡即故乡。遐迩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道富贵由天定,三七儿郎当自强。这便成了黄氏家族的认亲诗,也叫遣子诗。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特有的宗亲符号。时至今日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中,只要提及此诗,便知是一家亲。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小尔城这一小村庄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村民们智慧勤劳,把这片古老的土地装扮得更加富饶美丽。如今不仅一幢幢楼房抜地而起,一辆辆小车排满全村,更引人入胜的还是这里得天独厚的靓丽风景。初春时节:满目芳菲蜂蝶狂,垂髫黄发赏花忙。桃花人面相映美,皆道堪比梅苑香。夏天到来别是一种风景:夏日甫来瓜果熟,桃圆李硕荔枝稠。蕃茄菜豆架头满,闲品蔬香醉小楼。就村头那菏塘亦是乐园:满池翡翠托红腮,又见鸳鸯戏水来。柳荫佳丽惊艳笑,宛如菡萏向阳开。冬天到来,雪花飘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梅花盛开,这里更是别有洞天。正是:雪覆田园画卷新,红装素裹喜骚人。松青竹翠梅花闹,涂彩题诗报晓春。
除了这样的盆景,整个田野更是一副让人留恋忘返的美丽画卷。这里有百顷良田,勤劳的人民,不畏艰辛,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栽种水稻,不仅可以丰衣足食,而且到了金秋时节,稻谷丰稔,遍地成金。放眼望去,金黄的稻穗,在微风吹拂下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整个田野就成为一片金色的海洋。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壮丽画卷,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美不胜收。仿佛伟大领袖毛主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不朽诗句就是为此而写的。这为发展鲁山的旅游事业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闻名而至,观光留影,题诗作文。省市电视台也纷纷至此录像制片,见诸荧屏。
小尔城是我终身难忘的故乡,但她仅仅是鲁山县域中成千上万村落中的一个缩影,其他村镇又何尝不是人文和自然景观俱佳之地呢?
最后我以我的一首小诗来作结,以表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难忘尧山故里情,四时美景梦中萦。 沙河岸畔春光暖,大佛堂前夏月明。 秋至田园金浪泛,冬来原野玉屏成。 物华天宝钟灵地,每忆乡关意气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