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9|回复: 0

萧骏琪:天道(二十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8 0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7-28 08:14 编辑

天道(二十三)

萧骏琪
.

.
  认识了一位热衷于公益的老者,又避免了长途跋涉之辛劳。那夜,我和杨奇勋彻夜长谈,他叙说了为桥募捐所经受的酸甜苦辣,谈到了伤心处,这位近古稀的老者老泪纵横。他告诉我,他写了一个小册子,册子里面的内容都是桃花江的传说以及红色文化故事。说完,披衣起床,翻箱倒柜找出一本用钉书机装钉的册子,册子的封面是杨奇勋自己画的,几个竖弯是山,几个横弯是水。打开观阅,文字粗俗,其内容大多无法衔接。问卖多少钱一本呢?答一块钱。接着,杨奇勋又说起他去鸬鹚渡乡政府打印时的艰辛。那时一个乡镇才一台打印机,而且还是私人的。乡政府的文件多,打印机只能先打印公家的然后是私人的,这叫泾渭分明。一本册子去几次才能印刷成。杨奇勋告诉我,他每天拿百十本,沿村走户去卖。卖完了再去印,印完了再卖。一天销十多册,就是十多块钱,除却成本费,能赚个十块八块的,就算是高收入了。后来,听说杨奇勋还买了一部打印机,让他儿子为自己打印,他应该是赚了些钱的。
  1988年,我骑单车去了一趟板溪玉华桥,给写散文的萧英姿送去了两册《黎明》。说实话,《黎明》的装帧设计以及里面的内容比杨奇勋的册子强多了,但我们并没有拿去买钱,有时我还自费去邮寄,有时骑着车给作者送去。到了萧英姿家里,她很是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承诺每月都会投稿的。在玉华桥,我还认识了板溪乡文化站辅导员萧玉桂,萧玉桂是故事大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可以完全凭稿费养家,其笔下故事还上过几次《故事会》。2004年我去了常德汉寿,再度回家时,问及萧玉桂的消息,回复说早已作古了。想起他生前的音容笑貌,竟情不自禁地坠下了几滴惋惜之泪。
  也没过多久,萧英姿来信了,信封里除了她写的几篇散文外,还有一封信,在信里,她说为我介绍一位大名曾宪政的诗人,是城关镇曾家坪人。那个时候,我已和郴州王宪宏、东江陈水和资兴一位女教师(忘了姓名)一直保持着联系。现在又多了一位曾姓诗人,很是开心。  秋天了,农活明显地比平时少了些许。父亲说,你还记得九湖的熊君志吗?我点点头,怎么不记得呢,一个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很有礼貌,见人一脸微笑。熊君志补鞋,兼以碗底刻字,常到我家来,天黑了回不去,就留宿在我家。父亲总是喜欢留宿一些江湖人,不管讨米弹月琴打三棒鼓的。一宿两餐,所以我家常常是宾朋满座。熊君志是常住宿我家的江湖人之一。有一次,他偶尔发现了我的小说稿子,便告诉父亲,他喜欢我的才气,他的两个女儿,可以给一个为我做堂客。父亲听了很高兴,以后熊君志再来,父亲要我上街买菜招待他。熊是不酒的,他到了我们村,每逢天黑,便会前来借宿。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见他来了,父亲也会念着他,该不是得了什么病吗?这年秋天,父亲要我去九湖看看他。于是,是农历九月下旬的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拿着几份新印刷出来的《黎明》油印册子,从家里出发,步行到大栗港老街,然后乘船过河到沙嘴上,去九湖熊家。
  这一天,熊君志家里请了很多人担砖上窖,这是他为修建新居的第一个步骤。我的到来让他得到了一个从天而降的免费劳动力。但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担过重担,就安排我和他两个女儿一起搬砖进筐。熊的大女儿熊惠辉是68年出生的,那年才15岁,小女儿庆辉才12岁,他的两个女儿都漂亮。就这样,我在熊家搬了两天砖,对于我的到来,熊的老娘显得很开心,帮忙的对她说,四妈啊,你的孙郎子看得起吗?老人点头,看得起呢看得起呢。直到第三天早晨,我在熊家吃了早饭后,才过河回家。
  我常常把《黎明》寄给熊惠辉,也不知她到底看了没有,总之,发了10多次邮件过去也没见她的只字回音。就这样,隔了几个月后的第二年春天,我再一次来到了九湖。这次熊君志见到我后,对我很是冷淡,她的女儿也没有见到,也不知道去哪儿了?临近中午时分了,他也没有留我吃饭的意思。我说我要回去了,他点点头,嗯嗯两声,就去忙他的去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立即回转向家里走去。
  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熊家。
  多少年后,我做小生意到了九湖,但我没有去熊家,人说熊惠辉早己嫁到了卢家村石溪去了,后来还离了婚。到太乙村时,我还看见了熊庆辉,她热情地留我吃了午饭再走,我谢绝了。当时还很想问问她姐嫁到了哪里,但终于不好意思,转身离去了。

  同龄人纷纷成家有了儿女,只有我单身着,原来被人称之为叔叔,现在居然有人叫我伯伯了。父亲仍去找干女,但一直没有成功。有时夜晚也去影剧院玩,也没有见什么艳遇什么的。和曾一直书信来往好久了,没有见过什么面。读他的诗,真的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天,他在信中告诉我,他打算到大栗港来见见我,我们父子俩都很开心,次日一大早去大栗港去接他。那时的交通不如现在,去大栗港至少有三公里,全凭一双不短的腿步行,幸亏年轻,有的是腿力。
  曾宪政一行来了三人,三人中有两人不酒,一位名李光辉的可以喝一点点。曾吸烟很厉害,一包长沙烟还没半日就抽完了。三人里面有一位萧卫权,其父是桃江石油公司的职工,父亲很开心,他嘱咐萧卫权下次来一定带两瓶汽油,因为他的打火机“断饮”了,现在用的是“洋火”。吃了饭,两个床必须睡五个人,我去借宿,他们三人不肯,说反正也睡不着,不如四个人挤到一个床上说话也好。入夜了,谈了一会诗歌,曾和萧又下起了盲棋,鸡叫几次了,他们仍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我倦了,但无法入睡。也不知什么时候迷迷糊糊地入睡了,再醒来时,阳光己照进了窗户,而曾萧两人仍在下棋。
  吃了早饭,三人要回去了,我去送他们。到了曹家湾,一位女孩子向我招手,走拢一看,我认出来了,她叫龚维,早几年我们还谈过几个月的爱,后来虽然分手了,但没有破脸。我开玩笑似的邀请龚维去挑江县城玩,原以为会拒绝,没想到她竟然同意了。
  曾家坪隔县城也有五华里许吧,到了曾家,其待遇比我家强多了。曾宪政特地为我买了两瓶酒,天冷了还把他的羽绒服拿出来让我穿上。第二天我想该回家了,可曾热情地挽留着,他说天这么冷,回去也做不了什么事,不如到这里多玩几天,而且“女朋友"也来了,至少不至于寂寞吧。我告诉他,我们早就分手了,但曾是一副打死也不相信的面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1:00 , Processed in 0.0330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