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41|回复: 0

读书《荀子·解蔽》(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30 19: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7-30 19:01 编辑

读书《荀子·解蔽》(

采采卷耳.jpg
《诗经》“采采卷耳”诗意图


按 本节是讲心的自主性。上节头句就说“以心知道”,即人认识“道”,靠的是“心”,这个观点很重要,可说是荀子的认识论的基础;但是,如果心没有自主性,而是听凭某个东西的摆布,这个基础就不牢靠了;因为这一来,认识最终决定者就要归结为“那个东西”,心不过是起中介、工具作用而已。

9【原文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1),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2);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3)。《诗》云(4):“采采卷耳(5),不盈顷筐(6)。嗟我怀人,寘彼周行(7)。”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8。以赞稽之9,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10。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注释(1):通“默”。“云”,是“墨”的反义词。
2)“心容”,“容”是动词,“收留、容纳”义。“无禁”,不受限制。“自见”,“见自己此处当是:“以自己的想法为标准作取舍”。
(3)情:通“精”,精心,专诚,纯一。
4引诗见《诗·周南·卷耳》。
5卷耳:又名“苍耳”、“苓耳”、“葈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青白色,嫩苗可作蔬菜食用。果实呈枣核形,名“苍耳子”,可作药用。
6顷筐:后部高前端低、类以畚箕的斜口筐,这种竹筐浅而易满。不盈顷筐:指其心不在于采摘,因而老装不满这小筐。
7寘:同“置”,放。周行:大路。寘彼周行:指无心采摘卷耳而把筐子放在路上
8)“枝”“倾”“贰”,都是动词。“枝”,分支,引申心有旁骛;“倾”,引申“居心不正”;“贰”,三心二意。
9)“以赞稽之”:“赞”,“导引、辅助”义;“稽”是“考核、治理”义。
10)“身尽其故,则美”:“故”,指特定事物的事理、规律;“尽”,通“进”。“身尽其故”,是说亲自奉行、实践那道理。 
译文】人不仅人的统帅并且人的思想、精神的主人,亦即主宰者换言之,人心只号令而不接受任何命令;它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支配自己,是自己决定抛什么自己决定索取什么;自己行动起来和自己停止下来的因此嘴巴,你可以强迫它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强迫它弯屈或伸直,但对心,你不可强迫它改变想法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所以说:在接、确定其思虑的时候,它的选择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只以它自己的想法为标准;它物色东西繁杂而广泛,但它一旦钟情于某个对象,就会专心致志,决不三心二意。《诗》云:“采呀采呀采卷耳,老装不满斜口筐。唉我怀念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上。”斜口筐是容易装满的,卷耳是容易采到的,但不可以因此就三心二意地呆在大路上。所以说:心有旁骛一定得不到知识,居心不正则形成的想法不会精当公允,想问题要是三心二意,就会对得来的认识心存疑惑,很没有把握;依靠道的指引和帮助去认识问题,那就万事万物都了然于心,还能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认识了的道理,那就达到完美的境地了;但还须注意,既然对任何一类事物的正确认识,都不是凭着三心二意的不认真的态度的态度就可以达到的,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考虑问题时,总是不断每次只求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对这一个问题也必是专心致志地去进行探讨的。
【赏析】赵又春:所以,要我给荀子的认识论写鉴定意见的话,将是这样两句话:从他相信认识的对象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存在物来看,他坚持了反映论;从他过分强调人心的独立自主性来说,他没有时间的观点,因而也就缺少辩证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24 , Processed in 0.0385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