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24-8-19 09:00 编辑
津市毛里湖镇荒地变良田 增收又增效
近年来,津市毛里湖镇立足实际,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断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让荒地变良田,守护百姓的“粮袋子”。
在毛里湖镇灯塔社区,伴随着机械引擎的轰鸣声,一台“水上挖掘机”正在20多亩水洼撂荒地上进行清障作业,挖掘机的臂杆灵活转动,将水洼地里的杂草连根拔起,昔日的土地逐渐露出了原本的面貌。 毛里湖镇灯塔社区农业专干郭泽奖告诉记者,“这块地方曾经是农民耕作的低洼田,由于水利条件不佳导致耕作效益低,最终导致了土地的荒废。”为了鼓励老百姓复耕复垦,社区专门抽调工程机械,对抛荒土地实施集中翻耕,在确保达到耕种条件的基础上,翻耕好的土地将通过集中流转或是分户承包的方式,后续种植水稻、棉花、黄豆等经济作物。 据悉,该区域总面积约为20余亩,目前杂草清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清理工作完成后,当地将迅速进行水稻的种植。 在邻近的花桥村,村民郝明正在给今年新种植的黄豆地松土、除草,对于自家门前这片曾经的抛荒地,郝明也是记忆犹新。看着以前的荒山,现在种上了黄豆,郝明内心很高兴。今年,按照前期核准的抛荒地情况,花桥村积极推动抛荒地复耕复种工作,针对村民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将自家房前屋后的自留地恢复生产,确保每一寸土地都不再闲置。 毛里湖镇花桥村社区干部雷艳:“针对我们村里面复耕复种出台了激励措施,村集体将动用挖掘机或组织人工力量,对荒废土地上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以恢复土地的基本耕作条件。杂草清除后,继续使用挖掘机对土地进行开垦,确保土地达到适宜耕种的状态。再利用旋耕机对土地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形成适合种植的垄地。对于具备种植能力和意愿的村民,我们将把经过整理的土地交由他们负责种植,以此激发村民的种植热情,并确保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毛里湖镇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175.39亩抛荒地已全部复耕复种,并种上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津市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