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维贡 于 2015-3-22 13:32 编辑
(左为孙子严明磊,右为孙女严明慧) 丁玲公园蛮好玩 有些内容要完善 今年3月21日上午,迎着久雨初晴的灿烂阳光,我和孙子孙女参观了美丽的丁玲公园。 回到家里,我闭目凝神,感到公园设计合理,雕像大气,树木葱茏,水润宜人,游乐有趣······确实是个娱乐休闲的好出处。 可是,在愉快之余,我又像是在一桌丰盛的酒席上,吃到了些许口味差的菜肴,觉得公园还有不少地方值得进一步完善。
(左为孙子严明磊,右为孙女严明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公园应有的功能吧。公园,是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关系到人的安全和生存空间。如果没有公园、绿地这样的开放空间,就没有 避难所, 唐山地震时北京市民的地震棚很多搭在公园里。有些公园还是城市的肺, 污水在此清洁,动物在此栖息,它能将雨水调节到地下,改善小范围的气候,它能为人们提供新鲜空气。有些公园还具有生产功能,是现代的都市农业,比如, 沈阳建筑大学绿地里就种上了 水稻、蔬菜、 果树等,生产的果实可饲养动物,还能给生物提供 栖息地、迁徒 廊道、繁殖基地、采食基地。当然,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休闲、娱乐和审美的功能。
公园还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现代文明的成果,可在公园进行展示,爱国主义思想可在公园得到传播,古老遗迹可在公园里得到妥善保存。比如, 圆明园, 颐和园, 香山公园等,是 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私人建筑可能在百年内消失,而一个开放的空间可能会持续存在, 公共建筑往往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以上种种说明,公园对于人类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常德市委市政府的聪明之举,就是在这块神气的土地上,先后修建了功能不同的滨湖公园,屈原公园,白马湖公园和丁玲公园。我以为,丁玲公园应该侧重在文化影响方面。
这里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丁玲吧。丁玲(1904-1986)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一生富于传奇色彩。早期追求个性人生,最终走向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其文学创作也由最初的单纯抒写个人苦闷逐步转向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成名作是发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心理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参加革命队伍后,创作了一系列歌颂抗日将士的小说和散文。延安时期,因发表《三八节有感》等作品而在1942年的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四十年代末完成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 1955年遭到批判,随即被流放到北大荒长达8年,之后又被投入北京秦城监狱。5年后出狱,被送到山西乡村改造。1979年平反。随后任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中国》的主编。1986年3月4日病逝于北京。
说到这里,我就有些心里话儿要讲了:第一,园外缺少大门标志。丁玲公园有四个大门。不说游人分不清,就连出租司机也是一踏糊,有家三口,两人先到,在雕像边等待,另一人从不过一公里远的火车站打车,花了40分钟,几十块钱,十八个电话,蹍转三个大门才只找到;第二,门口没有示图指南。参观“丁玲”的重点在哪里?记念馆在哪里?丁玲是什么人??难怪有游客在雕像前大呼:“这就是刘胡兰啊!”第三,缺少遮阳躲雨设施。这里不完全是二八月,也不会全是阴天啊!狂风暴雨来了怎么办?? 我说的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我是担心去丁玲公园就是只去很强势的游乐场,会失出本来的意义啊!!!
(左为孙子严明磊,右为孙女严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