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55|回复: 2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5 08: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4-10-5 08:18 编辑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

    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实施新农村建设后,虽然在村容村貌、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明显增强。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新农村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予以克服。
   (一)发展不一,进展不平衡
    1、村与村之间进展有差异。由于地缘构成的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部分领导还是老思维,把一些物质和资金资源不断地投资于那些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的示范村、样板村及有财力提供配套资金的先进村,因而这些村在建设新农村事业中自然就走在了前列。特别是有些临近城郊和主交通主干线的村,修公园、建广场、立雕塑动辄就达数百万元,“路边花”功夫做得很“务实”。如本县双溪口镇某村,人口不足800人,但却建有能容纳千余人的广场,建成的村部也是“高端大气、富丽堂皇”,然而这样好的设施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反观本县一些经济滞后距离偏远落后村则往往被忽视,在新农村建设中被边缘化、空心化,连最基本的群众出行、饮水等需求都难以保障。虽然在扶贫工作中作了一些改观,但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差距很大,离本县新农村建设先进村也有一定的距离。   
    2、同村各组之间新农村建设不均衡。经过多年新农村建设历程,事实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真相,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村将资金集中投在一个或几个条件较好村民小组的建设上,而这几个村民小组要么在城郊、要么在路边、要么自身经济条件较好。而对其它村民小组没有做到整村推进,往往是部分小组生产路线已全部硬化、绿化、美化,另一部分小组连通村路都还没有实现。
    3、对新农村建设认识片面。笔者通过同少数村干部交流,进村入户走访,发现少数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片面、简单。他们把国家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片面理解为就是抓村庄建设,就是拆旧房、盖新楼、修道路、变村貌,而忽视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和环保卫生这些主要内容。从我县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状况看,由于有了这个误区,从而导致很多地方重村容村貌建设,轻经济发展、乡风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处于发展不平衡不完整状态。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虽然我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粮、油、牲猪产业大县,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产业,还是建立在分散和量大基础上的,没有有效聚集资源,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笔者调查了一下马石村的农产品的产业布局,其中从事水稻100亩以上的农企只有一家,100亩水面养鱼的也只有一家,其它的基本上是以家为单位,从事自种自“销”模式,产业化没有发展基础,也没有发展前景。虽然该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也形成种植、栽培、采摘、加工、销售一条线,但总体上没有统一,属于“分散经营、各自为政”模式。周边其它村也和马石村大同小异,虽然个别户在加工、运输、果木方面有一些建树,但都规模不大,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来看,也属于“小打小闹”,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
    (三)农村基础设施基本维护困难
从目前看,经过国家一段时间的抓紧建设,农村道路硬化、水电安装、网络入户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经过这些年的运营和使用,很多设施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化,需要投入维护。但是,要抓好基本维护,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入户建设难。我县农村山区丘陵居多,马石村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大多数村民由于祖居的原因,或为了方便生产,有75%以上的农户喜欢分散居住。如果道路硬化入户,自来水入户,无疑将加大许多建设成本。
    二是乡村道路、农业排灌系统等公共设施维护难度大。通过近几年新农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和水利建设,我们欣喜看到,农村道路硬化基本到村,水渠、水塘整修正在逐步推进,相当部分乡村的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可以说国家为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大量支持。但我们在试点村看到,一边是热火朝天地修了通村道路,一边是竣工不久的村组水泥道路路面出现了破损、坑洼、翻沙等现象。在已建成的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损毁严重,造成“瓶颈路”、“断头路”较多,严重影响了村民的交通和出行。
   (四)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亟待加强
   虽然现在大多数农民都上过学校,受到了系统教育,但实际情况是:考上学校的,一般在外就业了;未考上学校的,一般外出务工经商了;留下来的,要么是没胆量,要么是无技能、适应社会能力太差。就是留下来的这些人,对偌大的农村来说,其比例也是少之又少。那么现在农村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呢?爷爷奶奶辈多、妇女多、小孩多。虽然每个地方、每个家庭男人比例正常,但大都在外做事,一年中回家次数很少。从马石村村民思想文化素质调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想信念缺失,满足于现有够吃够喝的状态,打麻将、玩跑符子成为常态,缺乏一种不甘人后和创业进取精神;二是文化水平偏低。经笔者调查统计,该村65%的农民都是初中以下学历,55%的农民对农药使用、水稻、果木等科普知识不感兴趣也无法掌握,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三是参加地方举办的农业技能培训少。统计数据表明,该村有78%以上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劳动或打工只能靠卖体力劳动获取收入,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影响了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四是在传统道德方面,喜爱网上不良媒体传播的虚幻、消极、无为的生活,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而学习弘扬传统美德,尊老爱幼、赡养父母、邻里团结、关心他人的品德在他们身上正在下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5 11:1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帖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0 16: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刘老师佳作,欣赏学习,感佩才情,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5 20:32 , Processed in 0.2903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