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9|回复: 0

思维与语言 市工信局离退中心二轻支部 熊振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9 08: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工信离退人 于 2024-10-9 08:50 编辑

思维与语言
熊振华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清晰,语言才能清澈明亮;思维混沌,语言必定含混不清。

  一、思维光耀语序美
(一)思维清晰语自明
  思维清晰,能够将各种相关的因素、观点、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从而呈现出有逻辑、有条理的思维过程,由此才有语言的条理性。当思维处于混沌状态时,思考过程就会缺乏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就无法有效梳理和表达观点,语言就会层次不清、颠三倒四。如果经常处于思维混沌、语言表达混乱的状态,就会影响其在社交、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降低与他人的效率和效果。
思维的混沌反映了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的紊乱。当我们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时,如果思维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分类、整合和排序,就会陷入混沌,在表达过程中,一些关键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就会被遗漏或混淆。

  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就容易出现思维混沌,进而影响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性。
思维混沌和语言的混乱,会形成下意识恶性循环。混乱的语言难以准确传达思想,会导致交流障碍和误解,进而会加重思维的混乱。例如,在学术研究或商务谈判中,如果不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就会错失机会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筛选出深刻、独特且有意义的观点和见解。而清晰、敏锐的思维往往能捕捉到关键信息,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二) 语言,思维之镜鉴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一个人的语言含糊不清,对某些概念、想法没有清晰的把握,是很难进行思维构建和深层次价值挖掘的。在思考问题时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难以深入透彻地分析和理解事物,也就难以形成有深度的思维体系。
语言含混不清,大多是因为思维不够清晰、明确,因此无法将思维过程和观点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清晰有序的思维,才能够通过准确、明了的语言来呈现。总体而言,语言含糊不清的人,无法产生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更无法构建思维理论框架。

  二、 抽象是奇妙的
  思维是根,成就是果。抽象程度越高,理解的人越少。
抽象的事物脱离了具体的表象,需要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去解读和领会。一般人习惯于理解具象和直观的东西,而对于高度抽象的概念、理论或表达,由于缺乏相应的认知基础、思维深度或专业背景,就难以真正把握其内涵和意义。抽象思维的哲学作品,与形象思维的文学作品,在受众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哲学作品通常以抽象的概念、逻辑推理和深刻的思考为主要内容,需要读者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哲学素养和深入思考的习惯,这类作品的受众往往是那些对哲学、理论探索有浓厚兴趣和一定知识储备的人。而文学作品则通过形象、情节、人物等具体可感的元素来表达,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想象,它的受众范围很广泛,包括各个层面和背景的读者,因为人们普遍能够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来理解这类作品。
  思维抽象过程中,有时往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东西夹杂其中,其中包括直觉、灵感和潜意识发挥着混成效应。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其实正是抽象的奇妙之处,会让我们对思维的奥秘更加充满好奇和引发探索的欲望。抽象语言的运用需要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等共同参与,从而呈现出思想者的最高理论素养。抽象语言要求准确、清晰地传达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运用语法和修辞手段,以及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抽象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需要较高的思维能力。抽象概念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现象,需要人们进行抽象思考、分析和推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抽象概念往往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语言。同时,文化素养也会影响对抽象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抽象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抽象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我们应该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和素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三、语言的精湛
一)思维沉淀与灵思搅拌
  语言的精湛,离不开思维沉淀与灵思的搅拌。思维的沉淀能让语言更具质感和分量。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只有当思维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感悟,才能为语言提供深厚的底蕴和内涵。有了灵思的参与,语言才能变得鲜活生动、充满魅力,避免陷入呆板和套路。当思维沉淀与灵思融合时,语言就拥有了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能精准地表达细腻的情感、深刻的见解以及奇妙的想象。这样的语言不是顺口溜,而是精心雕琢出来的,能展现出语言的无尽魅力。让人们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背后深沉而灵动的思维力量。
  当思维不断沉淀,由此挤压出的揪心感悟,就会悄然融入语言之中,赋予语言以深度和广度。使得语言不再仅仅是表面的辞藻堆砌,而是承载着内心的厚重和经验的结晶,以及对世界深刻认知的载体。灵思如精灵跳跃穿梭,它搅拌着那些沉淀的思维,让已经沉寂的思考再次活跃起来。它带来的奇思妙想、灵动思绪、为语言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新颖性和独特性。随着思维的深化和灵思的持续激发,语言会变得越发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它可以将复杂的概念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也能将微妙的情感细腻地呈现。
  思维沉淀为灵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让灵思的发挥更有方向和价值;而灵思反过来推动思维更深入的探索和反思,加速思维的沉淀过程。它们共同作用,让语言从平凡走向卓越,成为能够震撼心灵、启迪智慧的神奇工具,在人类的交流与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言、思维和灵思的相互关系,反映了人类认知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历程,展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性。
(二)语言的精粹,离不开深刻的感悟
  从个体差异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连接方式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影响思维的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语言的精粹,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深刻的感悟深刻的感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践与生命的灵性相互交融产生的。灵性是一种内在的智慧、直觉,对生命本质的敏锐感知等。当我们深入思考,并与灵性相互激荡、反复叠置在一起时,就会产生深刻的、触及灵魂的感悟,这些感悟往往能直达事物的本质,对我们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语言牛皮癣
(一)僵化思维,会形成语言牛皮癣
  僵化思维是一种顽疾,很难根治,它阻碍着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让思维陷入一种刻板、固定的模式中。僵化思维一旦深入骨髓,就会导致语言的牛皮藓,从而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套话废话无灼见
  废话套话是一些形式化、空洞无物的表达,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深入的思考。在废话套话中,不可能产生真知灼见。真知灼见需要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需要通过深入的观察、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产生或提炼,而不是在那一类假大空的话语堆中去扒拉。否则就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也就不可能萌生出有任何价值的见解和观点。
(三)陈腔滥调,是思维的麻醉剂
  陈腔滥调是指那些陈旧、固定、缺乏新意的话语或观念。如果总是在其中往复循环,就会变得迟缓木纳,如同被麻醉了一样。因此,要保持思维的敏锐,避免被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所束缚和麻痹。远离陈腔滥调,千万不要沦为嘴炮和思维的巨婴。
(四)人云亦云,是对思维的作践
  人云亦云即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思维逐渐变得懒惰、僵化,失去了应有的敏锐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独特而有价值的见解。

  五、思维的震荡
(一)思维的跳跃
  思维的跳跃是指在思考过程中,从一个概念或想法迅速转移到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或想法上。思维的跳跃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常规,产生新的创意或观念。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快速地将不同的知识点嫁接起来,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思维的跳跃也会带来挑战,比如: 容易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专注于一个任务或问题;沟通困难,别人可能难以跟上我们的思维跳跃,导致沟通不畅;也可能导致我们的想法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为了更好地利用思维跳跃,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当思维跳跃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整理和思考;通过练习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提高注意力的聚焦程度;掌握一些逻辑思考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我们整理和表达思维;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思维跳跃是一种常见的思维现象,既有优点也有挑战。我们应发挥其优势,同时克服其带来的困难。
(二)思维敏捷度
  思维敏捷度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速度和灵活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迅速理解新的概念、信息和问题。
~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能快速应对或做出决策。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能够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机会。
思维敏捷度可以通过训练和练习来提高,例如阅读、学习新知识、解决问题、玩智力游戏等。
(三)思维的速率
  思维的速率是指思维过程进行的速度。它反映了大脑处理信息、形成观点、做出推理等的快慢程度。思维速率较快的人,能迅速地接收和整合信息,并得出结论或采取行动;而思维速率较慢的人,则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这些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思维速率并不是衡量思维能力的唯一标准,准确性、深刻性、创造性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思维速率在不同情境下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熟悉的领域或处于应激状态下可能会表现得更快。同时,通过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维的速率。
(四)思维的迟缓
  思维迟缓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的速度明显变慢。
具体特点包括:
~说话语速减慢,话语量减少,声音低沉。
~对问题的反应时间延长,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效率降低。
~难以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常常犹豫不决。
~在行为上表现得较为迟缓,动作不灵活。
  思维迟缓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某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长期的压力和疲劳、脑部疾病或损伤、衰老、某些药物副作用等。如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且持续较长时间,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则需要寻求专业诊断和治疗。
(五)思维的轨迹
  思维的轨迹,即思考过程中所经历的路径和方向。是解决问题、探索知识时所经历的步骤和路径。也可以指在书籍、文章、演讲中体现出来的作者思考方式和逻辑。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跳跃的。在思考问题时,我们的思维往往会沿着一定的轨迹进行。这个轨迹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经验、知识、价值观、情感等。我们会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认知,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或解决方案。
  思维的轨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思考的深入和新信息的获取而发生变化。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的思路行不通,需要调整方向;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新的灵感或想法,从而改变思维的轨迹。了解思维的轨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思维中的误区和不足,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思维桥头堡
  表示在思维领域中具有关键地位、能够起到防御或进攻作用的某种据点或关键位置。比如,它可以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难题时的关键切入点、核心观点或重要的思维模式等,就像桥头堡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一样。
(七)思维的栈道
  思维的栈道,即在复杂、艰难的思维过程中开辟出的一种特定路径或方式。
它表示在思考中寻找到的一种独特的、有些曲折但却能引领前行的思路或策略,帮助人们穿越思维的困境、迷雾,逐步走向清晰和理解。也预示着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或需要小心谨慎地探索前行。一个人只要穿越了思维的栈道,就会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就一定会在某些方面获得回报,包括精神收益。

六、让思维绽放嫩绿
     在生活的广袤原野上,只有思维绽放嫩绿,才会犹如清脆的晨钟,唤醒我们潜意识中沉睡的智慧因子。当思维绽放嫩绿时,就会从陈旧观念的枷锁中探出头来,拥抱未知与变化。要跳出舒适圈,以好奇的目光审视世界。不要墨守成规或满足千篇一律的答案,而是去追寻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逻辑。增强思维的发散能力,自由地翱翔在思想的天空,让灵感的火花如繁星般璀璨绽放。
  只有思维绽放嫩绿,才能敏锐地捕捉新的信息,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紧密相连的智慧之网。面对挑战与困难,以独特的视角找  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让思维绽放嫩绿,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持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思维的嫩绿如同一股清泉,为我们干涸的内心带来滋润与生机。无论生活多么琐碎,都不应熄灭心中梦想的火焰,勇敢地去追寻那些曾经被搁置的愿望,让心灵在逐梦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应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努力呵护心灵的那片嫩绿,让它不断蔓延、生长,最终成为一片繁茂的绿洲,为自己的人生开辟出一条充满惊喜与奇迹的道路。

参考书目

1、 熊振华著《思维价值学》北京:线装书局2009
2、 熊振华著《创新思维学》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4:20 , Processed in 0.03171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