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7|回复: 1

奋斗黄石湖 (长篇报告文学)连载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4 1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辑,经验启示
优美多姿的黄石水库是桃源人民的骄傲,它是一座艰苦奋斗的精神丰碑。当我们站在巍峨横卧的大坝前,站立在似运河般的干渠前,无不对工程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走进大坝下幽静的黄石水库管理局新建的陈列馆,一件件当年修建水库大坝时的锄头、铁锤、铁铲、推土用的鸡公车、石硪、测绘仪器等各类建设用工具整齐陈列着,墙上一栏挂着300位为黄石水库建修立下汗马功劳,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第一任政委赵存良、第二任政委杨汇泉首当其中。同时,墙上当年数万人兴建水库时建设者们火热的劳动场面的照片让人激动。看着这一切,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激情澎湃的岁月。从陈列馆出来,爬上水库大坝,站在大坝上远眺宽阔的湖面,不禁思绪万千,那潋滟的湖光不就是黄石精神在闪闪发光吗?
黄石精神是什么?黄石精神就是:“土法上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是为国家而舍小家的顾全大局精神,是辛勤劳动艰苦创业精神,是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么雄伟浩大的水利工程,在当时资金紧缺、器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搬掉几架山,筑起两道坝,再造一个“洞庭湖”,开挖干支渠道1212条,总长2031公里,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照耀,靠的是桃源几任县委的正确决策和坚强执行力,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尽管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但是,他们响应“一方修库,八方支援”的号召,无论受益地区也好,非受益地区也好,按照公社、大队的安排,民工们自带着铺盖行李,带着挖土、挑土、筑坝的工具,从四面八方来到水库枢纽工程工地,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让人无不从内心发出崇敬之情。纵观浩大的黄石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我们不禁要问,桃源人们为什么要修建黄石水库?在当时经济困难,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当时的人们靠着一种怎样的信念完成了这项艰巨而伟大的水利工程——
桃源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北接洞庭湖区广袤平原,西南与安化、沅陵山区县交界,西北与慈利县接壤,同时它是进入湘西、云贵的门户,西高东低,处于一个与广袤平原和大山区之间的缓冲过度地带,境内有平原、丘林、高山,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一千八百里沅水在大山间左冲右突,到了这里方才显得平缓下来,同时也给桃源带来了无穷水患。自古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逢春季洪水来临,大山的水就拼命涌向下游,冲毁丘林、平原肥沃的土地,桃源因此就成了洪水泛滥的重灾区。而遇到大旱之年,因无坝塘蓄水,却又令农作物缺水,收成减产。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以来,桃源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00多次,水荒50多次,泛滥的洪水将房屋、牲畜冲走,将良田、坡地冲毁,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大旱20多次,造成河干井枯,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惨不忍睹。“遇旱,百里赤地,遇涝,万户漂流。”这是对当时水旱灾害的真实写照。天干水荒的年代穿透了厚厚的历史烟云,凝固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记忆,成为了桃源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碍。
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面貌,桃源人民也曾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掀起过几次兴修水利之举。据史料记载,元代延佑七年(1320年),在县城川上亭(今文昌阁)修筑石柜,遏制洪水,保护县城。这是桃源县官方最早与洪水抗争之举。最早兴修水利是在明代嘉靖二年(1524年),当时的桃源知县黄凤翔,倡导大筑陂塘、砌筑堰塘,蓄水灌溉农田。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建三汊港乡木塘堤垸以挡洪水灾害。清代《桃源县志》记载,清光绪29年(1903年),县令汤之和动民力,兴水利“为堰者四,为土当者六,为坝者三,为陂塘者282口。”这就是具有4441平方公里面积和140万亩耕地的桃源县所拥有的全部水利设施。直到新中国诞生时的1949年,全县小塘小坝的总蓄水量只有3900万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的蓄水量还不到30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桃源人民发起了向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兴修水利运动。1953年,在建立互助组时期,黄甲铺乡和铁甲乡的干部群众一马当先,修建了桃源县第一座小型水库——铁甲水库,打响了全县水利建设的第一炮。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加强了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制定了有关方针政策,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热潮。面对全国大兴水利、发展生产的浪潮,革命老区桃源县也当仁不让,奋勇争先。在县委领导下,桃源人民也掀起了大兴水利的“百库运动”,拉开了改天换地的序幕。
白洋河位于沅水下游左岸,是桃源境内48条溪河最大的河流,全流域内有5.89万户,21.28万人,每遇洪灾,给他们带来极大危害。多少年来,两岸人民面对饱受水旱蹂躏的土地,日夜盼望在急流峡谷中,拦河筑坝,抵御洪灾。为了彻底改变白洋河流域生态面貌,桃源县委根据人民的意愿,把黄石水库枢纽工程列为了第一批重大水利工程。1958年9月,黄石水库建设在人民群众的期盼下动工了。通过桃源人民群众的近十年的拼搏奋斗,10年的苦干,到1967年,黄石水库枢纽工程完工,水库蓄水,渠道通水、电站发电,彻底改写了桃北地区天干水荒、洪水泛滥的历史。有了水力电力,就有了发展的根基和梦想的土壤,整个灌区的各行各业生产得到了腾飞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徐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40 , Processed in 0.0313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