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1

贺龙在锣鼓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6 14: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龙在锣鼓岗  锣鼓岗,桃源县理公港镇钟家铺陈家界村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它因为与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被世人所知。
  1914年冬,当时还只有18岁的贺龙第一次来到锣鼓岗,慕名来拜望当地文人高长根。二人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却相见恨晚,遂结忘年之交。在高家,贺龙与长根老人彻夜长谈,谈孙中山,谈同盟会,谈救国救民之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因言语投机,贺龙在长根老人家亲密无间地住了半月之久。长根老人爱才,认定贺龙虽然小小年纪,日后必定是一条翻江倒海的烈龙,会把丑恶的旧世界搅得支离破碎。贺龙本就是慕名而来,又经过半月的倾心交谈,对长根老人的博闻强记、见多识广,也心生崇敬,遂认长根为言师。此时,贺龙才把此次锣鼓岗之行的用意向长根老人和盘托出。除了亲耳聆听长根老人的教诲外,贺龙还想通过老人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拉起穷人自己的队伍,追随中山先生成就大业,救民众于水火。长根老人闻言大喜,遂介绍贺龙结识了本土长者高振柏,贺龙并拜高振柏为参议。三人共同赞颂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谨而敬之,不可违心。贺龙是情义之士,说到动情处,遂又跪拜振柏夫妇为义父义母,振柏夫妇大喜,与长根一道凑好一大笔银两,倾力支持贺龙早成大业。
 1934年10月,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川黔边界会师,三军恢复了二军团番号。为策应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于10月发起湘西攻势,在永顺龙家寨歼湖南军阀陈渠珍3个旅大部,乘胜攻克大庸、桑植、桃源、慈利诸县城。在短暂的战斗间隙里,贺龙再次经黄石会贤桥,专程绕道到锣鼓岗探望高长根和高振柏夫妇。二十年未见贺龙,三位老人喜极而泣,紧紧抓住贺龙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耄耋之年的三位老人,看着眼前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因满含笑意而小胡子微微上扬的贺龙,既钦佩又心疼,钦佩贺龙言行如一,几十年矢志不渝为大业而幕天席地、餐风饮露的斗志与精神;心疼贺龙出生入死、筚路蓝缕的险恶遭遇。同时,又庆幸此身为能结识贺龙这样的义士而自豪。宾主见面已讫,三位老人吩咐人杀猪宰羊,倾其所有款待贺龙和他的士兵,他们要让贺龙在锣鼓岗睡一个美美的囫囵觉。
  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长久的分别,三位老人与贺龙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托,要贺龙一有机会一定要回锣鼓岗来看他们。贺龙柔声应承了老人的要求,带着他的队伍,带着乡亲们给红军筹的给养,还带走了老人的本家子弟高宗时参加了红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宗时随贺龙去后就再也没有回锣鼓岗。他走时,女儿高金枝刚满两岁,如今健在,年届八十有四。
  从锣鼓岗别过三位老人后,贺龙带着队伍在桃源与慈利交界的深山里一路迂回行军,既迷惑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同时,走到哪里就宣传发动群众到哪里。扩红、筹饷,一路撒播下革命种子。在经过陈家塔村时,与陈德阳结义,努力扩大红军影响。在千丈河村的黄伞溪收下朱南山参加红军。然后,迂回到理公港张家山村的银杏坪楠竹园,在楠竹园,当地人黄德山自愿参加红军。这之后,队伍又返回到慈利县花椒坪,惩治当地四大恶霸,开仓放粮,救济穷困百姓。在经过牛家山村孔家峪时,当地人邓金斗和刘子松率数十人参加红军。贺龙的队伍不断壮大。队伍行至理公港镇青年村、艾棚村、殷家坪村、万胜村和黄家坪村一带时,贺龙不断得到了锣鼓岗沿途民众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贺龙与长期在这一带活动的地下党员骆冬秀、艾红岩、艾一堂、艾桂生、沈善归等人取得了联系。红军更加如虎添翼,这些地下党员积极协助红军扩红、筹饷,他们带头参加红军,以身作则,为广大老百姓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人民群众参加红军的热情空前高涨。贺龙因势利导,带领当地群众一举拿下了牛车河乡殷家桥大土豪艾成模,给老百姓分田分地分浮财,还将艾成模的部分家产变卖后,在当地修建了三座风雨桥,即殷家桥,城关村清凉山庙前的杜家桥,以及千丈河村的千丈桥。至今,杜家桥遗址还在,红军的这些举动,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变之前的观望、被动为积极主动地为红军工作。
  从锣鼓岗开始,贺龙在桃源境内一段时间的迂回机动和相机休整,使红军队伍得到了壮大和宝贵的休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9 0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4-10-29 09:25 编辑

拜读徐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历史资料整理不易,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7:33 , Processed in 0.0384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