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4-11-4 08:56 编辑
浅谈村干部处理矛盾纠纷的艺术 (二)
毋庸置疑,农村是当今世界食品物质生产的前沿,也是各种矛盾的集发地。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化不利为有利,带领村民一路顺风前进在致富道路上,这就是我们村干部面临的具体事务。做好一个村干部,不仅自身过硬,还要有一个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还要有正确处理矛盾的诸多“艺术”: (一)迅速处理、及时化解。可以说,农村作为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最基层的农民在从事这项工作。在劳动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而有些矛盾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及时化解,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皆大欢喜。所以村干部在矛盾的原因清楚、是非明确、解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当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及时明快地予以解决。否则时间久了,矛盾就会发生变化,本来很容易处理的矛盾变得很难处理了。 (二)冷静处理、找准火候。农村中有些矛盾,是由于双方性格,行为方式和其它一些原因产生的,是非一时很难分清。因此,暂时把矛盾“冷冻”起来,等火候到了,原因查明了再处理,则事半功倍。处理矛盾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错误的一方,要敢于批评教育,帮其明辨是非,使其自觉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致歉认错。 (三)间接处理、妥善化解。村民邻里之间,有些微小矛盾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一步步变成较大的矛盾,甚至激烈对抗和恶语相向。如果此时有人出面化解,可能是“火上浇油”的结果。三阳桥村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就是避其锋芒,暂时放一放,待双方心平气和的时候再作调解,则此时的效果要比原来的好得多。该村六组村民向某,因水问题和同组村民江某发生口角,双方互不相让,大有拳头相向一决雌雄的趋势。联村干部张某见后,先劝两人“熄火”回家去。十天后,张某见当事人均未提起此事,主动登门寻访,弄清矛盾原委,恰到好处地采取“将心比心”方法,妥善化解了一场“闷”在当事人心中的矛盾,两个村民随即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四)“妥协”处理、互退互让。在农村具体事务中,存在着不少“公讲公有理,婆讲婆有理”是非各半的矛盾。针对此局面,究竟如何应对和妥善处理,才能把矛盾化解。三阳桥村经过多年摸索,找出了一条“各退一步,握手言和”的方法,并取得较好效果。该村2022年发生类似事例12起,经此方法妥善化解11起,使该村在和谐稳定上领先于全镇。2023年8月,该村3组村民邓某晚上丢失了一只鸡,便怀疑是和自己有成见的邻居黄某偷的,早起后敲开黄某的房门就质问。而黄某死活不认账,并反质问邓某有什么证据。一时两人恶语相向,你来我去,谁也不服谁。承包该组的村干部李某知道后,进行了认真调查,一时也无法断定。为了打消尴尬局面,便劝其两人各后退一步,等弄清原委后再处理。邓某一时也无法确认,也就同意了这个方法。就在这天夜里,邻居张某出来解手,夜间朦胧中,看到一只黄鼠狼窜进了邓某的鸡笼,不等鸡叫唤就把鸡“咬”走了,留下了一些打斗中的鸡毛。第二天清早,张某就把看到的情况告知邓某。真相终于大白,邓黄之间终于握手言欢。 (五)模糊处理、逐个开导。目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诸多工作,落实到基层,最后落脚点都到了村(居)。在落实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于是也就生产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矛盾。而有一些矛盾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有上级和村级之间的矛盾,有村级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有些矛盾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时难以解决,可以先对部分矛盾进行模糊处理,逐个开导。也就是说:对于一些非原则性问题,无原则纠纷,双方纠缠不清,难分是非的,不必下大气力去弄个水落石出,评判个你是我非,而应耐心开导,说服教育,使之求大同、存小异,达到协调一致、团结共事的目的。其次对有些矛盾硬是难以当场解决的,可以根据矛盾不同的性质,逐个分化瓦解,扫清解决矛盾焦点的外围阻力,以待时机成熟时再行解决。 (六)超前处理、根除端倪。可以这样讲,农村中有些矛盾的发生,它是有发展规律的,就是在发生当初它有“征兆”。作为村干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收集各组各户传来的信息,从中过滤和分析,选择其中有端倪的,及早处理,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切不可掉以轻心,“大意失荆州”。三阳桥村分管治安的村干部郑某是该村人见人赞的“好官”。去年七月中旬,正值农村收割和抢插季节,二组村民刘某与李某因为互借农具,双方之间发生不快,但当场和几天后均没有发作,双方都把此事放在心里,等待时机,但见面后判若路人。郑某知晓此情况后,不动声色先后到访当事人家庭,问清原因后给他们认真分析:些许小事微不足道,妨碍双方情感很不划算,双方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事人双方也很赞同郑某的分析,分别上对方家庭表示歉意,双方重归如好。郑某就象一个察言观色的医生,每年为该村超前处理未遂矛盾二十余例,赢得了该村全体村民的称赞。 (七)“特例”处理、特事特办。农村中有些矛盾各具“个性”,大小不一,如果按常规处理,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但如果静下心来,对矛盾的性质,特点认真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缘由”,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三阳桥村五组有个叫郑义福的村民,其特点是眼高手低,心大命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高骛远,高谈阔论,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去年十月的一天,郑义福和邻居李某因秋种种子一事发生纠纷,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漫骂指责。而李某也不服输反唇相讥,谁也不服谁。村干部此时如果当场出面调解,就可能自讨没趣。村主任田三贵知道后,先后拜访当地很多有经验的老者,再就是在网上遍查相关方法。最后自己得出办法就是特例处理,特事特办。那天郑某和李某发生矛盾后,田三贵也不急着处理,而是等几天“熄火”后再登郑义福的门。先是对他的长处肯定一番,话锋一转就指出前几天发生的矛盾,根子就在你郑某身上,并给他分析了此问题的危害性。郑义福其实也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听后觉得有道理,也觉得自己脾气太倔了,得罪了乡亲,于是主动上门向前些天吵过架的村民李某真诚道歉。就这样有些特殊矛盾就这样“特例”解决了。由此该村村民送给田主任一个“特例特办,以柔克钢”的美名。 综上所述,农村中矛盾众多,性质、程度各一。如果讲究“艺术”,方法得当,则很多矛盾和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也会一帆风顺。如果方法不当,结果就会背道而驰,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合格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居)班长,要认真摸索处理各种矛盾的好方法,善于掌握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艺术,妥善处理发生在本村和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的村官,也才能带领本村人民快速奔上小康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