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5|回复: 3

老家的丧葬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5 06:3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娄朝政 于 2024-11-5 06:42 编辑

              老家的丧葬文化
               
              作者:林长彪

        我是老家的孩子,是吃老饭,喝老家水长大的,顺理成章地参加过许多老人的葬礼。这些葬礼大同小异,有着同样的剧本,同样的唱词,只是换了地点、角色、时间而已。听老一辈相传,他们小时候所看到的葬礼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变化不大,只是加了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鲜玩意而已。既然是这个样子,那就是一种习俗。既然这种习俗延续至今,那就是一种文化。所以我把这种文化叫做老家的丧葬文化。老家的丧葬文化有一个核心的元素:老人死了是一种喜事,称之为白喜事。既然是喜,就得当喜事办。喜庆的元素无怪乎为:跳、唱、打、闹、放鞭炮、吃肉、喝酒……白喜事除了喜外,还得有悲,悲要悲得名符其实,悲得真,悲得深,悲得顺理成章。这个悲的表达形式就是哭,哭要哭得挥泪如雨,哭得撕心裂肺、捶胸顿足、伤心至极、悲痛欲绝,不然就是假悲。本来喜与悲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对矛盾在我们老家的丧葬文化中做到了绝对的统一,悲里有喜,喜里有悲,两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悲喜交融。可见我们老家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何等的深远!老家人的智慧是何等的?大精深!

            升天。老家的丧葬文化是以老人咽气升天开始的。老人升天时,能到场的直系亲属便立即跪倒在老人脚头,一边捶胸顿足、失声痛哭,一边给老人叩上三个响头,同时拜上三拜。此时鞭炮大作,以示昭告邻里乡亲:老人升天与世长辞了。乡邻乡亲听到鞭炮声,连忙丢下手中的活儿,直奔死者家帮忙或看热闹。死者儿女们一合计,连忙请来邻里最能干,且有品位的与死者同性的人给死者洗尸,穿装老衣。洗尸换装老衣是在室内完成,外人不得观看和参与。死者被整理好后交由作得依靠的人抬至堂屋一则的席子上,轻轻放好,并在死者身上盖上一匹锦段或布料,遮住死者身体即可,同时脸上要遮盖一块溥的宝贝纸。事毕,老板必给洗尸抬尸之人分发红包和烟,认示感谢,也是这些人讨个吉利。同时要鸣炮以示丧葬文化的首要工作结束。

          进财。进财就是将死者放入棺材中。棺材在我们老家又叫千年屋。我们老家的人对这个千年屋很是重视,六十岁以前就着手准备,不惜重金打造。材料要选上等的油杉木,越大越好,工匠必须是老师傅,开造前都要鸣炮封包封,钱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包封,合斗这天还要广宴宾客以示庆贺。之后还得上油漆,有的还在漆上上柏油,更有甚者在千年屋外上瓷,千年屋内则统一的是上大红大红的油漆。若死者活得长,则三二年又重新油漆一遍,让棺材始终保持光鲜亮丽。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棺材千年不腐,万年不烂,永泽子孙万万代。

         进财开始,四名壮汉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将死者轻轻抬起,神情庄重,缓缓的将死者放入棺中,平平稳稳,不偏不倚。道士将作法的桃树桃、子孙钱分别放至死者双手,一股青线则放至死者胸口。再由壮汉将棺盖放在棺壁四周的六大叠纸钱上,呈虚掩状态。又是一阵编炮声以示进财结?,老板同时给参与进财的人打上红包。

           道士进场。死者进财后,该道士上场了。道士的主要任务是超度亡灵,让死者尽早斩断凡缘,顺利地得道升天,以享天堂神仙之福。请道士是有讲究的,请单不请双,一般请五至七人。道士进场得鸣炮、奏乐以示对道教的尊重。道士进场必绕棺三圈,吹、打、弹、唱,缓缓前行,以示对亡灵的尊敬。然后布置灵堂,灵堂内必?道家祖师圣贤像,前?挡棺,后?墙,呈上道家法器,再在堂前放一供桌,桌上两侧供上?烛万年灯,中间是供品,供品前是香坛,香坛必扦三柱香,中间那柱表示敬爹娘,另外两柱表示敬天地,供品后面正中则是遗像。棺材小头(死者脚头)下面必放一盏老油灯。灵堂外放上一铁锅,以备给死者亡灵烧钱之用。这一切准备停当,道士便真正的做起道场来。

         道士在做道场时要武装孝子,给孝子配上孝帽、哭杀棒、草绳。孝帽与哭杀捧有长幼之分,长子孝帽复杂一点,哭杀棒略长一点,其它则一样。哭杀棒威力巨大,上可打丧夫,下可打孝客,要是被哭杀棒打了的人,从此倒大霉,走厄运,必遭大难,背时一辈子。所以孝堂内外的人对哭杀棒是敬畏三份,恪守规矩,不得越位越线。孝子也不得轻易扬棒。所以哭杀棒只是一把象征性的剑,中看不中用。

         取水。取水是道士带领一群孝子到邻近的水源处取水做法。道士举着引帆,手持法器,吹吹打打,唱的唱,念的念,缓缓的走在前面。孝子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腰系草绳,手持一柱燃香紧跟其后,表情凝重。到了取水地点,道士收香扦在地上,点燃?烛,道士做法,孝子则跪拜当地土地、神仙。取水毕,鸣炮以示感谢土地、神仙赐水。道士将取的水交由孝子,一人喝上一口,以示死者安息,死者的后人必将大富大贵,子孙万代。

        道场里热闹非凡,道士吹吹打打,念念唱唱,各有分工,又有相互配合。笛声悠扬婉转,木鱼清脆明朗,锣鼓厚重沉闷,唢呐高亢优美。这些乐曲声交织在一起,浑然自成一体,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乐章。

         道场里有一名道士专门负责写孝单。写孝单很有讲究,先长辈后晚辈,先直系再旁系,先长子后次子,先男后女。顺序分明,等级森严。孝单实际就是一本简单的家谱,所以道士既不能写错,又不能写掉,不然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孝单在整个丧事活动中多次被用到,是必备之物。

        跑方是道士在做道场中必有的一个节目,古之有之。跑方重在道士与孝子们的互动,是道场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机的一个节目。所谓跑方就是道士在孝圆的午夜时分在孝堂外放置一些障碍物,一群道士与一群孝子围绕障碍物跑圈。只见道士手持法器在前,嘴里念念有词,一群孝子手持燃香紧跟其后。先慢后快、先走后跑,快慢由鼓声所定。鼓声一阵比一阵急骤,道士与孝子一波比一波饱得快。这时看客中有好事者不时地往道士脚下扔鞭炮,炸得道士一惊一诧,狼狈不堪,弄得看客们捧腹大笑。十来个回合下来孝子们满脸通红、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道士们倒还平静,真是隔行如隔山。一柱香下来,跑方结束。

        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跑方节目:猫抓老鼠。道士在前自然是鼠,孝子在后自然是猫。游戏开始,鼓声响起,孝子与道士追逐开来。道士心静如水,脚步轻盈。孝子健步如飞,急于求成。当孝子刚要抓住道士时,只见道士几个健步跳到离孝子老远的地方。孝子心有不甘,另谋绝招,突然加速,让道士防不胜防。道士见招拆招,老用余光,锁定孝子,有意佯败。孝子以为得手,伸手一抓,道士一躲一闪,孝子又扑了个空。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孝子口喘粗气,满头大汗,败下阵来。道士拿出孝单,开始对花,逐一讨赏,一场下来,额外收入颇丰。道士心满意足,孝子们喜笑颜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孝圆是整个丧事中最热闹的一天,可以说达到了沸腾的状态。各路诸侯人马相继入场,各怀绝技,各亮绝活。

         歌舞队的绝活是歌舞表演和哭灵。队员全是附近的大爷大妈,这些人既是农民又是演员。没有大师指点,也没有专业培训,只不过是闲时边学边练,边练边学,互为师徒。专以模仿为主,有时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节目。不管怎样还真有模有样,深得农村人喜欢。许多人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百看不厌。虽然是大爷大妈,一旦化妆,女的美若天仙,像是七仙女下凡,男的俊若小伙,英俊潇洒。装谁像谁,演啥像啥,栩栩如生。

        哭灵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节目。哭灵者只需知道死者的年龄、性别即可,便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扮演什么角色。不需化妆、不需排练、也不需要过多思考。只见哭灵者手持麦克风,“扑通”一声跪倒在灵堂前,顷刻间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声情并茂,一把鼻涕一把泪,字字句句哭得悲痛至极。不知者还认为死者是他亲爹亲娘。哭灵者感情真切,演技高超,在场的人都被他的表演所感动,不由自主地挤下几行热泪。刚才还是喜笑阳光的脸,突然之间阴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翻脸比翻书还快。真是高手在民间。

         洋鼓洋号队的队员是由村里的一些中年妇女组成。她们平时务农,在家相夫教子,有业务时便立即拉出去随即表演。她们既没有进修培训,也没有什么大师辅导指点,全靠自己勤学苦练,相互指点,相互学习。她们演奏还真有几分洋味,引得当地村民赶起来听,赶起来看。她们演奏的曲子悠扬婉转、节奏感强、声音宏亮、气势雄伟。听了让人震撼,顿生敬佩。这些姑娘个个身怀绝技、美貌如花。真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锣鼓队则由村上的老男人组成,他们的年龄都在六十岁左右。看到别人都来死者家奏热闹,他们也不甘落后,不甘示弱,也匆匆赶来,亮出绝活送死者一程。他们的表演以民族器乐锣鼓为主,配有钵和唢呐。虽然没有歌舞那么大的阵势,他们的到来,也掀起了阵阵的热闹。只要热闹丧葬活动就达到了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丧葬活动由于容入了这些新鲜元素,使老家的丧葬文化既保住了古老的基本核心,又紧跟了时代的脚步,为老家的丧葬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增强了老家丧葬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使老家丧葬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

        孝圆黄昏时分,丧夫进场。二十四个丧夫随着隆重而又热烈的鞭炮声、乐器演奏声排成二列缓缓地走到灵堂前一一下跪给死者行大礼。礼毕,左臂系上孝布落座就?。这顿晚宴是整个丧事中最丰盛、最可口的一顿饭。不仅菜品丰富,而且菜质要上乘,酒要管够。无论丧夫吃多少,喝多少,主人要无条件地满足。丧夫就?时,孝子还得在旁边单腿下跪候着,丧夫们吃喝多久,孝子就得跪多久,不下席不得起来。因为丧夫今天的地位除死者外至高无上。

         丧夫知道自己今天金贵,个个脱下平时那点斯文的伪装,无所顾忌的甩开膀子,开怀畅饮。他们大块的吃肉,大口的喝酒,你推我搡,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个个像梁山上下来的贼寇,狠吞虎咽、无大无小、无话不说、乱七八糟、既没有中心,又没有主题。菜吃了一盘又一盘,酒喝了一瓶又一瓶,个把时晨下来,个个东倒西歪,不知天高地厚。

         当丧夫吃酒到一半时,有一位年龄较大,头脑清醒,德高望众的丧夫离开酒席,满脸堆笑,到孝子们中间敲赏去了。敲赏是老家丧事中一个固有的元素,历史久远。敲赏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二个愿挨。丧夫敲赏很有分寸、很有讲究、很有策略、很有艺术。总结一下有五大特色:一讲顺序,先敲孝子,再敲孝客;二讲轻重,重敲直系,轻敲膀系;三讲年龄大小,成家立业的重敲,没成家的一分不敲;四讲策略,先易后难,难的放在最后打攻坚战,死缠烂打,攻而不斗,斗而不破,不敲到誓不罢休;五讲气节,不失尊重,不失尊严,笑而不媚,媚而不谄。几个回合下来,孝子孝客们个个乖乖掏钱、掏烟。场面十分的和谐、融恰。丧夫的头儿见差不多了,便一声令下:”下席”。顿时鞭炮声、乐器声响起,恭送丧夫们下席,孝子起身重获自由。丧夫们个个嘻嘻哈哈、东倒西歪、跌跌撞撞地夹着烟、礼袋、红包歪歪斜斜地各自回家去了,只留下几个人接下来完成封棺任务。

         封棺。孝圆晚九点多钟,该封棺了。这项工作由留下来的几个丧夫完成。丧夫抬下棺盖放至一边,让孝子及众人瞻仰死者仪容,看死者最后一眼。在一阵炮竹声和乐器声中,孝子及众人一一排队,缓缓的进入灵堂绕棺一周瞻仰死者仪容,与死者作最后的道别。此时此刻好多人饱含热泪来到死者仪容前诉说哀伤,字字句句扎心、伤感。有的抚摸死者的面颊,有的拉着死者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场面叫人催断肝肠。

         瞻仰仪容完毕,孝子及众人被丧夫劝下灵堂,道士取出桃树枝、子孙钱、青线。钱和线交由孝子,桃树枝则扔在外面。丧夫开始封棺,只见丧夫往棺里塞纸钱和宝贝纸,将人与棺的缝隙处塞满、塞紧,以保障遗体不会挪动。最后在棺口涂上厚厚的封棺泥,把棺盖盖上,衔接合缝,钉上万年封棺钉,让棺材完全封闭止牢固。从此,死者与世人便真正的阴阳两隔了。

         出葬这天凌晨五点,丧夫们全体按时到场。丧夫们来这么早就是要尽早地完成出刹和扎丧工作,为出葬作好充分准备。出刹就是把棺材从灵堂内抬至灵堂外较空旷的位置,放在装有小滑轮的灵车上,以便扎丧。灵堂早已拆除,丧夫们拿着手臂粗的绳索站在棺材两侧,套上绳索候着,严阵以待。只听头儿一声令下"起!"编炮声、锣鼓声、洋鼓洋号声同时大作,响彻凌晨夜空。棺材应声而出,稳稳的放落在小滑轮的灵车上。像是吃个蛋茶似的,不用吹灰之力。在出刹时,灵堂里有一人手持扫把从里向外连扫三下,把扫把扔到堂外,这一扫表示所有的霉气、厄运全部扫除,死者后代从此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这时任何带丧、带孝的人或东西严格返回屋内,否则不吉利。

        丧夫们七嘴八舌的扎丧。扎丧是一门技术活,由熟练的丧夫完成。为了万无一失,头儿要逐一逐一的检查,在确定没有不妥后,头儿才放心抽上一根烟宣布丧夫们吃岗丧饭。岗丧饭就是出葬前简单地吃一点,粉或面条能充饥的都行。在丧夫们吃岗丧饭时,孝子及送葬的人早就作好了准备,在路口候着了。送葬的顺序为:打引帆丢买路钱的走在最前面,洋鼓洋号队走第二,送葬的走第三,孝子与抬棺的丧夫走第四,最后是送葬的锣鼓队。送葬路线是设计好了的,不得临时更改。设计路线时就远不就近,就好路不就乱路,其目的是让死者在人间多呆一会儿,多看一眼人间秀色,一路好走。

          吉时一到,头儿大声宣布”出殡!"此时鼓号响起,炮声大作,吼叫声、呐喊声、还有孝子们的哭泣声,声声彼此起伏,响彻山坳、震耳欲聋、气势磅礴。

         一路上好多家主人闻声起床,拿着草把早就在路边等候了,只等棺椁一到,便立即点燃草把,虔诚地放在路边,同送葬的人寒喧几句,目送棺椁远去才回屋。有好多人不明其意,只知道送火把。其实这里面隐藏着老家丧葬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意思是死者为大,受此一拜,您在此歇息一会儿,吃席烟后再走,一路走好。多么纯朴、善良、重情重义的村民。

          丧夫们一路脚踏实地、前呼后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团结一心、相互扶持、逢山过山、逢水过水,大有不可挡之势。这精神,这气势着实让人敬佩。人,真的伟大。

         孝子及送葬的人先到墓地,迅速除掉身上所有带孝的东西,放到墓址的一侧,以备垫棺之用。丧夫们发出最后的一阵吼叫,一阵呐喊,棺材像风一样稳稳地、轻轻地、准确的落在孝衣孝布上。至此,送葬的任务已完成。剩下的是挖坑下葬了。过去是用人工挖的,现在是用挖土机挖的,轻松、方便、快捷。不愧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了。挖坑前还有一个仪式:孝长子在墓址上挖三锄,单跪三下,每挖一锄后向前跨一大步,挖完第三锄便将锄头向前一扔,表示墓地选址已完成。挖土机师傅在孝子确定的墓址上开挖,不出半个时晨,墓穴完全挖好。最后棺材在一阵激烈的鞭炮声中下葬。

        下葬拢坟结束后,所有的丧夫齐聚孝子家吃答谢宴,感谢丧夫的努力付出。宴毕,整个丧葬仪式全部结束,老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2024.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5 07: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遥祝秋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29 1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老家的丧葬文化(民俗)记录得清清楚楚。读帖长见识,谢谢整理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3 16:4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文长识,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7:11 , Processed in 0.0349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