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24-11-16 10:55 编辑
家长的神圣职责 一一2024年临澧县关工委举办家长培训发言提纲
杨书舫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阐述了"少年強,则国强","青年强,则国强"的光辉思想. "孩子成器"是天下家长的共同愿望,"孩子成器的关键在教育,这应该是家长的一致认识,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应该具有神圣职责.
这种神圣职责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重要的哲学原理,万亊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也可称为一定的环境.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阳,就充分说明这个哲学原理的正确.同理,孩子成器也离不开良好的家教环境.
因此,家长的神圣职责就是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现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的决定作用
教育孩子是一个伟大系统工程.这个伟大系统工程由三大环境有机构成,这就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教环境. 三大环境各有特色,如果社会环境是大海,学校环境是航船,那么家教环境就是港湾,缺一不可,其中家教环境起决定作用. 为什么起决定作用? 心理学家的精辟见解,成功家长的宝贵经验揭示,3岁是孩子良好习惯萌芽期;6岁是孩子读书兴趣萌芽期;9岁是孩子感恩意识萌芽期;12岁是孩子人生理想萌芽期,充分说明家庭教育起基础和前提作用.社会流传的很有见解的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除去消极的唯心主义理解外,家教起决定作用是积极的唯物主义认识.
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二,要牢牢抓住创造良好家教环境的基本要求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环境,千千万万的家庭就有千千万万家教环境. 这些家教环境是丰富多彩的,有诚市的,有农村的;有富人的,有穷人的;有领导的,有百性的,归纳起来就是两类,一类是条件好的家教环境;一类是条件差的家教环境.
无论条件好与差,但良好家教环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是统一的,是相同的,是共同的,主要有四点:
1,充滿慈爱的环境.良好的家教环境必须充滿爱,有爱与无爱有天壤之别.但爱却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别. 那么,怎样爱孩子才是正确的?
俄罗斯文学家,教育家,评论家高尓基说过,"单纯爱孩子,这是毌鸡都会的亊,关键是要善于教养他们".瑞士,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办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两个伟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两个把握:
一是,把握爱的质.爱是有质的区别的,爱的质不同,结果也不同.人类爱孩子的实践告诉我们,严酷与溺爱是爱孩子的两个极端,物极必反,这种爱的结果是亊与愿违,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爱是两个极端中的爱,这种爱就叫慈爱.
二是,把握爱的量.慈爱的重要特点就是有要求,有原则,有尺度,一句话就是有条件的爱.孩子每周可看电视,手机约6小时左右,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这就叫有条件的爱.把握爱的量的关键就是不能百依百顺,"娇狗上灶,娇儿不孝"千万不能忘记.
2,勤奋读书的环境.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获取知识的途经很多,而其中的主渠道应该就是读书.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作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中心任务是读书.学校是孩子读书的主阵地,而家庭也是孩子读书的重要场所,家教环境理应成为孩子勤奋读书的良好环境.
这个环境应具备四大功能要素:一是,设施适宜,相对稳定;二是,书籍丰富,随心所欲;三是,安排恰当,确保时间;四是,氛围理想,防止干扰.
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这样的良好家庭环境.
3,注重自立的环境.什么叫孩子自立?一首经典儿歌中有一句经典歌词,生动而精准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句歌词是"自己的亊儿自己作".
孩子自立的中心问题就是自理,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主要作到四点:一是要相信孩子,尽早鼓励孩子自己上学,自己回家.二是要包容孩子,发现孩子行为欠当,要耐心说清原由.三是要诱导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同学交流.四是要帮助孩子,孩子有能所不及的必需作的事,可以适当帮助.
但必须遵从一条重要原则,帮助决不能代替.
4,突出育德的环境. 一个历史时期,家长最关心,最重视的是孩子的起跑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重金对孩子进行"恶补",往往亊与愿违,原因是没有抓到孩子的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成长的实践充分证明,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徳无才是毒品,因此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良好的道德.
历史性的时代课题就是安上两颗心: 一是,要安上爱国心.我们的祖国必须爱;我们的祖国应该爱;我们的祖国值得爱.努力学习,刻苦锻炼,品学兼优就是孩子爱国的实际行动.二是,要安上感恩心.要让孩子养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良好习惯,从爱老师,爱同学,爱前辈,爱父母作起.
由此看来,突出育德是创造良好家教环境的必由之路.
三,要科学运用创造良好家教环境的宝贵经验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科学阐述了亊物产生,发展,变化中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并用母鸡孵小鸡的生动亊例阐述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深刻的哲学原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是外因,孩子是內因,家长这个外因必须通过孩子这个內因起作用,才会达到理想的目标,否则只会亊与愿违,这是无数家庭教育的一条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
怎样科学运用这条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重要的是要牢牢抓住四个要重环节:
1,瞄准目标的切入点一一強能力.家长这个外因的努力,要通过孩子这个内因发挥作用,必须瞄准目标,这个目标的切入点就是強能力.
什么是孩子的能力?北大原校长王恩哥说,培养"两种功夫",一种是本分,一种是本领,作人靠本分,作亊靠本领,靠"两本"起家靠得住."两种功夫"就是孩子的能力.
有家长问,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这是一个"巻"的社会,"两种功夫"能适应吗?回答是肯定的,这是由"两种功夫"的本质决定的."本分"的本质是指遵守规矩;"本领"的本质是指遵循规律.
一个既能遵守规矩,又能遵循规律的孩子,不能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吗.
2,抓住关键的切入点一一育习掼.培养"两种功夫"必须抓住关键,这个关键的切入点就是育习惯.
这些习惯主要包括追求知识的好习惯,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勤俭生活的好习惯,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阳光向上的好习惯. 为什么说育习惯是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呢?这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两种功夫"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大胆放飞"的前提和基础.
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现代管理学中有一条原理,叫"胡罗卜十大棒".借鉴这条原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主要是两手,一手叫表扬,一手叫批评.只要我们科学合理运用这两手,就能达到培育良好的习惯的目的.
3,讲究方法的切入点一一不极端.表扬与批评孩子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的切入点就是要辨征,辩征的关键是"不极端".
万亊万物有两极这是常识,物及必反这是规律,乐极生悲这是经验,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原理.同理表扬与批评多不得,少不得;重不得,轻不得;热不得,冷不得;早不得,迟不得.千万不要忘记平衡,协调,和谐.一句话及时表扬,适度批评.
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溺爱与慈爱的关系;二是放纵与放手的关系;三是当众与单独的关系;四是隋意与说清的关系.
4,率先锤范的切入点一一重人格.家长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是客观的,要发挥这种榜样作用,良好的人格是家长发挥榜样作用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人格要求內外一致,言行一致,二位一体.如果嘴里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台上说一套,台下作一套',言行不一,我们就称这是人格的"双重标准",或者叫"双重人格".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必须坚持良好的人格,必须拼弃"双重人格".
如何看待当前形势,是对坚持良好人格的严俊考验.有的人说,政府有不足,可以批评,但不可谩骂;社会有不公,可以不滿,但不可攻击;国家有缺失,可以痛心,但不可鄙视,爱党,爱国,爱人民仍然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是我们良好人格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