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高家协 于 2024-11-19 19:43 编辑
古澧州《名胜纪》之——
二九、旧慈利县① 志载:“县南二百里。国朝洪武九年(1376)废,复迁今治。”
注释: ①澧水流域慈利县历史非常悠久,建置县城已达2240年。从秦代澧水流域第一县“慈姑县”。 据《水经注》及明代《万历慈利县志》载: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武陵郡充县嵩梁山裂,千仞岩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天门洞。吴国皇帝孙休视为吉祥征兆,遂将嵩梁山改名为天门山,并分武陵郡西北部置天门郡,郡治设在充县原址(在今张家界市城区);分慈利县、充县置“溇中县”,县治遗址在今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官坛。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分慈利县置澧阳县。
三0、胡衿城①
志载:“安乡县南一里。” 注释: ① 失考。
三一、熊义山城①
志载:“安乡县北,小黄山。今废。” 注释: ①失考。
三二、废宜冲驿① 志载:“慈利县西南七十里。洪武中废,迁驿常德府境内。” 、
注释: ①旧时供来往送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中途换马或暂住的地方叫驿。已废去的宜冲驿站。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是地处慈利县中西部,南临澧水与南山坪乡接壤之地。
三三、竹城① 志载:“宋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仙眠洲之东岸,编竹为城。至今犹以竹城名之。” 注释: ① 今襄阳、宝塔湾一带。 (高家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