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1-27 11:24 编辑
嗲嗲(爷爷)的现话(10) 互助组的伙计们之一:张天一和张义主
2012年6月26日,重孙顺子从外地归来, 时年即将90岁的祖爷爷背背背……
1953年,我们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成立了互助组。我这个组有六户人家,张天一、张义主、彭国斌、邓春生、邓云秋和我。我当组长。都是贫农。开始,彭家满嗲(彭汉钧)要参加,大家没有同意,主要因为他是上中农,家境比我们好,不想占他家的便宜。我们主要是劳动互助,农忙季节,特别是栽秧、割谷,轮流搞,相互换工。大件农具如耕牛、水车,互通有无,或折成人工。大家表现都大度,几个人的性格合得来,很团结。六个户主,我的年纪最小。但因为我在家里是幺儿,我的母亲年纪大,被他们敬为长辈,每年过年出行第一个上我家给你们的祖母拜年,往后很多年都是这样,形成了规矩。其实,互助组只搞了一年,第二年就搞合作化,成立初级合作社,我们之间结成的友谊却很深。不巧,我在这年得了痨病,记得是在“四十亩”湖田背木牛(即人背犁,代替耕牛),大吐血,这个病就是现在说的癌症,当时都说是没法治疗了。谁料想到他们几个人都走在我的前头了,我活到快90岁了。没得事的时候,我经常想起这些互助组的伙计。
张天一是河南人,具体哪个地方的人不记得了。他在河南老家被抓壮丁,在国民党的军队当兵,安乡“跑兵”那年离开部队,部队在安乡被日本人打散了,没找部队,也没有回河南,就在我们这里落户了。时间是在32年,还是33年,不记得了。(笔者估计是民国32年,即1943年,这年底常德发生常德会战。当年七月,国民党抗日部队第十五师某团曾驻安乡,与日寇有激战,张天一有可能属于这支部队。)徐杂货(安乡口语称‘徐’为‘齐’)夫妇是武汉沦陷后落户安乡的。他们是湖北天门干驿镇人。徐杂货的姑娘(即妻子)周杏芝,曾在武汉一家织袜厂当工人,年轻时长得漂亮。他们两口子开始在三岔河,解放前这里就是一个小镇,很热闹;解放后才来六合垸。徐杂货的妹妹也跟着到了六合垸,嫁给了张天一。同时到六合垸的还有汤明山,他是安化天宝的人,在三岔河派出所当警察。派出所和织袜厂对街,有人说汤明山跟周杏芝相好,徐杂货夫妇一起来六合垸还是汤明山的主意和关系。徐杂货人老实厚道,每天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大家都喜欢他。后来周杏芝跟了张义主,两口子离婚,徐杂货一个人回湖北去了。不久,张天一夫妇也带着女儿回河南了。但没过多久张天一的姑娘和女儿死了,是不是饿死的搞不清楚,张天一又一个人到六合垸来了,他说是舍不得我们这些朋友;在安乡住久了回河南反而不习惯。我们互助组里的兄弟,他死的最早,好像是1959年死的,是我们这些朋友负责安葬的。我和张天一亲如兄弟,我从作育垸搬到八珍垸,开始就挤在他的房子里一起住的,后来才在他的房子旁边接了一间屋,这样一直到土改分地主汤家二嗲汤守宇的屋。汤家四嗲的独生子汤紹求得急症死了,汤明山和汤紹求的遗孀喻冬秀结婚,后来一起“跑湖北”,住公安青云峰。八十年代,汤明山到六合垸来过几次,看望这里的乡亲。有一次,我还把他接到家里住过一个晚上。
贺龙在澧县冷水街遇到了澧州援鄂民军游击司令王子才,对贺龙很赏识, 说“我能看出来,你才是带兵打仗的将才。这支队伍就交给你了。”
张义主不是安乡本地人,他是澧县新洲人(笔者:据说是今日津市窑坡人),经常说他年轻时在新洲听过贺龙演讲:“地主老财希望我死,我不会死,我是一条祸龙,祸害千年。但我是为老百姓求福的,我祸害的是欺压穷人的人。”张家大嗲(张义主)也是解放前搬到六合垸的。他在澧县余家台王家港一个姓刘的地主家做长工,和地主的老婆李槐英相好,李槐英已经有孩子了,丈夫是一个边瞎子,不美满,夫妇关系不好,是两个人私奔来安乡的。两口子人都好,待人热情,但李槐英再没生育,没有孩子。后来,不知道澧县老家怎么知道信的,李槐英的姐姐找到六合垸,哭闹过几次,要妹妹回去;不久,张义主和徐杂货的姑娘好上了。徐杂货离婚后,张义主就和周杏芝结婚了。开始也有人说周杏芝水性杨花,但后来大家也能理解,接受了这一既成的事实。 张义主和前任离婚后,李家婆婆的家人来安乡接走她。走时,生产队的家家户户都请她吃饭,舍不得。没过几年,李家婆婆说想念乡亲,又来六合垸。其实包括和张义主旧情不忘,惦记张义主,在人撮合下,又和生产队的邓长生结婚,成了“长婆婆”。邓长生住的房子和张义主家紧挨着,一个在台子上,一个在台子下。“长婆婆”能够住下来,并且住了三年,那份情可想而知。后来,与“长老倌”不和,还是离异回澧县老家了。
张义主为人厚道,办事也公道,任劳任怨,威信高,识字,有一点文化,在生产队当了一辈子保管员。两老没有子女,接了一个在读小学的女儿,养大,招女婿,延续香火。张家大嗲1973年去世,国斌从部队复员回家是3月份,你还去看望在生病的他,后来不久就死了,说是癌症。张家大嗲去世,给老家去信迟了,侄儿赶来时,张家大嗲埋葬已经快一个星期了,侄儿们坚持把张家大嗲挖出来运回澧县重新安葬,从六家渡下河运走的。张家大嗲总算落叶归根了!张家大嗲的侄儿要接婶娘去澧县住,为她养老送终,张家婆婆没有去。她回了一次老家湖北天门,见到了前夫徐杂货,原来他们二人是表兄妹开亲。徐杂货有文化,解放初期缺人才,他回去后参加工作当上了老师,并且结婚生子。据周杏芝的妹妹的女儿廖灿香说,后来徐杂货是在一个单位当厨师退休。张家婆婆回天门时,徐杂货的夫人去世了,亲人都欢迎她回去,她有些犹豫,最后还是跟女儿女婿过晚年。张家婆婆有一个妹妹,长得和姐姐一样漂亮。张家婆婆回老家把妹妹周静云的女儿廖灿香带到安乡,嫁给陈清汉的舅佬。从此,张家婆婆又有至亲走动了。张家婆婆为人和气,一辈子没和人红过脸,衣食无忧,还算幸福,活到九十多岁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