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64|回复: 7

读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0 14: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24-12-10 16:27 编辑

读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笔记
(修改稿)
    刘禹锡诗文兼擅,是一位文学成就远大于政治作为的唐代先贤。他在贬谪朗州十年期间,访游名山胜水,广泛接触民众,唱酬文人雅士之间,效屈骚之风格,写下大量诗词歌赋及哲论作品,将璀璨丰富的沅湘文化延收笔底。可以说,这些作品是他成为一代“诗豪”(白居易语)的发端和奠基之作,也是奉献给常德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至今读来,仍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遐想万千。例如他那首《阳山庙观赛神》诗,让人便有这样的感受。
  《阳山庙观赛神》,是一首七言律诗,原句是:
汉家督尉旧征蛮,血食于今配此山。
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
荆巫默默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
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歌还。
    此诗辞藻艳丽,意境高雅,对仗工整,韵味深长,是格律诗始创作品之一,至今仍为范本。该诗前两句显然是指东汉初期来常收拾平蛮残局的梁松,说他身后被常德先民配侍在阳山庙神旁,享受人们用牲畜祭祀,故称“血食”。后六句是描写时人祭祀神明的情景,既有古祭祀文化的元素,更有唐时祭祀文化新的风彩。读来,使人仿佛置身“荆巫默默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的氛围,让人浸润享受优雅的诗韵辞曲之时,又神游在古代祭祀文化的淳美场景之中。
    然而,此诗“赛神”指的是什么神?梦得先生并未明说,似乎是刻意留给后人去理解探索。因此,引得古今学者穷究不懈,卓见多多。笔者不揣冒昧,亦浅析一番,我认为“赛神”是指《九歌》中的诸神。
    屈原遭贬,行吟沅湘,流连于常德,见楚人“其俗信鬼好礼祀”,以“巫歌觋舞”祭祀天神地祇,但“其词鄙陋”。于是,屈夫子以其经天纬地之文才,挥毫创作,将常德先民中早已存在的祭祀文化升华到诗意境界——《九歌》。据当代著名《楚辞》学者吴广平先生考究说,《九歌》是一组带有“巫风”迎神、送神、颂神、娱神色彩的祭歌,共十一篇,除《礼魂》为送神曲外,其余十篇都主祭一神,可分为三类:《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五篇,是祭祀天神的;《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四篇,是祭祀地祇(地神)的;《国殇》一篇,则是祭祀人鬼的(见1997年8月岳麓书社吴广平注译的楚辞一书)。
    刘禹锡在阳山庙“观”到的“赛神”,虽离屈原所作《九歌》已远去千年有余,但常德先民宗《九歌》之源的祭祀文化习俗仍是一脉相承,代传不息的。《新唐书·刘禹锡传》的记载可为佐证,说刘禹锡被贬“斥朗州司马,州接夜郎诸夷,风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吹裴回,其声伧佇。禹锡谓屈原居沅湘间作《九歌》,使楚人以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余篇。于是武陵夷俚悉歌之”。这段话主要有二意:一是证明此时阳山庙赛的神仍是《九歌》中的诸神;二是先民们赛神时表达的语言已从《九歌》的深奥古词演变为更具武陵地域特色较为通俗的竹枝词,更易为先民所接受和传播,其影响正如《新唐书》所言“武陵夷俚悉歌之”。
    综上所述,《阳山庙观赛神》诗,似乎向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顺序:楚人最早祭祀天然太阳神——屈原《九歌》诸神——刘禹锡《竹枝词》表达的赛神。刘先生在阳山庙“观”到的“赛神”,或许与《九歌》诸神在祭祀主次、多寡上有所不同,但以东皇大一为天神、东君为日神祭而赛之应是不变的,仅以阳山庙又称东皇宫之说,便可佐证,因为在常德先民心目中东皇、东君均视为至尊的天神和太阳神。刘禹锡在《武陵书怀五十韵》中说常德人“俗尚东皇祀”, 肯定了阳山庙赛对象。    
   “赛神”是古人还许心愿,酬谢神明的祭祀文化活动,在唐代很盛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文化习俗各异,奉祭的神明亦有所不同,但以庄重的礼制、仪仗、箫鼓、杂戏、歌舞等方式迎神、送神、颂神、娱神是大同小异的,这可从当时一些文学大家留下的文字中窥见端倪。白居易《春村》诗吟曰:“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温庭筠在《河渎神》文中记曰:“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刘禹锡亦在《阳山庙观赛神》诗中写道:“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枝还”。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写下几乎相同的赛神热烈场景。这并非偶然巧合,而是当时祭祀文化现实的反映,只不过是异地唱和而已。
    “赛神”活动,在春秋两季进行(因地而异,也有只祭一次的)。官方主祭,民众参与,其礼制《隋书·仪注》有定规(本文不赘录,见《清嘉庆常德府志》)。唐承隋制,盛行一代。自唐以后,官方逐渐淡出赛神祭祀活动,主要由民间自行组织。常德城内的太阳祠在明中期圮废后,官祭停止。但人们自发结队,举着不同颜色的龙图案祭旗,吹着唢呐笛子,敲着小锣鼙鼓,分别从不同神道竞爬太阳山,登上山顶阳山庙,摆上供品,焚香秉烛,顶礼膜拜太阳神。善杂戏小调者,免不了歌舞一番,以娱神明,日斜而归。此种文化习俗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而中断。
    今逢盛世,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太阳山的文化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天然太阳神的面纱已被揭开;由此衍生的先楚古人心目中的太阳——盘古,以创世神和祖先神的雄姿而坐拥阳山;一座紫光四射,聚《九歌》诸神于一堂的太阳殿耸立金顶;长数百米神态各异的摩崖壁雕画卷已经峻工;两个祭祀文化广场的建设已经完成。将成为常德一方文旅胜地,有利于“以文绘城”事业的发展,造富常德人民,亦足慰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遗作的文化意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0 15: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兰居士 于 2024-12-10 15:39 编辑

   自古都是“诗言志”、“诗言情”。傅老以其独特的视觉和思维品读了唐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大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后写下的《阳山庙观赛神》诗。傅老对刘禹锡诗中那种禅意佛性之间的诗性融合,作了认真地探讨。这对常德太阳太阳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傅老,向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0 15:4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老师的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0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兰居士 于 2024-12-10 16:39 编辑

   作为朗州司马刘禹锡,十年间不止一次上阳山。《阳山庙观赛神》诗应是他多年观察后留给常德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傅老之品读,诗意尽在情意间。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0 16: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拜读傅老先生的佳作,祝傅老先生健康长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6: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兰居士 发表于 2024-12-10 15:38
自古都是“诗言志”、“诗言情”。傅老以其独特的视觉和思维品读了唐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大诗人刘禹锡被 ...

恭谢钟老师雅鉴,诚祝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24-12-10 16:01
学习拜读傅老先生的佳作,祝傅老先生健康长寿!

恭谢赏帖,诚祝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明艳 发表于 2024-12-10 15:41
学习拜读老师的佳作点赞!

恭谢赏帖,诚祝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14:24 , Processed in 0.0351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